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娟 刘瑞莲
摘要 从芦笋种植对气候条件的基本要求入手,以种植芦笋大县山东省曹县的有关资料深入分析了对于芦笋生产的有利及不利气象因素。提出了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气象资源,搞好芦笋种植发展芦笋生产的建议。
关键词 芦笋;气候分析;生产建议
中图分类号 S6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277-02
芦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蔬菜以食其嫩茎为主。芦笋不但营养丰富,少含脂肪,营养价值高于其他蔬菜水果,而且能消除人体疲劳,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有一定疗效,对于治疗白血病和癌也有一定的效果[1],是国际流行的高档保健蔬菜,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曹县近几年来芦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9年已达到12 000 hm2,成为国内芦笋面积最大、出口创汇最多的县,因此曹县被命名为“中国芦笋之乡”。为使曹县芦笋生产能进一步发展,产量、品质进一步提高,现对曹县芦笋种植的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同时也为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进行作物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1 芦笋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1.1 温度
温度对芦笋的生育、产量及品质影响很大,芦笋既耐寒又耐热,从寒带到热带均能生长,但芦笋最适合于温带栽培。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春节嫩茎抽发早,采笋也早。采笋结束后,地上部分生长发育期长,根株中储藏的同化产物多,产量高、品质好,是栽培芦笋的理想地带。曹县地属暖温半湿润气候区,种植芦笋较为适宜。
芦笋性喜温暖,植株根系发达,耐寒耐旱。5 ℃以上种子开始萌芽,温度达到10 ℃时,芦笋嫩茎开始抽发;12 ℃以上时发芽率提高,嫩茎生长加快;15 ℃时嫩茎增多;15~25 ℃时,嫩茎质优量多,据统计,2007年采笋量23 488.5 kg/hm2,一级笋占76.1%,三级笋占11.2%(表1)。平均气温25 ℃以上,最高气温在30 ℃以上时嫩茎生长最快,但嫩茎变细,易散头、易老化、味苦、品质下降,据观测,2005年6月平均气温26.3 ℃,最高气温在35 ℃以上的日数为11 d,使2005年6月采笋量4 833 kg/hm2,一级笋占65.7%,三级笋占25.3%,与2007年同期相比采笋量低1 137 kg/hm2;一级笋少4.8%,三级笋多3.6%(表2)。幼茎生长的最高临界温度是35 ℃,超过35 ℃植株生长缓慢,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刻就是幼茎最易伸长的时刻,距嫩茎顶点2~3 cm处是生长最快的部位,以此为界,向上向下的部分生长速度渐降[1]。
1.2 光照
芦笋是喜光作物,地上部茎叶生长期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以利于同化产物的制造和积累,光照多,光合条件好,养分利用多,植株生长发育健壮,同化产物高,利于增产。光照不足会影响芦笋的生长发育,阴天光照少、光合作用条件差,养分利用少,植株生长发育弱同化产物低影响产量。如2004年放垄后芦笋生长盛期的8—9月,日照时数345.7 h,2005年采笋量为20 212.5 kg/hm2;而2005年同期日照时数289.8 h,2006年采笋量为19 464 kg/hm2,比2005年减少748.5 kg/hm2。芦笋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16~25 ℃,超过28 ℃时对光合作用不利[1]。
1.3 水分
芦笋的耐旱能力较强,主要是因为芦笋真叶已退化,拟叶又呈针状,且表面有1层蜡质,植株的蒸腾量较小,芦笋有庞大的根系,贮藏根内含有大量水分,少量根并能深入地下2 m含水量较多的土层内,遇旱时能自行调节[2-3]。
芦笋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60%~80%。但由于芦笋吸收根不发达,吸水能力弱,过于干旱易造成芦笋减产,特别是在采笋期过于干旱(连续干旱大于30 d),嫩茎变细,不易抽发,空心笋、畸形笋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表3),2007年比正常年份产量低1 287 kg/hm2,优质笋少4.2%,劣质笋多3.8%。土壤湿度过大,雨后积水,易使土壤氧气不足,造成根系腐烂,导致植株死亡(表4),2006年比正常年份病株率和死亡率增加10%和4%。因此,干旱和渍涝均不利芦笋生长。
1.4 土壤
芦笋属深根性作物,适宜在土壤疏松,通透性好,保肥保水性能好,有机质含量高,活土层较深的砂壤土、轻壤土种植。砂壤土土质细,土壤疏松,易培土封垄,不但垄面拍打光平,采笋方便,弯曲笋少,便于清洗和加工,而且防强光直射能力好,垄面失墒慢,干土层薄,出土的幼茎不易红头[4-5]。黏土土质粗,土壤硬,易板结,坷垃多,封垄时垄面拍打不平,不但采笋难,而且防强光直射能力差,垄面失墒快,干土层厚,出土的幼茎红头多,特别是雨后垄面板结,弯曲笋多。因此,黏土地不适宜芦笋种植。
2 曹县种植芦笋的气候条件分析
2.1 温度
日平均气温5 ℃以上时芦笋开始萌芽。曹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 ℃的初日平均为3月11日,终日为11月19日,平均间隔日数254 d,此间积温4 937.4 ℃,80%保证率间隔日数247 d,积温为4 824.3 ℃。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初日平均在4月4日,终日在11月3日,平均间隔日数214 d,积温4 580.6 ℃,80%保证率间隔日数204 d,积温为4 428.5 ℃。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 ℃的初日平均在4月12日,终日在10月23日,平均间隔日数196 d,积溫4 354.1 ℃,80%保证率间隔日数190 d,积温为4 180.0 ℃。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 ℃的初日平均在4月28日,终日在10月9日,平均间隔日数165 d,积温3 892.2 ℃,80%保证率间隔日数157 d,积温为3 750.7 ℃。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0 ℃的初日平均在5月18日,平均终日在9月15日,平均间隔日数121 d,期间积温3 065.9 ℃,80%保证率出现在9月9日,积温为2 808.2 ℃。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5 ℃的初日平均在7月7日,平均终日在8月15日,平均间隔日数40 d,期间积温1 092.1 ℃,80%保证率出现在8月8日。
