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辉 翁贵英 吴汉福
摘要:通过人工盆栽试验,研究在不同浓度铅、锌胁迫下,小酸模对铅、锌的富集与转移。结果表明,在单一浓度铅、锌胁迫和铅锌混合胁迫条件下,小酸模地上部分对铅的富集系数为0.04~0.13,地下部分对铅的富集系数为 0.07~0.22,对铅的转移系数为0.11~1.08。小酸模地上部分对锌的富集系数为0.32~4.23,地下部分对锌的富集系数为0.15~2.25,对锌的转移系数为1.41~2.62。小酸模在一定浓度的锌、铅锌胁迫下,对锌的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均大于1,地上部分对锌的富集量最大可达4 201.40 mg/kg。小酸模对锌有较强的富集和转移能力,接近锌的超富集植物,可作为治理和修复铅锌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
关键词:小酸模;铅锌胁迫;富集系数;转移系数
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7-0526-03
随着城市的建设、矿山的开采、金属的冶炼、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难度很大,具有隐蔽性、毒害性、长期性、不可逆转性等特点,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还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1]。植物修复技术是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新兴生态技术,其机理主要是通过某些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和转化,将重金属移出土壤,达到减轻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与传统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因具有经济、简单、高效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备受青睐[2-4],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超富集植物,目前全球已发现超富集植物400多种[1]。
小酸模(Rumex acetosella L.)为酸模属(Rumex)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于温暖、半干旱至潮湿的高海拔山区。小酸模具较强的有性和无性繁殖能力,抗旱性强,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5]。目前已有关于酸模属植物富集重金属的研究报道,小酸模对镉有一定的耐受性[6],尼泊尔酸模(R.nepalensis Spreng.)是锌的耐性植物,对铅富集能力和抗性较强[7-8]。酸模(Rumex acetosa)可作为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9-10]。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对铜有较强的富集能力[11]。钝叶酸模(Rumex acetosella L.)是铅、锌的耐性植物[12]。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单一浓度铅、锌胁迫和铅锌混合胁迫条件下,小酸模对铅、锌的富集与转移的特性,探讨其修复铅、锌污染土壤的能力,旨在为铅、锌污染土壤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土壤采自贵州省六盘水师范学院后山,由黄棕壤、腐殖土构成,铅、锌的背景值分别为154.5、365.2 mg/kg。土壤取回后自然晾干,过2 mm筛后备用。小酸模种子于2013年9月采自贵州省盘县四格彝族乡海拔2 400 m山坡。AA-7003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东西三维科技公司)、ME104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Human超纯水器、EG35B微控数显电热板(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等。HClO4、HNO3、HF为优级纯;Pb(NO3)2和ZnSO4.7 H2O为分析纯;Pb和Zn单元素标准溶液 1 000 ug/mL(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1.2 试验设计
盆栽试验处理见表1[12]。P代表不同浓度铅处理:P0(0 mg/kg)、P1(100 mg/kg)、P2(200 mg/kg)、P3(400 mg/kg)、P4(800 mg/kg);Z代表不同浓度锌处理:Z0(0 mg/kg)、Z1(100 mg/kg)、Z2(200 mg/kg)、Z3(400 mg/kg)、Z4(800 mg/kg);对照为P0Z0(CK)。
称取试验土壤每份5 kg放入塑料花盆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铅、锌处理液混匀,每个盆栽处理3个重复。14 d后,将小酸模种子用超纯水浸泡24 h,每个花盆种50粒,待幼苗长出2张真叶后,每盆留3株长势基本一致的植株,放在楼顶屋檐下,自然生长,90 d后整株取样。
1.3 样品处理和分析
