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林
摘要 根据区域内稻麦周年高产栽培资料,对凤台县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促进稻麦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麦;周年高产栽培;安徽鳳台
中图分类号 S511.048;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28-01
凤台县隶属安徽省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素有“淮上明珠,皖北江南”之称,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800~1 000 mm,无霜期216 d,平均气温15.1 ℃,非常适宜进行稻麦周年生产。为进一步促进区内稻、麦周年高产技术的构建及推广,对本区内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户,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1 良种选择
良种已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选择优良的品种才能使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发挥最大价值。良种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所选品种应适应当地的气候、栽培条件;二是选择的品种应具有较高的经济和实用价值,即所选品种要与当地的生产水平和市场需求相互适应。具体实施时农户可参看当地小麦生产专家,市场分析专家和当地农技站的意见,适合凤台县种植的小麦良种有淮麦22、新麦21号、洛麦23、明麦1号、山农20、淮麦25、轮选22、烟农19、烟农5158、轮选988、山农17等。
1.2 播种
影响小麦生长的所有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温度。一旦播种过早,由于气温过高,容易造成麦苗徒长,进入冬季后气温迅速降低则容易发生冻害,在来年春季难以快速返青,影响小麦的生长,继而影响产量。如果播种过晚,温度较低,造成出苗率下降,出苗速度慢,冬前苗生长量不足而难以形成壮苗,根系稀疏,体内养分积聚不足,对环境的抗逆性较差,甚至造成穗头偏小、成熟期延迟、千粒重降低等问题,最终造成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一般情况下,春性品种在10月的最后7 d内播种最佳。此外,小麦的播种还需注意播种量,深浅、均匀等细节,以保证后期能够顺利生长[1]。
1.3 田间管理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如在播种前后及时开沟、查苗、补种补栽、疏除过密幼苗并注重病虫害防治。同时应尽量避免在拔节前施用苗肥,以免无效分蘖过多,造成养分损耗而影响后期生长。一般而言氮肥基(苗)肥和追肥比例控制在5∶5左右,追肥中平衡接力肥占10%左右,拔节孕穗肥可分2次施用,其中拔节肥(倒3叶)占25%~30%,剑叶(保花)肥占5%~10%。
2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1 壮秧培育
根据生产茬口安排以及旱育壮秧的需要,一般采取两段培肥的施肥方式,第1次施肥多选择在3月进行,且该次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如人畜粪45 t/hm2;第2次施肥选择在播种后15~20 d进行,可选择尿素450 kg/hm2、45% BB肥450 kg/hm2,或者25%复合肥675 kg/hm2,完成施肥后进行耕翻捣匀。而对于上茬作物为小麦,不能及时培肥,则要施足苗床专用肥。抛秧于5月10—15日播种,大田用秧盘750张/hm2左右;机插秧于5月20—25日播种,大田秧盘375张/hm2左右。
2.2 播种
播种前稻种需经药剂30~45 kg/hm2浸种,抛秧时每张秧盘用壮秧剂15 g,机插时用20 g。使用时应与细土拌匀后均匀撒施到盘内,再撒底土,之后进行播种。此后,应灌齐苗水,待秧盘无积水后覆膜盖草;机插秧播种前先进行浸水,播种后盖种,之后再覆膜盖草,一般每50张秧盘盖齐稻草6.5~7.5 kg,并保持约15%的透光率。待秧苗第1叶展开,第2叶露尖时即可去除地膜和稻草,同时灌揭膜水。并在1~2叶时,每50张秧盘喷矮苗壮8 g或15%多效唑4 g。
2.3 定量栽插
根据x=y(单位面积适宜成穗数)/ES(单株可靠成穗数)确定合理基本苗。抛秧采取点抛或摆栽的办法,点抛:抛27.0~29.7穴/m2,密度27万~30万穴/hm2,基本无水抛栽,根球尽量入土;摆栽:行距30 cm,株距14~16 cm,基本苗75万株/hm2左右。机插秧耕整耱田后待田面沉实机插,栽插密度为24万~27万穴/hm2、基本苗90万株/hm2左右,栽插深度2 cm左右,避免漂秧、漏插和倒苗。抛秧适当增加田间走道,畈宽一般不超过3 m[2]。
2.4 做好水肥管理
施肥除了基肥外,还应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施肥,如分蘖肥、穗肥。分蘖肥在抛秧后5~7 d施尿素147.0~166.5 kg/hm2;机插秧在栽后5~7、10~12 d均施入尿素210~235 kg/hm2。穗肥:在倒4叶、倒2叶抽出时施尿素230.5~265.0 kg/hm2。此外要根据当地气候及不同发育阶段进行补水,一般每7 d灌寸水1次,直到收割前7 d停水[3-4]。
3 参考文献
[1] 姜顺权,嵇瑞华,钱红霞,等.稻麦周年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J].江苏科技信息,2015(10):33-36.
[2] 池巧燕,薛世芳,池善聚,等.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43.
[3] 冯同强,陈芹,钱省,等.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2):103.
[4] 葛海军,林亚琴,於永杰,等.苏中地区稻麦周年高产攻关栽培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5(6):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