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天
雕漆升华的人物
王人天
《鼎盛中华》殷秀云/作
认识一个人也许是因为一句话,或是一件事,再或者就是一个物件,总之很多时候是因为一个偶然让你非常想去了解一个人,认识他,若有可能还要结交并记住这段历史,让记忆成为人生历史上的一个闪光点。事不因大小而定,人不因时光长短而论,某些人也许在人生的轨迹中只是出现一个短暂的会面,但是却会让你永久地无法将他(她)忘记;也许仅仅是他偶然的一句话就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再或者会因他的事迹而升华自己的境界。总之,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往往在于自身的感悟和留意,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留意美好的瞬间,留意那些发自心灵而升华了的灵魂,只有那些灵魂能让心灵纯净,让人的眼睛只看世间的美好事物和醉意阑珊的舞蹈,可是,有时这样影响你的人却从来不曾见过面。
当我看到雕漆大师殷秀云作品的时候,我知道我已经不能忘记她了,因为她的作品让我仿佛看到了她那个人,一个被艺术浸透了灵魂的人,纯净、美丽、内敛的品性在作品里蔓延,一个个人生的春意阑珊被穿透,被她以精湛的刀法升华在作品中人物的凸凹里,线条、眼眉、嘴角、甚至动作都在说话,说着艺术家内心的想法和酸甜苦辣,甚至是一丝犹豫的精神跳动都会左右作品中人物的表现来进行说话。也许这是艺术家和匠人的区别,也是艺术大师精神上的升华,看着她的作品,我仿佛模模糊糊地感到了这些,于是我开始了对艺术大师殷秀云的了解和采访,神秘的面纱即将打开。
我打开百度一搜索,殷秀云的名字和作品铺天盖地,说真的,我没想到她那么出名,人民政协网、人民网都对她进行了报道,她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其实,这种惊讶早在预料之中,看到她的作品,我就认为会得到那许多上档次高级别的名誉,只是眼睛真切看到那么多的赞美和那许多珍美的作品时,心灵还是被再次撼动,似乎感到她的作品有种神似的洁白和干净秀雅的内涵。成功来源于坚持,作品神韵源于艺术的神魂,似乎她是一个艺术魔力加持过的魂灵,以不懈追求和自身灵赋融入艺术之中,从而创造了一个艺术的很高境界。
这么说来,殷秀云难道是个天才神仙般的人?否也。她仍然是个凡人,像我们许多人一样,事业是建立在小时候热爱之上,然后通过后天的不懈追求,有所发展并得到成功,创造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事业高度,让许多人望尘莫及、顶礼膜拜。她在很小的时候,由于受到学习绘画的姐姐和表哥的影响而对美术发生强烈兴趣,从此就坚定地走在了艺术的道路上。
《三星贺寿六瓣捧盒》殷秀云/作
事业的成功来源于钟爱的程度,也来源于后天的机遇,当然,搞艺术的人会碰到更多的偶然和传奇般的经历,说来,殷秀云似乎就是一个传奇:一场电影让她走上了雕刻的道路;一次分工不当促成了她事业的选择;遇上善良的优秀师傅是她成功的造化;再次转行成就了她的传承,也成就了她的艺术;一次偶然的大胆尝试,促成了人物的转型和艺术化境的开始。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与自己的选择有关,也与自己对环境的改善利用脱不开关系,更与自己的聪明才赋和痴迷程度形成至关重要的内在要素,殷秀云若不是对雕漆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那是不可能成功的,何况是一代雕漆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那年,读小学二年级的她看了一场露天电影。那个年代在放正片之前,总会加入一些科教文卫之类的宣传片,我们这里把这种片子叫做加影片。那场露天电影放的加影片就是一个宣传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象牙雕刻内容的短片,恰恰就是这个谁也不注意的片头深深地吸引了还是小女孩的殷秀云,按她的话说就是:“这就是象牙雕刻么?真是太美了,那个仕女人怎么能刻得那么精细?如果将来有一天我能做这个事情,就太好了!”无意之间形成的理想悄悄地在心中种下种子,初中毕业时,她放弃了考大学的梦想,而考入了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的象牙雕刻专业。可是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北京工艺美术厂做的工作却不是自己喜欢的牙雕,而是被分到了雕漆车间,当时的她非常不想做这个工作,还是领导的语言吓唬才迫使她坚持了下来。说真的,人生若能按自己的意愿发展,那是最好最幸福的事情,但是人生往往有许多时候都不是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常常会被一些特定的环境和场合改变,这些时候也就是考验自己的时候,是随意而安,在逆境中奋起,还是就此衰落下去,往往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才能禀赋,当然一些适合的土壤也是需要的。殷秀云在北京工艺美术厂雕漆车间工作后,虽然牙雕的梦想被分工打碎,但是另一扇门却悄悄地向她打开了,车间里几个善良的老师傅安慰、鼓励她把象牙雕和雕漆结合起来做创新。没想这种鼓励促成了她的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六年后一幅《赶摆》作品的成功驱散了她对雕漆的反感,并最终热爱上了雕漆。以她的话说就是:“别人不能做的我给做成功了,心里开始有了一种成就感。”
