韩金刚,王世伟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血管外二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韩金刚,王世伟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血管外二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共9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患有糖尿病但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90例,作为常规组,分析两组的单因素,然后logistic回顾性分析多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主危险因素包括了高血压、年龄、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以及低密度脂蛋白(P<0.05),而logistic回顾性分析多因素,主要危险因素的形成有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年龄、低密度脂蛋白(P<0.05)。结论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年龄、低密度脂蛋白是糖尿病患者形成血栓的主危险因素,早日预防、检查,有利于及早控制血栓的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糖尿病;危险因素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当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趋势逐渐上升。临床中关于此病,小血栓的形成并无明显,容易被忽略,此病的首发症状,主要发生于胫后静脉、足底静脉、大隐静脉等常见部位,栓子脱落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90%的肺栓塞的血栓都来自于下肢深静脉,尤其是从腘静脉到且髂静脉的下肢近端静脉。为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现分析2014年4月—2016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研究组中52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年龄25~82岁,平均(74.23±5.78)岁,糖尿病病程(8.21±7.79)年;该组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全部患者均检查过凝血、空腹血糖、血脂情况;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双下肢进行检查。排除患有糖尿病患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但是无影像学检查的类似病例;血液病史以及不完全的病例信息等。常规组中48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年龄26~85岁,平均(75.42±6.23)岁,糖尿病病程(7.89±7.65)年;经过诊断,该组患者均患有糖尿病但是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症;全部患者都有过空腹血糖、凝血以及血脂检查,有彩色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排除血液病史、案例信息不完全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比较,两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使用该院统一制定的调查列表以及调查班底,对研究组与常规组的病例资料进行采集。主要调查患者的年龄、姓名、性别、住院号以及族别等,以及患者的既往病史,比如是否有合并冠心病、吸烟史以及高血压病史等等。
1.3观察指标
检查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高密度蛋白、总胆固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甘油三脂、凝血酶原时间等等。
1.4相关标准判断
1.4.1糖尿病确诊标准与2型、1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相一致,均符合最新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4.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确诊标准主要表现为疼痛、下肢肿胀、静脉扩张,并全身伴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比如体温身高或者是脉率过快,如果病情持续发展还会导致动脉痉挛。在不同的部位发生血栓其临床反应也各有不同。上述表现也是大部分疾病的共同特征,仅仅凭借临床体征以及表现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显然是不合理的。当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够显示出血管病损的情况以及病理变化,是各大医院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最优的一项标准。但是此种方法技术要求较高,且有一定的创伤,因为造影剂本身会刺激到血管壁,使得患者发生疼痛反应,故而此种技术方法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双下肢血管超声因为其识别容易、图像清晰、操作简单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该次研究的诊断标准以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合临床特征为准。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
2.1单因素分析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共有8个单因素变量指标,通过t检验,计算各项指标的概率值,见表1。根据表1数据可知,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单因素分析结果(±s)
表1 单因素分析结果(±s)
指标常规组研究组tP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7.25±2.42 5.23±1.28 4.21±1.78 1.71±1.54 2.65±0.58 1.25±0.21 35.12±2.56 15.23±1.56 9.12±2.32 5.75±1.21 5.21±1.89 2.21±0.76 3.18±0.67 1.19±0.39 35.1±2.6 15.7±1.8 -5.21 -1.75 -4.12 -1.75 -3.47 1.45 0.01 -1.12<0.001 0.005<0.001 0.057<0.001 0.15 0.987 0.312
2.2基本信息以及相关疾病与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过调查,发现共有6个单因素变量指标,通过检验分析单因素,见表2。
根据表2统计的数据可知,合并高血压、年龄两个单因素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赋值
2.3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Logistic是一种概率型非线性回顾性分析方法,主要对影响因素、二分类观察结果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首先对形成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编码,自变量来自于单因素分析中相关的因素,因变量来自于无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创建logistic模型,通过多因素回顾分析可知,低密度脂蛋白、年龄、纤维蛋白原以及空腹血糖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导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的主要因素就是血管病变,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有关试验中,人们侧重于微血管、动脉损害,而忽略了糖尿病对静脉血管的伤害,且小血栓形成也会因为临床现象并不显著而被忽略。因为静脉系统内,血液液体转变为固体,从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阻碍回流,而且还会引起静脉壁炎症。静脉血栓病理主要有3种类型,即白血栓、红血栓或者是凝固血栓以及混合血栓,其临床表现为患者下肢发生疼痛、肿胀反应,皮肤呈现青紫色,且伴有水疱,患者全身反应较为明显,且呈现出精神不振、体温升高的现象。急性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患者截肢、发生死亡的主要因素。
从表2中可知,在40岁及以上的患者,发病率比较高,而40岁以下的发病率较低,高龄组的发生率要比幼年组高达1 000倍以上,此外,高血压病史这一指标,也是形成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因为此病属于慢性病,老人因为活动量降低,使得回流速度较慢,从而致使静脉瓣膜低氧,导致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此外,由于手术治疗较为频繁,也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空腹血糖因素分析,发现下肢血栓形成于血糖升高的关系非常的大,随着血糖升高从而导致下肢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长。总胆固醇因素分析,发现研究组的总胆固醇与常规组的总胆固醇水平要高出很多,且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下肢血栓形成也有很大的关系,当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时,那么下肢血栓的形成发生率就会随之在升高。因此,控制血脂水平有利于预防血栓形成。分析高血压因素时,发现与下肢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很大的关系,经过logistic分析之,并未显示高血压是患者下肢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多因素、单因素分析之后,发现年龄、合并高血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与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其中,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空腹血糖,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让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1]张琳,杨秋萍,吴亚楠,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5):2817-2820.
[2]张洁.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2.
[3]马春燕.神经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4.
R543.6
A
1672-4062(2016)09(b)-0057-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8.057
2016-06-12)
韩金刚(1976-),男,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