将采集的样品用自来水洗净后用超纯水冲洗干净,分成地上部分(茎、叶)、地下部分(根),于75 ℃烘箱中烘干至恒质量,粉碎后过100 mm筛备用。采集植物样品后,采用四分法采集土壤样品,风干,玛瑙研钵研细后过100 mm筛备用。称取植物样品0.500 0 g,采用硝酸-高氯酸(体积比4 ∶ 1)混合消解。称取土壤样品0.500 0 g,采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体积比4 ∶ 1 ∶ 1)混合消解。消解完全后冷却,用1%硝酸定容至50 mL容量瓶中作为待测液,同时作植物与土壤的样品空白,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富集系数、转移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富集系数=植物中重金属富集量/土壤中重金属富集量;
(1)
转移系数=地上部分重金属富集量(茎和叶)/地下部分重金属富集量(根)。
(2)
植物的富集系数越大,表明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植物修复污染土壤。
植物转移系数越大,表明植物从根部向地上部分运输重金属能力越强[13-14],越有利于植物从土壤中移除重金属。
1.4 数据统计分析
用Excel 2007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酸模在不同浓度铅、锌胁迫下对铅锌的富集
2.1.1 铅的富集 由表2可知,在单一铅与混合铅锌的胁迫下,小酸模地上部分对铅的富集量为16.67~87.76 mg/kg,地下部分对铅的富集量为18.28~162.95 mg/kg,均大于CK的富集量,且对铅的富集规律一致,均随着铅锌胁迫浓度的升高,对铅的富集量呈增加趋势。在P4Z4(施铅800 mg/kg、锌800 mg/kg)胁迫处理下,小酸模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对铅的富集量最大,分别为87.76、162.95 mg/kg,大于P4Z0(单一施铅800 mg/kg)的富集量31.64、118.54 mg/kg,表明施锌能促进小酸模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对铅的富集。
2.1.2 锌的富集 由表3可知,在单一锌与混合铅锌的胁迫下,对锌的富集量为125.91~4 201.40 mg/kg,地下部分对锌的富集量为70.40~2 881.36 mg/kg,均大于CK的富集量。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升高,小酸模地上部分对锌的富集量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在P3Z4(施铅400 mg/kg、锌800 mg/kg)胁迫处理下,小酸模地上部分对锌的富集量最大,为 4 201.40 mg/kg,大于P0Z4(单一施锌800 mg/kg)胁迫处理下的富集量3 680.00 mg/kg;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升高,小酸模地下部分对锌的富集量增加,在P4Z4(施铅800 mg/kg、锌 800 mg/kg)胁迫处理下,小酸模地下部分对锌的富集量最大,为2 881.36 mg/kg,大于P0Z4(单一施锌800 mg/kg)的富集量1 990.00 mg/kg。由此可知,施铅能促进小酸模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对锌的富集,当铅的浓度较高时(施铅800 mg/kg),会影响地上部分锌的富集,随着铅浓度的升高,铅会滞留在小酸模地下部分。
2.2 小酸模对重金属铅、锌富集系数与转移系数
2.2.1 铅的富集系数与转移系数 由表4可知,小酸模地上部分对铅的富集系数为0.04~0.13,富集系数最大为 0.13;
地下部分对铅的富集系数为0.07~0.22,富集系数最大为 0.22。小酸模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对铅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表明在单一铅与混合铅锌的胁迫下,小酸模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对铅的富集能力较弱。小酸模对铅转移系数为 0.27~1.08,均小于CK(1.18)。在单一施铅胁迫下,随着铅浓度的升高,转移系数减小,且转移系数均小于1;在P1Z4(施铅100 mg/kg、锌800 mg/kg)胁迫处理下,小酸模对铅转移系数最大为1.08,其他转移系数均小于1,表明小酸模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从土壤移除铅的能力较弱。
2.2.2 锌的富集系数与转移系数 由表4可知,小酸模地上部分对锌的富集系数为0.32~4.23,在P4Z3(施铅 800 mg/kg、锌400 mg/kg)胁迫处理下,富集系数最大,为 4.23,大于单一施锌胁迫处理P0Z4(3.27),大于CK(0.29);小酸模地下部分对锌的富集系数为0.15~2.25,在P4Z4(施铅800 mg/kg、锌800 mg/kg)胁迫处理下,小酸模地下部分对锌的富集系数最大,为2.25,大于单一施锌胁迫处理P0Z4(1.77),大于CK(0.22)。在单一锌与混合铅锌的胁迫下,小酸模地上部分对锌的富集系数大于地下部分,表明小酸模在一定浓度的铅胁迫下,富集锌的能力较强,但铅浓度较高时,会抑制锌的富集。小酸模对锌转移系数为1.41~2.62,在P1Z3(施铅100 mg/kg、锌400 mg/kg)胁迫处理下,转移系数最大,为2.62,大于CK(1.36),表明小酸模在低浓度铅的胁迫下,转移锌的能力增强。小酸模在单一锌与混合铅锌胁迫下其转移系数均大于1,表明小酸模从土壤移除锌的能力较强。植物的转移系数大于1,可以进行植物修复[15]。小酸模可作为锌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
3 结论与讨论
