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军
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王文军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辽宁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收治的76例大量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内科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微创穿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能力,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
微创穿刺术;大量脑出血;治疗效果
大量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凶险的特点,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之一。在治疗中应用内科保守治疗虽然可以促进血肿吸收,但是治疗效果欠佳,传统开颅手术虽然可以有效止血、清除血肿,但具有创伤大、病死率高的特点,预后效果差[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微创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本研究就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大量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40~76岁,平均(63.5±2.4)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7例,糖尿病20例;出血部位:基底核区18例,皮质下16例;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10.6±1.5)分。研究组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2~74岁,平均(62.8±2.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9例,糖尿病23例;出血部位:基底核区22例,皮质下20例;术前GCS为(10.4±1.1)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均经临床CT扫描确诊;②发病时间<72 h;③出血量不少于50 ml;④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⑤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2]。
1.2.2排除标准 ①外伤性出血;②肿瘤性出血;③凝血功能异常;④颅内动脉瘤、血管急性破裂出血、严重心肝肾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⑤全身感染以及颅内感染[3]。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患者予以内科保守治疗,患者入院后行脑部CT检查,掌握患者出血部位、血肿大小等基本病情,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其静卧,保持呼吸通畅,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予以吸氧治疗,维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使患者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对患者饮食加以护理,可以予以流质食物,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予以鼻饲进食,保持患者营养充足。对于病情恢复稳定的患者可以加强脑部康复治疗,以促进其早日康复。
1.3.2研究组 患者采用微创穿刺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选取合适穿刺点,以OM线作为基线选取穿刺点,同时需注意避开大血管;②以血肿形状和大小作为依据,选取穿刺点,防止损伤脑部重要组织,控制近针方向和深度;③成功穿刺后,放置引流管,将针芯、针头退出,将血肿内的血液缓慢抽出;④反复冲洗血肿腔,直至血肿块消失,脑脊液变清,拔除引流管。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总分均为100分,NIHSS越低,治疗效果越好,ADL评分越高,生命质量越高。
1.5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患者脑出血等症状基本消失,血肿明显缩小;有效:患者脑出血等症状明显改善,血肿有所缩小;无效:患者血肿、脑出血等症状均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4 85±4 70.6±2.9研究组 42 86±4 64.2±2.2 t值 0.834 10.939 P值 0.407 0.000
2.3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4 58±4 70.1±2.6研究组 42 59±4 84.2±2.4 t值 0.859 24.534 P值 0.393 0.000
2.4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血肿的占位效应、继发性神经损伤是脑出血患者高致残率与致死率的主要原因[5]。大量调查发现,患者发病后,血肿会对患者周围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压迫,导致患者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症状,进而加重病情,导致患者预后较差[6-7]。继发性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凝血酶、血红蛋白等降解产物释放,增加了血管性脑水肿,进而导致继发性神经损伤发生[8]。临床治疗脑出血的主要原则是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减轻脑组织压力,降低颅内压,减轻神经损伤程度,降低病死率[9]。
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虽然清除了血肿,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预后[10]。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穿刺术已广泛应用于大量脑出血的治疗中。微创穿刺治疗是在CT定位下进行操作,可以有效确定出血点,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以有效清除血肿,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首选治疗方式[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能力,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
[1]赖智勇,李光勤,付敏,等.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996-998.
[2]杨春.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5):105-106.
[3]鲁东.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8):42-43.
[4]陈晓.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4,29(2):102-103.
[5]翁红林,吴俊,李青凤.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26):72-73.
[6]李军涛.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效果[J].临床医学,2015,35(2):75-76.
[7]周维黎,马万明.微创穿刺术在35例大量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5):23-24.
[8]杜文中.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5):53-54.
[9]武俊伟.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106-107.
[10]李坪.探析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安全性观察[J].医药前沿,2014,25(34):187.
[11]熊勤之,刘明盛.微创穿刺术用于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2):5205-5206.
[12]李克.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2(9):75.
R743.34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9.053
辽宁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辽宁沈阳 110024
王文军(1974.3-),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