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静 陈香艳
摘要 金银花新品种中花1号是临沂市农科院选育出的具备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根据科学筛选手段,从野生金银花中选育而得。该品种具有直立性强、茎枝粗壮、花枝节间短、有效花枝多等特点,因此该品种从栽植之日起就要加强管理,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阐述了金银花新品种中花1号的形态特征,介绍了其规范化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金银花;中花1号;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7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107-02
金银花新品种中花1号是临沂市农科院选育出的具备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根据科学筛选手段,从野生金银花中选育而得。该品种在形态上具有直立性强,茎枝粗壮,花枝节间短,有效花枝多的特点,因此要想提高产量,需要对金银花整形修剪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法,不仅对金银花的株型、枝条生长发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还利于植株在萌芽期、花芽分化期以及花蕾期的茁壮成长,除此之外,还可以延长树体寿命,提高产量[1-3]。现将其形态特征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形态特征
中花1号金银花新品种相比于对照大毛花具备较好的经济性状,中花1号的花枝顶端是花蕾封顶,除此之外,在花蕾长度、节间长度、花枝比例等方面均有较好特性,具体见表1。由表1可知,中花1号金银花与大毛花相比,花蕾长度提高5.8%,节间长度缩短17.37%,二年生花枝比例和三年生花枝比例分别提高54.2、55.2个百分点。
中花1号新品种植株直立性强,结花枝多,徒长枝少,开花量大,单株花蕾数二年生植株达7 624个,二年生中花1号平均产干花达到1 045.5 kg/hm2,三年生中花1号平均产干花1 792.5 kg/hm2。
2 栽培技术
2.1 扦插繁殖
中花1号金银花主要采取扦插繁殖。在秋末扦插或者第2年春季扦插。在开花季节,选纯正、健壮花蕾的母株做标记,在秋末扦插或者埋土后第2年扦插。扦插时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的一至二年生的节间短的枝条,粗0.5~1.5 cm,剪成30~40 cm,有3个以上的节点插枝,下端近节处剪成平滑斜面,按照行距20 cm、株距15 cm开沟,将插条2/3插入土中,把插条周围的土壤压实,然后浇水,第1次浇水要浇透,之后间隔14 d再浇第2次水和第3次水,生根后施尿素75 kg/hm2,灌水、中耕、除草[4]。
2.2 土肥水管理
對于中花1号,深翻应该在前一年秋季进行,深度以15~20 cm为宜,并在当年春季定植之前施足底肥,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加之少量的氮磷钾复合肥。在追肥方面,建议1年追肥3~4次,首次选在早春萌芽后进行,之后在每茬花采收后进行1次。此外,亦可在植株生长旺盛期施加叶肥。在补水方面,应根据中花1号的墒情进行适时浇灌,一般以1年5~6次为佳。灌水建议选在土地封冻前、早春萌芽前,以及花蕾形成期进行。
2.3 整形修剪
中花1号金银花的修剪从12月至翌年3月上旬均可进行。以选留骨干枝和培育墩形为前提原则。
2.3.1 低龄植株修剪。首先选好采用的墩形,选择枝条健壮的植株,通常主干留1个即可,伞状形留2个主干,每个枝条留4~5个节,将上部剪除,之后剪去剩余全部枝条。若在头年冬季进行修剪,会在翌年春季生出6~10条健壮枝条,伞状形选6~7个主干,自然圆头形留2~3个主干,作为一级骨干枝,每枝留3~5个节。之所以在第3年进行整形修剪,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选留二级骨干枝,伞状形留12~15个为宜,自然圆头形留7~11个比较合适,同样,每枝留3~5个节剪,并去除上部,作为二级骨干枝。以此类推,在第4年冬季进行整形修剪,其目的除了选留三级骨干枝外,还为了利用新生枝条来调整二级骨干枝。伞状形留20~30个为宜,自然圆头形留18~25个为佳[5]。
2.3.2 丰产期植株修剪。中花1号金银花5年以上的株龄属于丰产期,此时,整形修剪工作基本完成,逐步进入了丰产与稳产阶段。这是工作重点逐步由整形修剪向结花转移。首先注意选留足够的结花母枝,其次是利用新生枝条来调整骨干枝的方向、角度,除此之外,应注意分清有效枝和无效枝,留强去弱。丰产期植株修剪应遵循先上后下、由内向外、先大后小、先疏枝后短截的原则[6-8]。
2.4 采摘及加工
对于少量加工而言,可在花朵采摘后,将花蕾放置在阴凉干燥处,自然风干,这样可以更好地保留花蕾中的药用成分及营养成分,但其缺点是干燥速度较慢。另外一种方法是在花蕾采摘后,将其铺放在苇席上,并放置在阴凉处1~2 h,然后放置到阳光下曝晒2 d,当花蕾厚度晒至3~5 cm、整体达到7~8成干后再进行翻动,直至完全干燥后收起、贮藏[9-11],此方法虽然速度较快,但其缺点是花蕾晒后,药用成分、营养成分会有一定损失。目前,采用最多的,也是效果最好的方法是机械烘干法,利用滚筒杀青机、控温烘干机来进行金银花花蕾干燥,相比于传统的晾晒方法,不仅可以大幅提升干燥速率,还可以很好地保留金银花中原有的药用成分、营养成分。
3 参考文献
[1] 张重义,李萍,李会军,等.道地与非道地产区金银花质量的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9):786-788.
[2] 周凤琴,张永清,张芳,等.山东金银花种质资源的调查报告[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4):268-271.
[3] 倪大鹏,单成钢,靳维荣,等.金银花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J].山东农业科学,2010(6):110-111.
[4] 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欧阳硕龙.金银花培育与加工新技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6] 毛庭良.金银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丽水农业科技,2014(1):17-18.
[7] 常尚连,张立宾,徐化凌.黄河三角洲盐渍土金银花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6):269-270.
[8] 唐丽琴.亚特立本金银花繁殖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2):114-115.
[9] 管仁伟,彭延弟,周建永,等.金银花的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5,29(1):8-9.
[10] 冯燕燕.金银花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5(18):15-16.
[11] 钟漫,周妮娟,覃凤好,等.喀斯特地区木本金银花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