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欣 刘建斌 李新
摘要 阐述了彰武县苹果蠹蛾发生概况及危害特点,分析了蠹蛾疫情取得的防控效果,并总结了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苹果蠹蛾;危害特点;防控效果;防控措施;辽宁彰武
中图分类号 S436.611.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46-02
苹果蠹蛾[1]是果树上国际一类检疫性害虫,一旦发生对当地果业生产危害严重,2014年5月彰武县哈尔套镇监测点监测到苹果蠹蛾成虫,引起了省、市、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马上组织人员开展封锁扑灭工作,在借鉴已发生区成熟防控经验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边摸索苹果蠹蛾在本地的发生规律,边总结防控经验,经过近2年的封锁扑灭工作,通过采取的早春刮树皮涂白、清除果园内残果、残枝及利于蠹蛾越冬的编织袋等杂物,果树发芽前采取用药喷淋果树树干及树冠下地面、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用性诱监测诱捕器物理诱杀、果树树干上绑粗麻布条或草把诱虫、人工释放赤眼蜂杀卵、按照“打虫不见虫”的原则统一喷施化学农药、挑选虫蛀果、加强果品市场检疫等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控效果。现将主要经验总结如下。
1 发生概况及危害特点
1.1 发生概况
根据2年来不间断的监测调查数据显示,苹果蠹蛾疫情控制在哈尔套镇内,分布在东哈、西哈、后两、柳树、东风、黄花、梨树和富有8个村38个果园及果园所在村屯房前屋后零散果树上。发生面积41 hm2。全县其他23个乡镇均没有监测到。越冬代蠹蛾幼虫早春羽化开始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其中2014年为5月15日,2015年为4月29日;成虫结束时间为9月中下旬,其中2014年为9月12日,2015年为9月24日;在彰武县能繁殖2代,越冬代和1代之间界限不明显,1代蠹蛾发生期在7月上旬左右(图1)。
1.2 危害特点
一是成虫历期长,羽化早,休眠晚。2015年成虫历期149 d,4月29日监测到第1头成虫,比2014年(5月21日)早23 d,到9月24日监测到最后一头成虫。2014年监测到最后一头成虫结束日是9月12日,2015年比2016年晚12 d。2015年成虫发生历期比2014年长35 d。二是1、2代间出现间隔期,6月30日至7月4日5 d时间诱蛾数为0头,这是2014年所没有出现的。三是发生程度显著降低,2014年38个果园中严重发生园1个,中等发生园7个,其他为轻发生园。2015年只有1个中等发生园,其他均为轻发生园。四是房前屋后零散果树防控难度大于果园,东哈林场一农户房前屋后3株果树,共诱虫67头,西哈另一农户3 hm2果园诱虫67头,西哈另一农户房前屋后诱虫37头,柳树村南柳屯某农户房前屋后果树诱虫33头,房前屋后零散果树诱虫数量远远高于一般果园诱虫数量,这是2015年的一大发生特点。
2 蠹蛾疫情取得的防控效果
一是疫情控制在哈尔套镇范围内,没有外扩,面积在缩小。发生面积由2014年的64.47 hm2,降低到2015年的41 hm2,其他23个乡镇均没有发生。二是诱虫数量明显减少,在设置相同监测诱捕器数量情况下,2014年全镇共诱虫1 117头,2015年共诱虫675头,减少442头,比2014年降低39.57%。从单个果园来看东哈村孙学东果园2014年誘虫80头,2015年诱虫7头,降低91.25%;西哈某农户果园2014年诱虫222头,2015年诱虫67头,降低69.82%;黄花村某农户果园2015年诱虫3头,2014年没有诱到,降低100%。三是蛀果率显著降低,比2014年降低76.67%。2014年调查苹果蠹蛾平均蛀果率为0.6%,2015年苹果蠹蛾平均蛀果率是0.14%。四是弃管果树基本都皆伐完成,2014年冬季至2015年春季哈尔套镇发生疫情的村屯的弃管果树共皆伐186.67 hm2以上,大大降低了2015年的防控压力。五是哈尔套镇与周边乡镇防控隔离带基本形成,在哈尔套镇与周边丰田、满堂红、四堡子、平安等乡镇1 km范围内房前屋后果树和果园也都采取皆伐措施,果树皆伐,果实和主杆树皮剥下集中深埋处理,形成防控隔离带。
3 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
3.1 加强日常监测,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015年苹果蠹蛾监测工作从4月28日就开始,到5月3日,全县共设蠹蛾疫情监测点183个,张挂监测诱捕器519套。其中哈尔套镇设59个监测点,张挂144个诱捕器;哈尔套周边5个乡镇布点29个,张挂90套;其他18个乡镇布点95个,张挂285套。哈尔套镇及周边5个乡镇实现日报告制,其他18个乡镇实行每周2次报告制(周一、周四报告)。
