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6-10-20 03:08林丽清
新课程·中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想象教材

林丽清

摘 要:作文教学一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在写作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利用好教材,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教学和生活相融合,真正落实阅读,让学生乐意表达,自然可提升学生写作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作文;思维能力;教材;想象;生活

高考作文一向被视为决定高考语文成绩高低的关键区,在等级评分标准中,作文质量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或是语言表达,都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在写作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保证作文能取得高分,作文教学务必要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上下一番工夫。

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来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离不开思维,因为思维能力就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训练,改善思维品质是主要方面。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的质量。当思维中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具有思辨特征与创新特征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便具备了思维品质。

思维的思辨特征要求对生活、实践的某个现象、某个事件进行辩证分析,准确、鲜明地表现某个规律性的认识。现在“深化文体,强调多角度”成为高考作文新要求,因而在思辨领域就更需宽泛性。

思维品质在思辨特征上如何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发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与结果;找到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这就是人们对事物整体进行思辨分析的全部内容。其中侧重于过程发展的思辨;对原因追溯的深层挖掘,对趋向结果的预想推测,对问题的最终解决。在作文教学中如果能够追求这种思辨效果,那么作文必能洋溢智慧的热情,放射哲理的光辉。

思维的创新特征要求对所给材料,运用求异思维方式、非定势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推理,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写出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文章来。

那么如何训练学生写作的思维能力呢?

一、利用好教材,落实阅读

俗话说:问题即思维。在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各种教材的时候,应引导学生针对现实状况、针对时代潮流,去整理阅读的思路,了解课文在说什么,为什么说,说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学习它有什么意义。语文教材的编写注重语文的人文特征,几乎每篇课文都是德育范例,从育人的角度,导读课文,就是在进行教育、道德陶冶、意志培养、习惯养成,教学设计中自然也就会有教学生在实践中去运用某个道理、某个法则规范的设计。教师在课堂行为过程中,要懂得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国运民生、关注自身成长轨迹。如导读《记念刘和珍君》,要了解英雄壮举,更应了解英雄的思想基础、英雄的社会意义,尤其应了解作者写英雄的真实意图。要求学生向鲁迅学习,向刘和珍学习,培养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学以致用,见贤思齐,见训省己。在语文课堂的说话活动、讨论交流、表演演示、片段赏析、辩论主持等阅读与表达形式,就是训练。

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理解教材精髓,指出教材不足,都需要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问,在思考中表达自己的见解、坚持或修正或补充自己的见解。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一篇课文就是由若干个大大小小的问题组成,教读课文,就是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交流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思维训练。教师要将教材用好、用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学习作者的思维品质,了解思维品质对文章价值的重要意义。在阅读中建立思维品质意识,有意识地主动投入课堂赏析、课堂研读等思维训练中,提升学生写作的思维能力,磨砺作文的思维品质,就是要真真切切地从阅读开始。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真正运用到写作中去,那样的学习才是成功的。

二、丰富知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心理学指出,想象是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也是人头脑中构建新事物、新形象的思维方式,应该说是人最大的本领。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在文学创作中更为重要,偏僻乖张的贾宝玉,智慧超群的诸葛亮;吝啬出奇的葛朗台;勤苦质朴的祥林嫂;百折不挠的桑地亚哥……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应该说都与作家们极为丰富的想象分不开。想象的过程正是创造的过程,也是将所学的各种语文知识和日常生活积累转化为实际写作能力的过程。虽然人人都有想象的能力,但是在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启想象的方法尚不足,写作中同一素材太多,写作不生动,没有创意。这些难道不都与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注意开发学生丰富想象力有关吗?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学习和观察,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更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大胆想象。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而高考中的作文更是要求有创意。所以,让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真正领略到蓝天的美丽。

三、教学启发,融入生活信息

我们的生活处处是语文,在我们的身边有各种信息,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无处不是庞大的信息资源库。那么,如何让学生懂得运用这些信息呢?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练笔、说话、演讲、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当学生有了疑惑就会去探究,而在探究过程中便会有了深刻的理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教学生学会观察,让他们真实、真诚地去关注生活,去捕捉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变化,用自己的眼光阅读这个世界所有的景、物与人。当他们有了自己的感受时就会想要去表达,而表达就会呈现个性特色,为了表达就会学会采用不同的手法,而此时联想与想象就自然而然成了最佳的表现手法。在我们所学的教材中就有许多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运用了这两种手法来真实真切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夜雨寄北》中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正是作者运用想象手法,想象自己在将来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反衬今夜的相思之苦,表达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而李煜在他的《望江南》“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中更是以想象手法表达了其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反衬出梦醒后其处境的无限凄凉。作者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是浓重;对旧日的繁华眷恋越深,今日處境越显凄凉。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自然就能学习到其手法运用的精髓。

其次,教会学生问,有问必有悟。问就是质疑。这里包含着这几个层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则须疑,观则须疑,感则须疑,道理是一样。每学习一篇文章,教师都要能找到让学生去思考的关键点。如《记念刘和珍君》中“是在沉默中爆发,还是在沉默中灭亡?”就是教师要懂得训练学生发问的关键之处。以质疑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思考,那么学生自然能从中有所悟。所谓的悟,也就是理解,在学习中不能单单只有悟。我们的学生在观察、感受、质疑的基础上能够悟到事情的起始成因,悟出经典的真谛,这样的悟就是独立思考之悟。在此基础上,学生则能悟到新的问题、新的起点、新的目标,进而晋升到洞察之悟、远见之悟、多元审美之悟。

训练学生写作的思维能力要在表达中进行,在表达中完成,在这个训练过程中,教材是最佳的能源库,生活是最强的实践基地,当然,最重要的则是要给学生自由宽松的空间,要给学生张扬个性的天地,让他们真切地表达,让他们能够全面地表达,当愿意表达成为习惯时,能力就已养成。

参考文献:

文海华.作文思维训练教案[J].写作,2004(6).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想象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快乐的想象
教材精读
培养思维能力
教材精读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培养思维能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