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县的一个成功模式
——记福建省永春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

2016-10-21 06:41
中国生态文明 2016年3期
关键词:桃溪永春县永春

生态立县的一个成功模式
——记福建省永春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

永春县古称“桃源”,是著名侨乡,在东南亚至今仍有“无永不开市”之说。如今海外侨胞回到永春,不仅可以看到变化巨大的城镇乡村,更可以看到记忆中的绿水青山。永春县森林覆盖率69.5%,比位居全国第一的福建省平均水平还高出5个百分点。2013年10月,永春被环保部列为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2014年5月,又被环保部批准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县)”,同时被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授予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永春县2003年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来,生态保护成为一条主线,带动了全县的绿色发展。永春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永春县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县建设规划》已通过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颁布实施。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永春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发挥了重要的领导组织协调推动作用。

一、大谋划,找准发展新定位

永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永春县生态县建设行动方案》、《永春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及修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生态示范创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走在全省前列。永春先后获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正式纳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范围,成功入围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实施方案》已获国家发改委、环保部批复;《福建省永春桃溪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桃溪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试点方案》通过市政府审定,被确定为市级县域特色改革主题。

永春地处晋江上游,承担着保护晋江饮用水源的重任。生态建设是永春的发展方向,也是永春的后发优势。永春县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和建设“泉州中心城市后花园”的要求,始终把“保护好这一方青山绿水”作为己任,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永春是福建省34个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的县(市)之一。

二、大手笔,升级生态新产业

实施“生态农业”工程。永春是传统农业县,通过“五抓”措施,加快由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跨越。一是抓经营规模,解决“有地种”问题。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全县土地经营权流转4.5万亩,涉及农户2.2万户。二是抓经营主体,解决“谁来种”问题。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全县现有市级以上示范社20家、家庭农场27个、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7家。三是抓经营项目,解决“种什么”问题。着力推广适宜我县种植的食用菌、名优特水果、花卉苗木等绿色经济作物,建设20个精品农业示范基地,4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四是抓经营效益,解决“种好地”问题。建立设施农业4000多亩,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创新农业企业化和精致农业运作模式,打造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五是抓经营体制,解决“持续种”问题。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抵押贷款,全县已办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8笔、额度657万元,有效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为现代农业发展增动力、激活力。

永春桃溪

实施“生态工业”工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准入原则,加大“一区多园”建设力度,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工业发展,打造绿色低碳、环保高效的生态型现代化工业载体,成为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实施“飞地工业”,把乡镇招引的项目集中到县工业园区,既节约集约用地,又减少环境破坏,实现集中处理。做大做强轻纺鞋服产业,围绕建设海区特色纺织基地,梳理延伸纺织服装产业链条,强化产业集群规模效应,2014年规模以上企业70多家,产值近200亿元,成为全县主导产业;推动矿产资源产业创新升级,关闭淘汰煤炭开采21处、水泥制造7家、造纸行业4家,同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积极培育扶持煤矸石综合利用、锌合金开发利用、高纯超细改性高岭土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2014年产值近百亿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挖掘“香”的海丝文化元素,传承创新延续“海丝”香料之路,创新开发组合产品,全方位助推本地企业规模化、品牌化、集聚化发展,2014年5月获批“中国香都”,成为唯一的国家级制香基地,产业链产值接近40亿元,成为永春重要经济新增长点。

实施“生态旅游”工程。发挥在全省县(市、区)中拥有A级景区最多的优势,建设县旅游集散中心,打造牛姆林等七大旅游景区,注重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旅游,推动旅游业与美丽乡村深度对接、与现代农业互动互联,建立了两个美丽乡村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10个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和7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了两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被列为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近年来,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以15%以上的年均增长率持续快速增长。

三、大统筹,建设宜居新环境

近年来,永春县一以贯之打好桃溪流域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和最美县城创建“三位一体”组合拳。瞄准争创“联合国人居奖”标准,推进“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一体化发展。

实施桃溪流域综合治理。2011年来,围绕“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房美”的目标,实施桃溪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子项目377个,完成投资约27亿元,62公里主河道综合治理实现全覆盖、全整治,水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初步实现了“为下游百姓送上一泓清水、为环境改善、生态提升提供一个保障、为展示历史文化风貌腾出一片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一方天地、为沿岸居民宜居宜业构筑一道风景”的“五个一”综合效应,“突出生态理念、统筹资金资源”的做法,更是赢得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赞誉。《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桃溪治理模式”进一步扩大效应。同时启动桃溪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探索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培育塑造永春21世纪海丝先行区新的支撑。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三不”原则,即不搞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标准、不拘一个建设模式,着力推进“治污、美化、绿化、创新、致富、和谐”六大工程,每年确定10个县级示范村和一批乡镇级示范村进行重点建设,共创建了40个县级、176个乡镇级示范村,连线扩面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大羽村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北溪村被评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在全省率先发布实施《永春县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典型做法被吸收为国家标准。同时,实施“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动,通过组织开展“新房美化、裸房装修、古厝修缮、危房拆除、违建清理”等五项整治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宜居环境水平。

实施最美县城创建。通过抓“洗脸美容”,先后实施四期的城区街道景观改造工程和“山水名城”十大提升工程,实现县城18个路段16公里、53.5万平方米的全方位改造,建成3个城市湿地公园,加快市政道路、供水管网、污水管网、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县城抓好东南互通和南北环城路园林景观提升,启动国家园林县城和节水型城市创建,推进城区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县城品位,荣获全省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县、福建“十大醉美县城”称号。

四、大宣传,造浓创建新氛围

注重采取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氛围。县委党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的培训课程。教育部门将生态文明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青少年环境基础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宣传,提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环保部门建立政企合作机制,与相关企业签约建立环保应急物资储备库。通过深入乡镇、学校和社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报道,不断提升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和参与程度明显提高,形成了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社会氛围。

牛姆林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猜你喜欢
桃溪永春县永春
永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从太空俯瞰地球
永春“逐火把”激情上演
永春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桃溪之忆
永春县2016年9月15日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探访“中国香都”永春达埔
5种野菜的烹调方法
怀旧盟
桃溪的橙色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