哈尔套镇专门设置5名监测人员,从4月29日开始,到10月1日历时155 d,期间除了大雨天气外,没有间断监测工作,保证每天9:00前将数据上报到县里。正是由于监测人员的辛勤付出,提供了宝贵数据,为科学防控提供了依据。
3.2 开展综合防控,统防统治环环相扣不放松
根据蠹蛾成虫历期长、世代不整齐的特点,必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让每个虫态都有相对应的消灭措施。早春刮树皮涂白、清除果园内残果残枝及利于蠹蛾越冬的编织袋等杂物,果树发芽前用药喷淋果树树干及树冠下地面,采取了安装杀虫灯和性诱捕器、树干绑粗麻布条打药、别放赤眼蜂卡[2]、6次化学施药防控、打防控隔离带等综合防控措施,具体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3.2.1 降低越冬虫源基数采取的防控措施。一是秋季果品采收后,彻底清洁果园,将果园内残果、残枝、落叶杂草及利于蠹蛾越冬的编织袋包装箱等一切杂物等都清除干净;二是在果树休眠后复苏前人工刮果树翘皮,刮下的翘皮统一焚烧处理,处理后的树干涂白处理;三是开春果树发芽前对果树枝干和树冠下地面进行药剂喷淋处理。
3.2.2 应用杀虫灯和性诱捕器诱杀成虫。在哈尔镇果园安装杀虫灯41台,其中太阳能杀虫灯28台,普通杀虫灯13台,进行诱杀成虫。同时在果园和房前屋后果树上加挂诱捕器进行诱杀成虫。共加挂诱捕器3 000套次,更换粘虫板5次、诱芯2次。
3.2.3 果树树干绑缚粗麻布条[3],喷药防控幼虫。6月上旬开始,在发生疫情果园和房前屋后零散果树上,将麻袋裁成20 cm宽的条,麻袋宽面为条长(长度能将主杆缠绕1.5~2.0圈即可),绑缚在果树主杆分枝处以下部位即可。统一绑完后往上喷施48%毒死蜱乳油200倍液,一定要将粗麻布条喷淋湿透,以后每隔10~15 d喷淋1遍。
3.2.4 果树喷施化学药剂统防统治蠹蛾幼虫6次。根据防控蠹蛾“防虫不见虫的原则”,在监测到第1头成虫后10~15 d开始进行化学防控,4月29日诱到第1头成虫,5月14—17日进行防控1代蠹蛾幼虫第1次统防统治,到9月5日共统一喷施化学药剂6次,其中第1次和第4次(即第1次统防统治第1代和第2代蠹蛾时)喷施的药剂是20%康宽(氯虫苯甲酰胺)2 000倍液、15%高氯·毒500倍液+20%马氰乳油500倍液。其他4次喷施的是15%高氯·毒500倍液+20%马氰乳油500倍液或4.5%高氯800倍液等交替用药。
3.2.5 果树上人工统一释放赤眼蜂4次。赤眼蜂对苹果蠹蛾卵有寄生性,对防控苹果蠹蛾卵有效果,在苹果蠹蛾1代成虫和2代成虫产卵初期统一释放赤眼蜂卡,每代各投放2次,蜂卡投放密度为30~60块/hm2,用牙签分别放到果树中上部叶片背面。
3.2.6 基本形成哈尔套镇与周边乡镇防控隔离带。根据苹果蠹蛾成虫的生活习性等特点,实现将疫情控制在哈尔套镇范围内的目标,根据省市县防控蠹蛾意见,将哈尔套镇与周边乡镇交界处1 km范围果园及房前屋后零散果树全部皆伐,对房前屋后果树给予补贴,弃管果园不予补偿。隔离带内皆伐果树采取将树上果实全部摘下,果实主杆树皮全部剥下,用钩机挖4 m深大坑,将果实和树皮统一收集在一起倒入坑內,堆1层用48%毒死蜱乳油200倍液喷淋1遍,填到距坑顶1.5 m高后,用土填平压实,每个村都这样处理[4]。
3.2.7 适时开展虫蛀果挑选及销毁工作。根据不同果品成熟上市时间不同,镇农科站技术人员对果园果品上市时间进行登记备案,所有成熟采摘的果品必须经2次以上虫蛀果挑选后方可装箱储藏或在本地销售,挑选出来的虫蛀果和树下的落地果收集到一起,挖深坑深埋1.0 m以下喷药后深埋处理,每个挑选处理完成的果园都有专门登记备案表。
3.2.8 果品市场检疫工作常抓不懈。进入9月以后,南国梨等果品陆续上市,县里采取加强县城内和哈尔套镇内农贸市场果品市场检疫工作,督促哈尔套镇当地果农对上市果品的虫蛀果挑选工作,尤其对果品批发商进果范围给予提醒,并警告其不要往当地输进残次果品,降低外来虫源再次侵入几率。
3.2.9 宣传培训工作时刻不放松。在每次哈尔套镇果园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和市场果品检疫的同时,向果农和经销商宣传讲解疫情防控知识,下发防控宣传小册子和宣传单各1 000份,张挂疫情宣传条幅20余条,召开全县疫情防控培训班3次,培训人员150人次。在东哈村孙学东果园建立苹果蠹蛾综合防控示范园1个,并设立了宣传牌,展示苹果蠹蛾综合防控措施,防控示范效果十分显著。果园由2014年全年诱虫80头,降到2015年全年诱虫7头,诱虫效果显著。
4 参考文献
[1] 张润志.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J].应用昆虫学报,2012(1):26.
[2] 新疆农业科学.苹果蠹蛾消长动态及果园中赤眼蜂释放技术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261-265.
[3] 魏靖,徐婧,张润志.诱集带诱杀防治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效果初探[C]//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4] 张学义.苹果蠹蛾为害特点与防治技术初探[J].宁夏农林科技,20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