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斑蛋对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

2016-10-20 00:39陈福明张青林薛素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种蛋

陈福明 张青林 薛素强

摘要 进行血斑蛋对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血斑蛋的孵化率比正常种蛋孵化率低57个百分点,因此血斑蛋不宜孵化。

关键词 种蛋;孵化性能;血斑蛋

中图分类号 S8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244-01

2015年7月,浙江某种鸡场1号舍200日龄黄羽肉种鸡在产蛋期间出现约30%的血斑蛋,主要表现为蛋壳和蛋清中少量带血,种鸡精神状态、采食量和产蛋率均正常,但孵化场反映孵化性能下降。为了观察血斑蛋与正常种蛋之间的各项孵化指标的差异,统一种蛋标准,减少经济损失,进行对比孵化试验,为种蛋生产提供标准。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种蛋。供试鸡品种为黄羽肉种鸡。随机收取8月连续4 d 1号舍的血斑蛋和正常种蛋各672枚。

1.1.2 孵化设备。依爱牌巷道孵化器。

1.2 试验方法

收集种蛋消毒之后,按照生产程序同一天在巷道式孵化机统一进行孵化,8胚龄照蛋,记录受精率和活胚率,观察死胚情况。18胚龄与正常种蛋一起落盘,记录受精率和活胚率,观察死胚情况[1-3]。出雏时,记录同一台出雏机血斑蛋与正常种蛋的出雏情况,分别记录健雏、弱雏、死雏情况。通过血斑蛋与正常种蛋的孵化数据比较,验证血斑蛋是否可以作为种蛋进行孵化[4-6]。

2 结果与分析

本次试验8胚龄照蛋,取出死胚蛋和未受精蛋。统计试验数据发现,8胚龄受精率、活胚率与正常蛋差异明显(表1)。血斑蛋和正常蛋的受精率、死胚率差异明显。正常蛋的孵化性能明显好于血斑蛋(表2)。正常蛋的入孵蛋的健苗率为76.5%,而血斑蛋的活胚蛋的出苗率为29.2%(表3)。

3 结论与讨论

正常情况下只有初产母产产道狭窄由出现少量血斑蛋,开产后基本恢复正常。不同品系的肉种鸡受精率应达到92%~95%,活胚健苗率不低于95%,入孵蛋的孵化率不低于85%。试验结果表明,血斑蛋的死胚主要集中在18胚龄以后,分析出现这种结果有以下可能的原因。

一是人工授精操作不当可以造成种鸡的输卵管炎症,当发生输卵管炎症以后,由于输卵管子宫黏膜上皮细胞变性,细胞质内分泌颗粒的减少或消失,子宫腺萎缩与固有层黏膜水肿与细胞浸润等退行性变化,引起钠浓度上升,反之钙、钾、镁、葡萄糖含量降低,VD不足时,导致胚胎发育生长缓慢,尿囊发育受阻,蛋白利用不良,鸡胚在10~14 d和孵化末期死亡率特别高。

二是生物素缺乏可导致胚胎在孵化第1周及第3周死亡,蛋内生物素缺乏可能与蛋白性饲料存在抗生物蛋白有关。

三是种禽日粮中缺乏核黄素的时间长短,也影响胚胎的死亡率。核黄素的缺乏有4个高峰,分别为孵化第4天、第10~11天、第14天、第20天,其中1、2、4 3個死亡高峰在正常情况下也出现,第3个死亡高峰则是核黄素缺乏引起的,严重缺乏时死亡高峰时间提前。可能是热应激、疾病或其他因素使采食量减少,更增加缺乏的程度,核黄素在卵黄中的沉积效率低而引起的遗传缺陷早已被证实,带有此遗传基因的品系和个体所产的蛋最易缺乏核黄素。

研究表明母鸡日粮中含泛酸4 mg/kg时,胚胎死亡率为8.9%属正常水平,泛酸含量2 mg/kg时,胚胎死亡率为19.9%,泛酸含量1 mg/kg时,胚胎死亡率为90%以上。有研究表明因泛酸缺乏而引起的胚胎死亡在孵化前几天,但主要集中在出壳前几天在特殊情况下叶酸缺乏时,鸡胚多死于19~21 d;一般母鸡不易缺乏B6,但产蛋母鸡对其需要量大,增加了缺乏的可能性,种鸡日粮中缺乏B6时间越长,胚胎的死亡率越高。

母禽日粮中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直接影响卵黄脂肪酸的组成,而后者则转而影响胚胎的发育和孵化率,当亚油酸严重缺乏时,胚胎死亡率达100%,其中39%孵化早期(第4天之前)孵化率第14天时死亡率略为增高,而在20~22 d显著增高。

调查发现其他舍也是同样的饲料配方,但没有出现孵化性能下降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1号舍受精人员是新手,由于手法不标准导致母鸡的输卵管发生炎症,从而引起血斑蛋大量增加。由此可以看出,血斑蛋对受精率和孵化率影响明显,因此蛋壳表面有血的血斑蛋不适合作为种蛋进行孵化[7]。

4 参考文献

[1] 李蕴玉,李佩国.影响种蛋孵化率的几个因素(综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4):68-71.

[2] 王凤华,李文红,滕可导.影响鸡种蛋孵化率的因素[J].中国畜牧兽医,2007(2):133-135.

[3] 马翠然.种蛋孵化中引起死胚率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家禽,2001(16):23-25.

[4] 彭秀丽,邓干臻.孵化期间种蛋失重规律的研究[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0(7):22-23.

[5] 霍银凤.提高种蛋孵化率的技术措施[J].中国家禽,2000(2):24-25.

[6] 田艳玲,张敏.蛋形指数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1(6):16-17.

[7] 熊明雨.鸡种蛋孵化的关键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274.

猜你喜欢
种蛋
中畜草原白羽肉鸭管理技术(四)
种蛋
火星丁丁当·优质种蛋
种蛋的贮存管理
鹅人工孵化异常的原因及对策
鹅种蛋的选择、运输、保存和消毒
浅析鸡孵化要素及其检测方法
减少孵化过程中臭蛋的技术措施
挑选入孵种蛋六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