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原乡的咏叹

2016-10-20 00:50包淑娟
名家名作 2016年3期
关键词:书画家书画画家

包淑娟

生命原乡的咏叹

包淑娟

《荷塘清趣》张增荣/作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寻找生命的本源,在生命面前每个人都需要谦卑与恭敬,作家用文字点亮生死,画家用笔墨皴染灵魂,异彩分层的咏叹让生命有了皈依和神性。丙申猴年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游人如织。西客站大屏幕上,滚动的《牡丹图》《虾趣图》生机盎然十分醒目。浅紫色的牡丹高贵明艳;游动的虾俏皮可爱;鸡冠花下的小鸡雏萌态可人,还有那映日荷花诗意地栖居在暖色的池塘。路人不免多看几眼,那些故园泥土的芬芳,小荷池塘的微风也就徐徐把他们拉回到生命的原乡。

中国画贵在写意传情,在中国绘画史上最具平民意识和民族性的画家应数齐白石了。白石老人一生在平民化的事物中萃取精神的高贵,就像国画大师黄宾虹所说:精神的灿烂,出于纸上。齐派后人秉承着先生的遗泽,把画中的背景从繁压缩到简,从简又压缩到零,零为空白,从千万笔描绘中萃取精华寥寥数笔,突出了主题的效果,写意着生命原乡的灿烂和用语言对大千世界难以名状的描摹。

屏幕上画作者张增荣,是齐白石嫡孙女齐秉慧先生的入室弟子。1964年出生在孔子的祖籍河南夏邑,5岁他就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拿起毛笔临摹,那时的家乡生机盎然,河水从农田退去后,田垄里就有欢腾的小鱼、小虾。这些生命给他童年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他喜欢在雨后捉一盆小虾,发呆地看上一个钟头,然后就在本子上画着他们的模样,自然界的生命给了这个有天赋的孩童艺术最初的启蒙。

在张增荣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继承与创造的关系。他以扎实的传统理论技法为基础;以现实生活涵养为依托;有浓浓的乡情、无限的热爱、饱满的情感。家乡大自然的物候给了一个艺术家最本真的灵感。点、线、触、块,顺笔逆笔,中锋、侧锋、拖拉摁捺,皴擦点染、力度、动势、节奏自由驰骋,不求笔到而求意到。墨色由浅入深,大自然是他一生都描摹的画卷。正是儿时的相遇,埋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让他从此和齐派艺术有了不解之缘。

天下画虾出齐家,能得到齐家的真传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说到他和齐秉慧老师的相识,中年后的他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2005年夏天,齐秉慧到河南商丘讲学,张增荣当时在商丘老干部局工作,被朋友推荐去见齐秉慧,他精心地画好《虾趣图》,题款处写着:“我画神虾十年整,笔墨功夫似传情。日积月累学白石,老人指点才透明”。他拿着画作等在先生活动的门口。参加活动的领导和书画界人员特别多,求画求签名的也多。等她闲下来,这时40岁左右的张增荣虔诚地把画呈给齐秉慧先生求其指导。齐先生仔细看了他的画作。感觉他画的虾比较有特点,有提升的空间,当即决定收下这个学生并当场给他做了示范。张增荣百感交集,回去后彻夜难眠,写下一篇随笔“我和白石孙女学画虾”,刊登在第二天《商丘日报》,随后商丘电视台做了专题采访,引起不小的轰动。

都说名师出高徒,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从此,张增荣如鱼得水,老师对他寄予厚望要求也很严格。总提醒他,好好做人,好好画画,不管出任何事情,要把艺术不断升华,我们有责任让世界了解中国绘画和中国艺术。

十多年来,张增荣感恩着齐先生的培养。去北京出差或开会一定去拜见先生。先生出身名门,平易近人,对张增荣要求也十分严格。

《荷香》(左图)张增荣/作

《清韵》(右图)张增荣/作

2013年初秋,我们几位友人随张增荣去拜会齐先生。张增荣把画好的册页铺开让老师指点,当她看到几只小鸡追着抢小虫的画面时,她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地说,这个你画得比我好,给我画一幅?看着一群小鱼嬉戏的图,她又说,这小鱼太可爱了。张增荣现场又画了几幅鲶鱼图,秉慧先生坐在画案前端量着说,这条鱼画得不舒展,线条要拉长要轻灵尾部要甩出去,切记,作画要讲究意境,要空灵。张增荣在老师的指点下画了一幅又一幅,直到老师满意为止,我随即抢拍了他们师徒二人温暖的瞬间。

