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闫利霞 赵晓飞
摘要 根据霸州国家基本气象站新、旧站址2012年全年对比观测数据,试图找出各气象要素存在的明显差异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新站与旧站相比各统计项差值变化存在一定规律,气温新站较旧站明显偏低,且差值呈现随气温的升高逐渐减小趋势;湿度新站高于旧站;月平均风速差值不大,极大、最大风速新站比旧站偏大明显;地面温度及各深层地温的全年平均温度新站均低于旧站。
关键词 迁站;对比观测;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 P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213-03
霸州国家基本气象站始建于1956年10月1日,位于霸州市城西贾庄北,承担地面气象观测任务,已连续积累了56年的气象资料。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探测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于2012年1月1日搬迁至霸州市南孟镇安家营村西,距原址6 390 m。新、旧观测场址基本情况见表1。
为了解新、旧站址对气象要素的影响,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国家相关文件中站址迁移及对比观测要求,对2012年全年相关要素进行对比观测分析,以求掌握迁站对各气象要素造成的影响,为该站资料序列延续、订正以及气候资料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2年各月及年的新、旧站址同期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风向风速(2 min平均风速、最大风向风速、极大风向风速、最多风向)、地面及深层地温(80、160、320 cm平均温度)等观测资料。
1.2 资料处理
根据气象资料对比观测期间监测资料评估技术方法,对新旧站址观测数据进行对照,采用差值统计方法,统计计算出各月相关要素新、旧站址的对比差值。对比差值直观地反映了新旧站址之间的相对偏差[1-2]。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温
由表2、3可以看出,新址1—12月各月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与旧站相比普遍偏低,且各项差值幅度相对稳定。
2.1.1 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新址比旧址各月平均气温平均偏低1.5 ℃,其中1月、2月、9—12月差异较大,为1.5 ℃以上,其中1月、9月、10月最大,达2.0 ℃,而3—8月差值在1.5 ℃以内,4月最小,为0.8 ℃;月平均最高气温差值范围为0.3~0.9 ℃,年平均差值0.6 ℃,差值波动较小;月平均最低气温差值范围为-3.5~1.3 ℃,年平均差值2.5 ℃,3—8月小于平均差值,其他各月大于平均差值,表现为秋冬大于春夏。各气温差值呈现最低大于平均,平均大于最高的规律,即差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1.2 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各月差值基本保持在-0.5 ℃左右,除11月新站略高于旧站0.1 ℃外,其余各月均稳定偏低,其中7月差值最大为-1.0 ℃;极端最低气温差值范围较大,为-6.0~-1.1 ℃,新站均低于旧站,最大差值-6.0 ℃出现在2月,最小差值-1.1 ℃出现在7月。分析看来,新、旧站址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差值随温度的升高逐渐缩小的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各月差值波动显著,极端最高气温各月差值较稳定。
2.2 湿度对比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新旧站月平均相对湿度差值范围为6%~18%,新站高于旧站,差值最大的为18%,出现在10月,其次为17%,出现在9月,秋季差值较大;新旧站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范围为1%~6%,新站高于旧站,8月最大,7月次之,其他月份均在1%~3%之间;年均相对湿度新站高于旧站7%;年最小相对湿度新站仍高于旧站,出现日期基本相同。
2.3 风对比分析
2.3.1 平均风速风向。由表5可以看出,新、旧站月平均风速差值不大,范围为-0.3~0.6 m/s,11月、12月相同,7月、8月、9月、10月偏小0.2~0.3 m/s,其他月份新站均比旧站偏大,差值最大为0.6 m/s,出现在2月、4月,次大为3月,差值为0.5 m/s;年平均风速新站比旧站偏大0.1m/s。月最多风向频率仅12月新旧站相同,月最多风向1月、4月、8月相同,9月与11月新旧站最多风向均为静风,次多风向不相同;年最多风向新站和旧站均为NE,风向频率10%[3]。
