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勇 杨小琴 张媛媛
摘要 应用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引进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进行茎尖的分化培养,以期获得脱毒试管苗。试验结果表明,诱导陇薯7号茎尖分化成苗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0.05 mg/L 6-BA+0.15 mg/L NAA,成活率达92%,成苗率达24.56%。
关键词 马铃薯;陇薯7号;茎尖脱毒;培养基;筛选;陕西榆林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71-02
Abstract Culture medium with different hormone ratio were used for differentiation and culture of stem apex of potato Longshu 7,in order to obtain the virus free test tube seedling.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optimum medium formula for inducing stem tips into seedlings was MS+0.05 mg/L 6-BA+0.15 mg/L NAA,the survival rate was 92% and the rate to be plantlet could reach 24.56%.
Key words potato;Longshu 7;virus-free of stem apex;medium;screening;Yulin Shaanxi
陇薯7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育成品种,晚熟,生育期120 d左右,株型直立,枝叶繁茂,茎、叶绿色,花冠白色,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较浅,表皮光滑,淀粉含量13.0%,干物质含量23.3%,还原糖含量0.25%,属于全粉加工及炸条型马铃薯[1],在榆林市引进生产试验特征特性表现突出,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推广应用前景较好。但由于马铃薯的传统种植方式是用块茎作为营养体进行繁殖,导致病毒在母体内逐渐累积,引起种性退化,对生产造成很大危害[2]。应用组织培养方法特别是茎尖组织培养来获取脱毒苗,已成为当前解决马铃薯品种退化的主要技术。目前,榆林市未见有关陇薯7号茎尖脱毒快繁培养的研究报道,本试验通过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培养基来筛选适合其茎尖分化成苗的配方,进而获得脱毒种苗,恢复其优良种性,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对加快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很大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马铃薯研究所组培中心进行,以田间长势良好、无病症表现的陇薯7号健康植株收獲的薯块为材料。试验时间在11月至翌年4月。
1.2 试验方法
1.2.1 培养基设计。本试验以齐恩芳等[3]、仲乃琴[4]、田长恩[5]等的研究结果为参考依据,以MS为基础培养基,加入生长调节剂6-BA、NAA,共设计了7种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培养基处理,各处理激素浓度设计见表1。
1.2.2 外植体的制备。将薯块破休眠后,经检测将不带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块茎置于暗光中进行催芽。10 d后待薯块长出约0.5 cm长的白色簇生芽时,将薯块置于自然散射光下继续萌芽,待芽长到2.0~3.0 cm时,即可取芽作外植体。
1.2.3 外植体的处理。用解剖剪小心取下薯块上的健壮芽,装入医用纱袋中,置于自来水龙头下流水冲洗30 min,将其拿到无菌操作台,先用75%的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冲洗2遍,再用10%的NaClO4溶液浸泡6 min,无菌水冲洗3遍,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待用。
1.2.4 芽茎尖的剥离和培养。将消毒好的芽放在40倍双目解剖镜下进行剥离,剥离的茎尖为带有1~2个叶原基(直径0.2~0.3 mm)的分生组织。将剥离好的茎尖接种于上述7个处理的培养基试管中,每处理接种60个,并注明接种的品种名称、处理代号和接种日期。暗培养1周后再进行光照培养,培养温度20~25 ℃,湿度70%~80%,光照14~16 h/d,光照强度2 000~3 000 lx。待长成一株带有2~3片叶的植株后转入MS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
1.2.5 统计成活率及成苗率。茎尖接种培养2~5个月后进行调查,统计成苗率(成活茎尖长出带有2个以上叶片的小植株视为成苗)和茎尖成活率(茎尖分生组织发育为可见的绿色小点视为成活)。成苗率为成苗个数与成活茎尖个数之比,成活率为成活茎尖个数与接种茎尖个数之比[6]。
2 结果与分析
在茎尖培养过程中,同一大小的茎尖,其成活率和成苗率与培养基中添加的激素种类和浓度有关。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1即在不含任何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茎尖的成活率较低,有些茎尖虽然能形成小绿点,但生长速度极慢,最终不能再生成苗;处理4的成活率(92%)和成苗率(24.56%)均达到了相对较好的效果。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在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7]。从本试验结果可看出,6-BA对茎尖培养成苗率影响较大,随着6-BA和NAA浓度逐渐升高,茎尖成苗率先升高后降低。当6-BA和NAA浓度分别达到0.1 mg/L和0.2 mg/L时,成苗率明显下降,此外发现单独使用0.2 mg/L的NAA要比单独使用0.05 mg/L的NAA效果显著。在试验的7个培养基中,以处理4对陇薯7号的培养效果较好。由此说明同一品种的马铃薯对不同浓度激素配比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马铃薯品种茎尖所含内源激素种类和浓度不同,因而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时也需要不同的外源激素来打破内源激素间的平衡,使茎尖培养朝着成苗率高的方向发展。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NAA浓度固定的情况下,6-B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提高茎尖的成活率和成苗率,而针对陇薯7号的最适6-BA浓度为0.05 mg/L。当浓度达到0.1 mg/L时,对茎尖发育会产生抑制作用,这与前人结果一致[8]。此外,有研究表明在马铃薯茎尖培养中添加适量玉米素代替6-BA能够显著提高茎尖的成苗率[9],此配方有待进一步试验证实。
影响马铃薯茎尖培养生产脱毒种苗的因素除了培养基类型外,还有种薯质量、茎尖大小、培养条件和病毒种类[10]。因此,筛选不同浓度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提高马铃薯茎尖分化成苗尤为重要。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是预防马铃薯病毒病的根本方法,但大田生产繁殖应注意防治蚜虫等害虫[11-13]。
4 参考文献
[1] 文国宏,王一航,李高峰,等.马铃薯新品种陇薯7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8(4):35-37.
[2] 张树丛,张东霖.马铃薯退化及解决途径[J].宁夏科技,1996(3):30-33.
[3] 齐恩芳,王一航,张武,等.马铃薯茎尖培养方法优化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7,21(4):200-202.
[4] 仲乃琴.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马铃薯品种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9,343(3):296-299.
[5] 田长恩.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J].马铃薯杂志,1993,7(4):223-226.
[6] 盖琼辉,王季春.马铃薯茎尖分化成苗培养基优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3):370-373.
[7] MILLER PR,AMIROUCHE L,STUCHBURY T,et al.The use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in micropropagation of slow-growing potato cultivars[J].Potato research,1985,28(4):479-486.
[8] 王秀英,郭尚.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率的影响因素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1):39-41.
[9] MUHAMMAD AKBAR ANJUM,HAKOOMAT ALI.Effect of Culture Medium on Direct Organogenesis from Different Explants of Various Potato Genotypes[J].Biotechnology,2004,3(2):187-193.
[10] 司怀军,王蒂.我国马铃薯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进展[J].中国马铃薯,2000,14(4):220-223.
[11] 李润,曾莉,郭蓓蓓,等.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2(9):13-16.
[12] 李润,曾莉,郭蓓蓓,等.浅谈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西昌农业科技,2013(2):14-16.
[13] 刘江娜,李东方,张爱萍,等.不同品種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方法优化技术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4,51(2):28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