张增荣勇于创新,他深刻领悟了白石老人的至理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在继承和学习齐派画虾的基础上,大胆实践,摸索出独具风格的画虾技法。

画如其人。几十年的习画和人生磨砺,使得增荣先生的画品与人品达到一种契合,这是一个画家难能可贵的地方。拿出上千幅虾图,你会很快挑出哪张出自张增荣之手。我亲眼看过张增荣画虾的全过程:他从虾头画起,仅仅三笔,虾身、虾尾八笔勾成,再画虾钳、虾须,虾钳的浓墨增添着力量,虾须用中锋行笔,细得比发丝还细,飞扬飘动,有的虾须婉转飘逸仿佛在抗击着水的阻力,一只虾共计在三十八到四十二笔之间,呈现着无水虾自游,画里听水香的境地。

他画的那幅四平尺《荷塘清趣图》,满池荷花,还有小鱼小虾,整幅图构图合理,妙趣横生,每只虾,神态各异,或伸或缩,在黑与白构成的图画中,有了一种柔软、晶莹、透明,栩栩如生的质感,也有了水流轻缓低吟的声音,既有齐派的底蕴又揉进了自己的风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增荣说,十几年来,每天夜晚他习惯把那些介绍名家大师作品的书籍放在案头,细细品赏。艺术终究要汲取前人的骨髓,长成自己的血肉,这样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承和发展弯弓射月。早晨5点他一定早起,画上两三幅作品,反复推敲研磨,力求新意。正是这样在前人的笔墨中寻找灵光,转化成内心世界的自我墨香,才有了今天画虾虾有趣,画鸟鸟唱歌的鲜活画面。

张增荣在书画世界自由驰骋,耕云种月中,怡趣天成。这是一个内心盛满风花雪月的画家,同时他还是一位颇有造诣的书法家。

张增荣在绘画上遇到齐秉慧这样的恩师,他的书法恩师同样令他难忘。张增荣1982年入伍去了新疆,凭着有书画基础,被分配在部队当文书。

烈日下的新疆像个大火炉,中午,脚踩在地上就能感到热浪蒸腾。烈日炎炎下一位锡伯族老人和妻子推着一车画轴艰难地行走,汗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张增荣看到后就主动上前帮着推,一直把两位老人送到家,把一车画轴一件件挂好。一番交谈,张增荣才知道眼前的老人就是德高望重的新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格吐肯。他常在报纸上看到格吐肯的书法,喜欢的不得了。他当即就想拜老人为师,可格吐肯是个有个性的书画家,从来没收过学生。张增荣在求知上像一头犟牛,不达目的不罢休。一到休息日他就去格吐肯家帮着干活,询问一些有关书法的技法,老人被他勤勉好学的精神打动,终于收下他这个汉族学生。老人送给他“艺海无涯”几个大字,张增荣深深领会老师的心意,日日临池不辍,在全军几次书法大赛中摘得桂冠作为回报。

张增荣在雪一样的宣纸上,营建着完整美丽的艺术世界,一种中国十分柔润的水墨天地。他的书法与绘画相得益彰,无数次在全国大赛上获奖。得到诸多书法名家的赞誉。在他的书画集上,书协主席苏士澍亲笔为他题字,给他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苦禅大师曾说,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张增荣书画确如其人。他走南闯北,联谊各界朋友,和书画家切磋画技。去年他和另一位齐派弟子苏州书画家赵井如商议,在商丘率先创办了“中国画虾第一楼”书画展,陆续收到29省画家的各种虾趣图近百幅,他们要把齐派艺术发扬光大。利用节假日组织各种书画笔会,文人墨客雅集,足迹遍布二十多个省市。