《罗汉壶》殷秀云/作
说起做《赶摆》的过程,也是殷秀云的灵机和才能的体现。她想到了民族的服装,那些裙子宽大,很像古代的仕女,用民族服装代替古代仕女衣袖的创作方案活在了她的心中,设计和雕刻。她把雕刻象牙的技术和雕漆的技术完全地融合了起来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改革创新,用自己熟练的技巧雕刻着,没想却意外地取得了成功,得到大家的好评,因为她在雕漆上使用人物进行主题创作等于是在雕漆界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改革。从此以后,雕漆艺术成了她的钟爱,她开始越来越深的研究,越来越多的探索与追求。她要追求人物雕漆上的更深层次。
《红楼人物剔红捧盒》殷秀云/作
以前为什么雕漆上没有人物的题材呢?可能是出于雕漆界长期创作题材选择的原因,以前都是以山水、花鸟为重点题材,人物只是一种辅助,并没有作为创作的主题来进行创作,雕漆界把雕漆作品中的人物叫做“猴脸”,意思也就是线条简单、面目单薄、脸型不丰满,没有去注重刻画人物的形象,可见那时突然冒出一件像《赶摆》这样以人物为主题线条丰富脸型丰满的作品,毫无疑问在行业之中是一条爆炸性新闻,打破了过去的老规矩,由此也就决定了她的突破方向—人物题材雕漆作品创作。
雕漆是在平面上进行雕刻,殷秀云原来学的是在象牙上进行圆雕,于是她把象牙圆雕的技术应用到了雕漆上,可谓是雕漆技术界的一项创举。
雕刻人物,最难的就是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因为这样的难度,以前的师傅们也就几乎不敢碰,但是她碰了,不但碰,还发挥到了高境界,使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有表情,有姿势,让人一看作品,仿佛作品里的人就站在那儿说话,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表达。艺术的升华在于自我思想境界的升华,她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和借鉴,譬如在故宫看到木胎的雕漆船,回来后就自己做了雕漆凤船,把多种工艺结合在一起创作新产品。对于人物的创作,许多人物的神形是有原本形貌的,不能有丝毫改变,刀子必须把握很准,雕漆作品一刀用错,则满盘皆输,她不敢丝毫大意,常常是自己勤加练习,掌握熟练了,才敢下刀创作。她创作《鼎盛中华》的时候才想到要将开国大典的画面搬到雕漆上,便遭到周围许多人的反对,因为大家都认为在漆器上雕刻领袖人物非常艰难。
有难度就不做了吗?否。殷秀云放不下这么好的创意,她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做出来。她说:“做一个普通人物很简单,但表现领袖人物就是太难了,一旦一笔刻下去做坏了,整个作品就前功尽弃。后来在工美总监的支持下,我们说服了大家。这个鼎是铜胎的,左立面是长江,右立面是黄河,后立面是中华赋,字底部的背景是长城,边上的图案是56朵牡丹花和60只和平鸽,寓意56个民族和六十年大庆。鼎两边的耳子是老虎形状,四条腿是龙盘,取自虎踞龙盘之意。底部纹样为中国传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为四海归一、天下一统的意思。开国大典制作之前,我先拿橡皮泥做一遍,又拿蜡做一遍。等真正做上了可把我愁坏了—最小人物的头部只有1.1厘米,最大人物的头部也只有2.2厘米,而且漆是软的,稍稍一不小心漆就掉了,人物的五官就没有了,很多人都为我捏了把汗。但这个作品已经确定了,几十万的投资也到位了,如果半途而废自己的声誉受损事小,而辜负了甲方的委托,耽误了向国庆的献礼,是一件责任重大的事情,因此我必须坚持。这种压力和责任感,很长一段时间让我寝食难安。”可见创作这件作品的难度和她身心的投入,一个好的艺术家总是很珍惜自己的名誉,其实每一件作品里都融入了她的精神、她的思想和光华,作品的成功也是艺术家人格的升华。传说古希腊雕刻家亚历山德罗斯在雕刻完《维纳斯》之后始终对那双手有点儿不满意,便给砍了,才使作品更加完美。由此可见,艺术家总是对自身修为要求严格,创作的作品也必须要求完美,人格的升华是以感情的方式注入作品,让作品具有灵性,具有无比尊崇的美感。
殷秀云是一代雕漆大师,她的作品内涵丰富,充满了大气和典雅、秀美,她升华了作品里的人物,也升华了自己的一生。
殷秀云简介:
殷秀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其作品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赴港精品设计奖、北京市工美杯银奖、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奖、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展金奖等。
特别是为庆祝新中国60华诞创作的雕漆大鼎《鼎盛中华》,将“开国大典”油画,用雕漆的浮雕技法表现出来,是一项历史性的创举。“鼎盛中华”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特等奖,被北京市政府授予艺术珍品奖。
出版专著《殷秀云谈民间美术》《雕漆图案》《雕刻投资》《五百罗汉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