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秦+胡镇寰
摘 要 灯影组是目前川中地区油气勘探和研究的重点层位,其储层特征与分布是该区油气勘探和预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碳酸盐岩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地层和沉积相研究为基础,结合薄片、区域地质、测井和化学分析结果等资料进行研究,明确川中地区灯影组油气地质条件及储层主控因素。
关键词 灯影组 白云岩储层 主控因素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四川盆地是我国大型的含油富气叠合盆地,面积达到了十九万平方公里。盆地沉积盖层发育齐全。储层类型多样,其中震旦系白云岩储层是四川盆地现今最重要的储层之一。另外,上覆的下寒武统的泥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烃源岩厚度大,主要分布在乐山一龙女寺古隆起上,最大生气强度达320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平均生气强度70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川中地区位于乐山—龙女寺隆起顶部,与威远气田同一古隆起延伸轴线上,而且地腹震旦系构造正位于古隆起东段核部,两者的构造条件也相似。乐山~龙女寺加里东古隆起是受基底隆起控制、在震旦纪晚期具备雏形,历经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的进一步隆起,并在石炭纪末定型的一个继承性隆起。
1主控因素
1.1沉积相对储集条件的影响
通过对研究区震旦系上统的岩性特征、岩石组合、结构以及构造等的横向对比发现,晚震旦世为一套碳酸盐岩台地相的低能云坪、云坪和藻丘的沉积产物。据四川石油管理局研究院罗启后90年分析认为其与现代巴哈马台地相似,其岩性为一套巨厚的碳酸盐岩(藻云岩和泥/粉晶白云岩),有利于储集层的发育。其中,灯一段沉积时地壳上升,海水较浅,灯二段沉积时水体略有加深,灯三、灯四段沉积时持续海退,本区为一套海退~海侵~海退沉积序列,同时灯二晚期和灯四段沉积后有过短暂的抬升暴露,而古淋滤、溶蚀作用均对储集条件的改善十分有利。因此研究区储层主要分布于灯二段中上部、灯三段上部以及灯四段中上部。
1.2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总的说来,研究区灯影组储层从早期到晚期主要经历了同生、表生和埋藏三个成岩阶段及其相应的成岩事件。
同生成岩阶段的成岩作用主要是胶结作用,大量原生孔隙因胶结充填而失去有效性,胶结作用使沉积时形成的原生孔隙基本趋于消失,对储层物性具有破坏性。同生期岩溶作用是这一时期的另一个主要成岩事件,它是有利空隙发育的建设性成岩作用。表生成岩阶段对储层改造最强烈的成岩事件是发生于桐湾期的表生成岩作用,它是灯影组储层中各类溶蚀孔、洞、缝形成的重要成岩事件。灯影组储层表生期岩溶类型多,规模大,虽被后期云石、沥青、石英多期充填,仍然保留了大量的空间,成为现今储层的继承性的储集空间。震旦纪末的桐湾运动使四川盆地加里东古隆起震旦系隆起抬升,遭受风化剥蚀,形成了震顶的古风化壳,发育有良好的溶蚀孔洞缝,形成了典型的古岩溶型储层,为加里东期油的聚集提供了大量的储集空间,但这部分储集空间由于加里东期油的生物降解,基本上不能成为后期油气运聚的有效孔隙。埋藏成岩阶段,灯影组储层主要的成岩事件包括压溶、充填胶结构造破裂以及埋藏岩溶作用。压溶作用的直接结果是大量的缝合线(缝)的形成,通常缝内见泥质、沥青、晶粒云石的充填。充填胶结使孔、洞、缝失去了有效性,但半充填的孔、洞、缝仍然保留了部分空隙空间,成为现今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埋藏岩溶作用的成因可能与含有机酸的地下水引起碳酸盐岩矿物溶解有关,也可能因储层的构造破裂,导致地下水循环系统改变,引起局部溶蚀与充填,形成新的溶蚀孔洞系统。
1.3构造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研究区震旦系地层经历了桐湾运动、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山运动等一系列构造运动。这些构造运动对区内震旦系储层的直接影响有两点:
(1)桐湾运动I期、II期分别使灯二段和灯四段抬升剥蚀遭受大气淡水淋滤及溶蚀,导致灯影组灯四段顶部被剥蚀形成古风化壳,从而形成次生溶蚀空间;
(2)埋藏后遭受挤压、破碎,形成断裂或裂缝,从而形成有利的运移通道。因此,构造运动对于储层的影响是有利的。对于储层储集空间中孤立孔洞的连接和沟通,进而将油气运移成藏是极为关键的。
1.4沥青充填对储集条件的影响
在灯影组的岩心及薄片中可见到大量固体沥青存在,观察发现储层中曾经聚油的孔隙大部分都被沥青充填,不能成为现今聚气的有效孔隙。显然,伴随油气性质的演变沉淀出的各种沥青与孔隙系统的演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对储层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2结论
研究区储层主控因素主要包括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和沥青充填等影响,其中,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储层的储集性能的提高影响最大。构造抬升使灯影组地层出露遭受溶蚀,其次,构造挤压使储层产生一系列构造裂缝。成岩作用主要包括胶结充填作用、溶蚀作用和白云化作用。其中,胶结充填作用包括海底胶结、大气水胶结和埋藏期胶结作用,对储集性能有负面影响;溶蚀作用包括同生期、表生期和埋藏期溶蚀作用,对储集性能提升明显。
参考文献
[1] 戴鸿鸣,王顺玉,王海清等.四川盆地寒武系-震旦系含气系统成藏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块[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5):16-20.
[2] 洪海涛,包强,张光荣.对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的潜在接替层系—震旦、寒武系有利目标区块的评价[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27):143-146.
[3] 宋文海.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研究[J].天然气工业,1996(8):14-17.
[4] 许海龙,魏国齐,贾承造,等.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构造演化及对震旦系成藏的控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8(39):407-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