曹县无霜期(白霜)年平均日数为211 d,较长,稳定通过10 ℃的积温较多,最冷月最低气温<-10 ℃,最热月最高气温>36 ℃的日数较少,因此曹县的温度条件适宜芦笋种植。
2.2 光照
曹县光照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 351.8 h,最多为2 651.8 h(1971年),最少为1 961.2 h(1998年)。在芦笋生长季(3—11月)日照时数为1 888.0 h,占年总时数的80.3%,该季80%保证率的日照时数为1 510.4 h,说明在芦笋生长发育期内的光照条件是优越的。年内平均日照时数以5月、6月最多,12月最少,在蘆笋生长活跃期(5—9月)的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 115.9 h,占芦笋生长季的59.1%。在主要采笋阶段的5月、6月,平均日照时数分别为245.7、239.2 h,期间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好,嫩茎数量多,茎大、茎直、茎匀,产量高,品质好。因此,曹县的光照条件均适宜芦笋种植。
2.3 水分
曹县常年平均降水量为663.9 mm,最多为890.7 mm,最少为401.5 mm,其中1—3月常年平均降水量为59.4 mm,期间大于30 mm的年份为22年,占73%,为适宜年份,小于20 mm的年份为3年,占10%,为干旱年份,在芦笋主要生长时段的4—9月,平均累计降水量为545.6 mm,大于30%的年份为4年,占13%,为渍涝年份,小于30%的年份为3年,占10%,为干旱年份,适宜其生长的年份为23年,占77%,因此曹县的水分条件适宜芦笋种植。
3 生产建议
一是因芦笋是多年生植物,一次种植,多年受益,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性能好的优良品种种植,并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种子的特性作用,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目的。二是因芦笋是喜光作物,生长期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以利于同化产物的制造和积累,光照不足会严重影响芦笋的生长发育,这就应选用无遮荫的地方种植,定植密度不宜过大,不进行间作套种,以利于植株旺盛生长。三是因初植芦笋植株大小不齐,生长势强弱不均,影响产量,应选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种植方法,既节省种子,又充分利用光热气候资源,不但种子发芽早,出苗率高,而且出苗早,苗齐、苗匀、苗壮,移栽后返苗快,成活率高。四是因采笋时间较长,土壤养分利用较多,故放垄后应加大肥水管理,三要素配合使用,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多发茎,长大茎,为下年芦笋高产打好物质基础。五是因芦笋是多年生植物,随着芦笋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生植年代的增长,抗病虫的性能减弱,近几年芦笋病虫害日趋严重,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每周防治1遍,杀菌剂、药剂合并使用,既治虫又防病治病,防治后短时遇雨要复治。做到治病不见病,治虫不见虫的防治效果。
4 结语
4.1 有利条件
曹县气候条件较适宜种植芦笋。曹县无霜期较长,有效积温较多,热量条件较好,光照充足,降水适宜,雨季明显,气候资源丰富的气候条件较适宜芦笋种植。
4.2 不利条件
不利芦笋生长的气候条件主要是干旱、渍涝连阴雨,由于曹县各季、月降水分布常相差悬殊,季节性旱涝频繁发生,出现干旱的时段主要是春旱,当地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夏旱和秋旱也有所出现,时常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芦笋生长。渍涝连阴雨多出现在8—9月,正是芦笋植株生长旺盛时期,连续多天降水,雨量较大,短时积水,土壤过湿,地面板结,通气性不良,加之光照少,光合作用差,影响其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植株根系腐烂而死。
4.3 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培垄采笋前的3月上中旬浇1遍水,结合浇水追施复合肥,保证采笋期间肥水供应。
采笋结束放垄前重施有机肥,适量施氮、磷、钾复合肥,用放垄土把肥埋上,及时浇水,促使养分分解,早被植株吸收利用,使其嫩茎早发、多发、健壮生长。
芦笋采收后,进入营养生长期,在主要营养生长期的8—9月,除加强笋田除草松土,防治病虫害,旱要浇、涝要及时排等田间管理外,着重注意土壤肥力防止早衰,在管理上农民有个顺口溜:“芦笋是个大肚汉,既能吃又能干,不给吃就完蛋,病重笋差不换钱”。
结合锄地、培土,在雨季前将芦笋垄培成“W”形状,使芦笋处在垄顶上,即“W”的中间高点上,使2行芦笋中间的走道处低,下雨不易积水,2行芦笋间形成一个大菱形的通道,通风效果好,空气湿度小,病菌繁殖轻,防病效果好。
5 参考文献
[1] 李书华.芦笋标志化高产栽培技术[M].曹县:中国(曹县)国际芦笋节组委会,2007.
[2] 郭园,董永义,杜云波,等.通辽地区绿芦笋栽培技术[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93-295.
[3] 黄祝兴.农业气候条件与芦笋栽培[J].广东农业科学,1992(4):23-24.
[4] 杨新琴,金昌林,董庆富,等.大棚绿芦笋无公害生产技术[J].中国蔬菜,2009(13):42-44.
[5] 牛兴科,景新娟,周运丽.永济市芦笋生产的气候条件及气象灾害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7):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