2.3.2 最大(极大)风速风向。由表6可以看出,月最大风速新旧站差值范围在-0.7~4.7 m/s,除11月外新站均比旧站偏大,差值最大为4.7m/s,出现在2月,次大出现在7月,差值4.4 m/s,1月、4月、11月最大风速的出现日期不一致;月极大风速除8月新站比旧站偏小外,其他月份均偏大,差值范围在-0.8~6.0 m/s,差值最大为6.0 m/s,出现在7月,次大为4月,差4.2 m/s,1月、4月、7月、11月月极大风速的出现日期不一致;年最大和极大风速新站均比旧站偏大,年最大风速与年极大风速新旧站出现日期均相同,为3月23日。
2.4 地温对比分析
由表7可以看出,新、旧站地面温度及各深层地温差异存在一定规律,大致表现为夏半年新站高于旧站,而冬半年新站低于旧站的规律。其中地面温度7—11月、80 cm地温5—9月、160 cm地温5—10月、320 cm地温6—10月新站高于旧站,其余各月新站温度均小于等于旧站温度。全年地面温度及各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均低于旧站[4]。
新旧站地面温度月平均差值范围为-1.3~2.6 ℃,7—11月新站高于旧站,其他月份低于旧站,差值最大的为10月,达2.6 ℃,次大的為9月,差值为1.3 ℃,夏季差值较小;新旧站8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范围为-2.6~1.8 ℃,5—10月新站高于旧站,其他月份低于旧站,差值最大的为3月,达-2.6 ℃,冬季差值较大;新旧站16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范围为 -3.0~2.2 ℃,5—10月新站高于旧站,其他月份低于旧站,差值最大的为1月达-3.0 ℃,次大的为2月,差值为-2.8 ℃,冬季差值较大;新旧站32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范围为-2.2~1.2 ℃,6—10月新站高于旧站,其他月份均低于旧站,差值最大的为1月达-2.2 ℃。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1)站点搬迁使常规观测要素的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深层地温等观測数据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新站的气温偏低、湿度偏大,平均风速差异不大,最大、极大风速新站较旧站明显偏大,地温也存在一定变化差异。城市热岛效应增大了这一变化趋势。
(2)新旧站址分处城郊和市中心,受周围不同环境影响,日平均气温差值为1.5 ℃、日最高气温差值0.6 ℃、日最低气温差值在2.5 ℃,新址都明显低于旧址,日最高气温差值较小,日最低气温差值较大,日平均气温差值居中,说明白天周边建筑对最高气温影响较小,而夜间周边建筑更加不利于地面热量的散发,周边建筑在白天能够储存更多的热量,在夜间缓慢释放,旧址最低气温明显高于新址。
(3)平均相对湿度新址明显高于旧址,因为新址处于城郊,周边无大面积的建筑,多为农田和树木,空气比旧址要湿润很多,年平相对湿度差值达7%;7—9月由于植被茂盛,相对温度差值达20%左右。
(4)1—6月风速差值为正,代表新址因探测环境好,无建筑物影响,风速明显大于旧址,而7—10月因受城市建筑影响,热对流天气更强,风速反而大于新址。11—12月相差为0,全年平均值相差为0.1 m/s。
3.2 讨论
霸州站新、旧站址地处同一气候区,海拔高度相差不大,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下垫面属性也基本一致,故本文将天气气候特征在新、旧站址观测数据差异产生的原因暂做忽略。但仍然有多种因素导致气象要素产生差异:一是所用仪器设备不同,仪器技术性能指标的差异存在系统性偏差;二是站址周围环境不同,这是导致气象要素产生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旧站周围多为水泥硬化地面,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同时气温升高也会引起相对湿度降低。
4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2] 许丽景,李海川.河间气象站迁站对比观测数据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4):6376-6379,6405.
[3] 张晓平,周春珍,郝传静,等.平阴国家气象站迁移对比观测资料差异分析[J].山东气象,2009,29(3):29-31.
[4] 杨秀勋,杨明,陈超.铜仁基本站迁站对比观测数据的差异分析[J].贵州气象,2014(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