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与消亡的一念间

2016-10-20 17:08覃晓璇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国学

覃晓璇

中华文明灿若星河,但不少民俗文化已消逝于历史长河中。诚然,我们要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但应采取合理的方式,万不能如重庆玉带山小学一样组织学生观看“杀年猪”这样血腥暴力的场面。

流于形式的保护是无用的。中國与韩国争夺端午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头衔,最后中国以失败告终。原因何在?因为我们只是高举民俗文化的大旗,官方而客套地呼吁,不曾从内心真正自省。节日里,大家也只是象征性地吃一吃粽子、发几条问候的短信,就别无其他,因而输于气氛浓烈、文化韵味十足的韩国也是必然。事实证明:只是流于形式的宣扬,而不把人们的民俗情怀从内心唤醒,终究于事无补。

全面深入的保护是必然的。滨州市培风书院采取了“国学四进”的方案,即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两年多来共举办国学讲堂157场、各类国学公益活动96场,有效地使各界了解到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并使人们有意识地拾起早已丢失的传统民俗。

两种不同的方式,截然不同的结果。用合理的方式可使传统民俗经久不衰、源远流长,而不适当的方式不仅对保护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于事无补,而且可能贻害无穷。

弘扬与拯救民俗文化不仅仅需要政府和团体的力量,我们自身也应有所觉悟。如王维般“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即使身在异乡也不忘故土习俗;如王安石般“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便年事已高,犹记儿时春节乐事;如文秀般“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即使古人已逝,却依旧按照传统缅怀其气节。从古至今,文人雅客都有深深的民俗情结,虽渺小力弱,却传达了一种精神,一种正在流逝的民族精神与寄托。若想拯救濒临灭亡的传统民俗文化,我们自身的意识与行动是必不可少的,必须从人人做起方能卓有成效。

若要灿烂依旧,若要辉煌仍在,若要屹立于世界之林而不倒,请用最恰当的方式,请摒弃自身的轻视与不屑,一起来保护与弘扬只属于我们的民俗文化吧!

教师点评

本文开宗明义地提出论点: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应采取合理的方式。然后从“怎么办”的角度,阐明该怎样、不该怎样。立论明了,是非分明;正反对比,脉络清晰;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另外,作者语言驾驭能力较强,间以整句,用语生动有力,掷地有声。不过,在反面论证中,举中韩端午节之争一例不太准确,中国端午节和韩国端午祭是有区别的,且论述部分有失偏颇,中国端午节在2009年就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秦天)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