超富集植物应同时具备3个基本特征[16]:植物地上部分富集重金属达到一定量时,重金属含量是普通植物在同一生长条件下的100倍,目前采用较多的是Brooks和Baker提出的参考值,Cd含量达到100 mg/kg,Co、Cu、Ni、Pb含量分别 达到1 000 mg/kg,Mn、Zn含量分别达到10 000 mg/kg以上;植物的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均大于1;在满足上述2个条件下,植物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本试验中,小酸模对铅的转移系数在P1Z4处理下最大,为1.08,其余处理下,小酸模对铅的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均小于1,表明小酸模从土壤移除铅的能力较弱,但在试验设计的铅、锌浓度范围内,小酸模未表现明显的毒害症状,表明其在铅胁迫下具有一定的耐受性。除了在P0Z1、P0Z2胁迫下小酸模对锌的富集系数小于1外,其余富集系数均大于1。在P3Z4胁迫处理下,小酸模地上部分对锌的富集量最大,为 4 201.40 mg/kg;在P4Z3胁迫处理下,小酸模地上部分对锌的富集系数最大,为4.23;在P1Z3胁迫处理下,小酸模对锌的转移系数最大,为2.62。小酸模对铅、锌具有一定耐受性,具有较强的锌富集能力和转移能力,加之其具有适应环境能力强、繁殖能力强、生物量大等特点[5],可作为富集植物用于铅锌污染土壤修复,对锌污染土壤修复潜力大。
参考文献:
[1]黄益宗,郝晓伟,雷 鸣,等.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3):409-417.
[2]刘小宁,马剑英,张慧文,等. 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沙漠,2009,29(5):859-865.
[3]陈玉真,王 峰,王 果,等. 土壤锌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学报,2012,27(8):901-908.
[4]王松良,郑金贵.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与金属超富集植物及其遗传工程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190-194.
[5]毕玉芬,车伟光,杨允菲,等. 小酸模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规律的研究[J]. 草业科学,2004,21(12):84-87.
[6]易 锋,王宏镔,高建培,等. 砷矿区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特征[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11(4):14-22.
[7]赵玉红,牛歆雨,魏学红,等. 藏中矿区珠芽蓼和尼泊尔酸模中重金属含量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22(4):113-115.
[8]彭 毅. 尼泊尔酸模铅锌富集特性及其生理生化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9]任秀娟,朱东海,吴大付,等. 湖南南部铅锌矿区铅锌富集植物筛选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2014,23(4):669-672.
[10]刘秀梅,聂俊华,王庆仁. 6种植物对Pb的吸收与耐性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2002,26(5):533-537.
[11]刘 刚,薛喜成. 中华结缕草和皱叶酸模对重金属的吸收以及地理分布差异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5,28(5):2249-2254.
[12]翁贵英,李金辉,孙爱群,等. 钝叶酸模对铅锌的富集特征[J]. 贵州农业科学,2015,43(9):219-222.
[13]Baker A J M. Brooks R R.Terrestrial higher plants which hyperaccumulated metallic elements.A review of their distribution,ecology and phytochemistry[J]. Biorecovery,1989,1,81-126..
[14]Shi X,Zhang X,Chen G,et al. Seedling growth and metal accumulation of selected woody species in copper and lead/zinc mine tailing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23(2):266-274.
[15]Baker A M,Brooks R R,Pease A J,et al. Studies on copper and cobalt tolerance in three closely,related taxa with in the genus Sclene L.(Caryophyllaceae) From Zare[J]. Plant and Soil,1983,73(3):377-385.
[16]蒋先军,骆永明,赵其国,等.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Ⅰ. 金属富集植物Brassica juncea对铜、锌、镉、铅污染的响应[J]. 土壤,2000,32(2):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