《国色》(右图)张增荣/作

我曾开玩笑地送他个别号“画坛使者”。称张增荣为画坛使者,我觉得再也恰当不过了,他平时工作很忙,可他酷爱他的书画事业,利用休息日到各地学习交流,为画家朋友搭建舞台。他每年组织大小书画笔会十余场,辗转大半个中国,结交近千名书画家。场面最大的一次商丘笔会,一次汇聚全国著名书画家百余人。

组织一次笔会,需要组织者精心策划,稍有疏忽,都会给画家或承办方带来损失。几年来,张增荣组织的笔会不但让双方满意,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和画家朋友都主动与他联系,希望与他合作。每个星期时间排得满满的,应接不暇。张增荣每次做得游刃有余。

画坛百花争艳,现在全国各地画家可以说数以万计,画家不但画要画得好,还要有推销和展示自我的舞台,毕竟画家也要生存,也要被社会认可,张增荣为大家搭建了一座桥梁。这令许多书画人感动,有的老画家感慨地说:“增荣为画家做了一件好事,画坛需要这样年轻又有能力的组织者,有了他我们的画才得以传播”。

作为画坛使者的张增荣,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严学章给他的题词很形象:“虾兵蟹将自入画,狐朋狗友情义深”。

艺无止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一次次在心中推翻自己,又开始向更高的目标攀登。他越来越变得孤独,这孤独来自一种对自己未来创作的沉思。

最近几年中国画中人物画,山水画,工笔花鸟画成长迅速,写意花鸟画承袭前人的比较多,旧的题材反复被描摹,很少有人突破,这让张增荣很困惑。他现在把大部分休息时间用于回归自然,在大自然中找灵感。回到乡下,他和花草对话和小动物亲近,在母亲的园子里种植蔬菜,采摘水果。他习惯把写生本带着,把见到和感受到的事物画在本子上,回去后他把自然界中鲜活的物象用酣畅的笔墨,明快的色彩展现出来。

牡丹这一题材,古往今来被画家画得淋漓尽致,突破很难。张增荣画的牡丹,大胆用色,形态真是欲说还休,隽然就是那仪态雍容的贵妃醉酒图。画作造型更丰富,情绪更饱满。他坚信有着深厚土壤的写意花鸟画,在众多的画家努力下一定会焕发出神采。

生命是鲜活而富于个性的。张增荣乐观豁达,四十余载勤勉临池,作品语言呈上升状态。张增荣的书画作品,黑而不板、厚而不腻、淡而不薄。章法的运用随机生成,及时捕捉和留住偶然得来的墨色效果,遂天真自然、无雕琢之痕迹。呈现着鲜明的艺术特征,作品设色大胆,不颓不伤,雅俗共赏,富于情趣,呈大家之气与非常之象。

白石老人画萝卜、白菜,画乡间草虫是一种乡愁是素心抱朴;张增荣画虾、画荷、画牡丹、画小鸟已经成为了他的艺术名片。他用笔墨写意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时代的一种歌咏。他始终以最为审慎的态度来面对自我创作风格的总结、概括。大自然每天都在演奏着生命的交响,他一直深情饱满地咏叹着生命的华章。

张增荣简介:

张增荣,别号“兵疆主人”。1964年出生,河南夏邑人。1982年10月入伍,现为中国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将军诗书画院理事、中国润财书法院副院长兼艺委会主任、河南盛都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齐白石孙女齐秉慧及原新疆书协副主席格吐肯。先后被授予“中国美术百杰”“中国当代书坛画苑中坚人物”“传承历史优秀书画艺术人才”“当代中国书画作品创作艺术家”“中国书画百杰人物”“中国知名书画百家”等称号;中国书画院颁发“艺术成就奖”;15次在全军及全国获得书画比赛金银奖;作品被北京奥委会、上海世博会、南湖博物馆永久性收藏。

作品先后在美国纽约及北京、四川、湖南、河南等地展出。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和诸多国内外机构及知名人士收藏。并载入《中国书画家作品集》《中国当代书画精品集》《神州诗书画报》《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代表作典库》《当代中国书画家小品经典博览》等。

猜你喜欢
书画家书画画家
书画家任玉良的艺术人生
第二届“琅琊杯”全国诗书画家精英赛征稿通知
酷炫小画家
小小书画廓
书画
书画家娄师白
书画家自定润格表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