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发生率中的应用

2016-10-20 09:24侯靖佩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圈员胃管品管圈

王 锟 侯靖佩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发生率中的应用

王锟侯靖佩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于2014年1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应用PDCA循环原则实施各项对策,观察实施品管圈前后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发生情况。结果: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率改善前后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临床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率,减轻患儿痛苦,还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品管圈;新生儿;留置胃管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10.062

品管圈(QCC)是指同一个公共场所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和管理[1],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2]。组建QCC小组的目的是通过定期的选题会议和活动,提出、讨论、解决或改善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品管圈是一种比较活泼的管理形式,近年来,很多医院引入QCC,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3]。临床工作中,留置胃管脱落是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影响治疗效果,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不利于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为了科学地管理新生儿留置胃管,本科室于2014年1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本病区留置胃管的新生儿开展以“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的发生率”为主题的QCC活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留置胃管的患儿68例为改善前,其中男31例,女37例;早产儿50例,足月儿18例。选择2015年2月~2015年4月留置胃管的患儿70例为改善后,其中男32例,女38例;早产儿50例,足月儿2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普及大家对品管圈的认识,以自愿报名为原则,最终确定品管圈成员共13名,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7名,护士5名。护士长任辅导员,投票选举圈长、副圈长、圈秘,并明确圈长、副圈长、圈秘及圈员职责,讨论取其圈名为点亮生命圈,寓意点亮生命、创造奇迹。

1.2.2主题选定每名圈员针对日常护理工作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一个备选主题,进行总结分析,分别依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按5,3,1分对提出的主题进行评分。选定此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为“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的发生率”。

1.2.3拟定活动计划根据活动步骤拟定活动计划表并绘制成甘特图,分工明确,互相协作,采取不同方法进行。

1.2.4现状把握全体圈员经讨论设计出“NICU留置胃管患儿一般信息登记表”“NICU留置胃管护理查检表”。根据查检表数据绘制改善前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4]明确患儿烦躁自行拔除、固定不牢操作不当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1.2.5目标设定根据现状值、圈能力、改善重点得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值[4]=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

1.2.6解析全体圈员利用绘制鱼骨图方法从人、物、法、其他4个方面分别分析了导致留置胃管脱管的原因,根据80/20原则确定要因,最终找出导致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的要因为约束不到位、固定方法不统一和不规范、缺乏临床经验。

1.2.7对策拟定与实施全体圈员集思广益、查阅文献对要因进行进一步分析并拟定相应对策,根据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对提出的对策逐一进行评分(优5分、可3分、差1分),圈员共13名,满分195分,得分达80%(156分)以上者列入采纳对策,并制订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1.2.7.1采取适当有效的约束肢体首先,应保持病区环境安静,温湿度及光线适宜,医疗及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且动作轻柔,加强基础护理从而增加患儿舒适度;其次,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巡视并作好记录;最后,将胃管置于患儿双手触不到的位置,对于烦躁的患儿可采取适当有效地约束,例如戴小手套、浴巾包裹等,注意观察约束部位血液循环及皮肤状况,定时松解和记录,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1.2.7.2改良固定方法规范新生儿留置胃管固定的方法[5]即清洁患儿一侧面部,然后均匀涂抹3M液体敷料,涂抹面积稍大于半张3M透明敷贴的面积,将胃管外漏部分沿嘴角至耳垂连线方向固定,从嘴角旁开1横指处起,以患儿食指为准,放置半张3M透明敷贴,无张力平整覆盖后塑形、粘贴,统一培训后实施;同时要加强巡视,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避免打湿胶布引起胃管脱松,及时更换脱落的胶布;胃管末端粘贴醒目标识,并注明置管人及置管时间,床头放置温馨提示牌。

1.2.7.3加强业务学习,巩固护士专科水平科室实施规范化培训,提高专科技术水平,业务学习,4次/月,操作与理论考试,1次/月,加强对全科医务人员的培训,尤其是新进科室人员(进修、轮转人员);加强管道、线路的规范放置;反复强调胃管的重要性及接触患儿动作轻柔的重要性,避免强行牵拉胃管。

1.3效果评价

1.3.1有形成果统计活动前后新生儿留置胃管脱落例数。

1.3.2无形成果品管圈活动对全体圈员QCC手法运用、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6个方面进行评分,每项1~5分,计算出每项的总分及平均分,绘制雷达图。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有形成果(表1)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率比较(例)

2.2无形成果(图1)

图1 品管圈活动前后无形成果雷达图

3 讨 论

胃管脱落是临床风险管理不容忽视的重点问题[6],它直接关系到患儿的安全和有效治疗及康复。我科通过在留置胃管的新生儿中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患儿的痛苦,避免反复插胃管对患儿造成食道损伤和感染,而且还大大提高了科室的优质护理质量,加强了医疗安全。经反复的PDCA循环,改善了新生儿留置胃管操作及相关护理流程,现已形成两项标准流程,即适当有效约束肢体的操作流程及胃管妥善固定的操作流程,完善并改进了“新生儿留置胃管操作流程”,从而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品管圈是一种科学、高效的管理新模式,其优势是全员均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管理不再是以护士长和科主任为主,而是全员积极参与实施和改进[7-8]。活动中所有圈员积极主动、分工合作、自行查找文献、动脑思考问题,对品管圈各种工具如柏拉图、鱼骨图、雷达图等由陌生到熟练运用,提高了圈员的综合素质。QCC活动发挥了每位圈员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工作热情,增加了圈员之间的团队凝聚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增强了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圈员学会运用有序、标准、科学的方法在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提高了护理质量,实现了护患双赢。

品管圈活动已成为我院护理质量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通过品管圈活动,使护理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理性化及人性化,达到了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率的目标,是值得推广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新方法。

[1]潘海燕,颜波儿.品管圈活动在ICU医护人员手消毒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154-2155.

[2]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3]袁琦,黄燕.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低年资护士护理理论水平[J].护理研究,2010,24(7):1761-1762.

[4]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5]王丽,张先红,付利珍,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中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4-6.

[6]薛小燕,赵冬群,蔡霞,等.品管圈在预防胃管非计划拔除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4,27(33):229.

[7]顾军养,王燕萍,朱燕君.品管圈对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观察效果[J].护理学报,2012,19(3B):41.

[8]陈懿帆,高志英.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90-91.

(本文编辑刘学英)

450000郑州市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王锟: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2015-10-28)

猜你喜欢
圈员胃管品管圈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