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水稻根结线虫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6-10-19 21:02芮凯符美英王会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防治对策水稻

芮凯 符美英 王会芳

摘要:2014年系统调查了海南9个市县的水稻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了该病害发生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水稻;根结线虫;发生;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5-1176-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5.022

The Causes of Rice Root-knot Nematode and Control Strategy

RUI Kai, FU Mei-ying, WANG Hui-fang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Hai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inan Key Laboratory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Haikou 571100, China)

Abstract: Rice disease caused by root-knot nematode was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in 9 cities or counties of Hainan in 2014. In this paper,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cause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rice root-knot nematode, and present the control strategy were analysed.

Key words: rice; root-knot nematode; control effects

海南水稻根结线虫病最初于1959年在琼海发现,20世纪60年代在澄迈和屯昌发现,70、80年代扩展到定安、琼中、儋州、三亚和文昌[1-3]。冯志新等[2]于1980年对该病害进行了危害性调查,并将病原鉴定到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南一直未对水稻根结线虫病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和监测,近年发现其发生危害已经蔓延至全岛,局部发生危害严重。因此笔者2014年重点调查了海南9个市县的水稻根结线虫发生情况,总结了该病害的发生危害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旨在为该病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1 发生概况

海南水稻目前种植面积不到30万hm2[4],晚稻种植面积比早稻稍大。根结线虫在海南水稻上普遍发生,几乎所有的稻田土壤类型和各种地势都可发生危害,田块发病率达80%以上,并且发生面积逐年在扩展。

2 发生危害原因

2.1 气候条件

海南年平均气温约25 ℃,降雨量大于1 200 mm,水稻根结线虫可常年发生,局部地区可以产生较大的危害,在海南北部一年发生7~8代,在南部一年发生10代左右。

2.2 种植模式

海南冬季瓜菜持续发展,保持了较大的栽培面积,生产上仍保持传统的栽培种植模式稻-稻-菜,这种模式为水稻根结线虫提供了良好的寄主条件,即使冬季,残存的杂草寄主和次生稻苗尚可为水稻根结线虫的繁殖提供条件。另外,中部山区如琼中是水稻根结线虫的传统发病区,山区田块多为小水稻田,不適宜种植冬季瓜菜,也是水稻根结线虫发生与繁殖的理想场所。

2.3 杂草寄主

杂草寄主的常年存在和泛滥,使水稻根结线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变得复杂。据前期调查,目前稻田中水稻根结线虫的杂草寄主有2科5种,分别为禾本科的芒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和无芒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var.mitis(pursh)Peterm],莎草科的异形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碎米莎草[Cyperus iria L.]和水虱草[Fimbristylis miliacea(L.)Vahl]。

2.4 南繁试验区的存在

海南三亚是全国水稻最主要的南繁试验基地,多种水稻种质资源、各个水稻生育期和生长阶段的稻田交替存在,为水稻根结线虫的繁殖和传播提供了天然条件。

3 发生危害调查

3.1 调查方法

对9个市县的水稻根结线虫发病区进行田间定点调查,采用5点取样,每点10株,每个调查田块共查50株,记录总株数和各级病株数,计算发病率和根结指数,分别调查苗期、分蘖期、成熟期和稻桩期(水稻收割后一个月)4个时期的发病情况。病株根结分级标准为:0级,根系完整,无根结;1级,有少量根结(占根系量的11%~25%);3级,根结形成中等数量(占根系量的26%~50%);5级,根结数量较多(占根系量的51%~75%);7级,根结特多且较大(占根系量的76%~100%)。

3.2 发病率和根结指数计算

发病率=■×100%

根结指数=■×100

3.3 2014年水稻根结线虫病发生情况

对海南9个市县的晚稻进行的根结线虫危害性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苗期的发病率和根结指数都较低,发病率在0~10%之间,根结指数在0~3.14之间,其中昌江田块的发病率和根结指数最高,分别为10.00%和3.14;其次是陵水田块,发病率和根结指数分别为7.33%和2.00;乐东田块的发病率和根结指数也相对较高,分别为5.33%和1.33;三亚和儋州田块没有发现根结线虫的侵染。昌江、陵水及乐东田块的发病率和根结指数相对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调查田块在苗期缺水,稻田不能持续保持浅水层。

分蘖期的发病率和根结指数都明显降低,发病率在0~5.33%之间,根结指数在0~1.33之间,其中陵水田块的发病率和根结指数最高,分别为5.33%和1.33;其次是乐东田块,发病率和根结指数分别为4.67%和1.05;昌江田块的发病率和根结指数则降低到3.33%和0.86;未发现根结线虫侵染的市县扩大到3个,分别为三亚、儋州和海口田块。分蘖期发病率和根结指数都明显降低的主要因素是所有调查田块都能保持浅水层。

成熟期各调查稻田都能保持浅水层,水稻基本没有毛细新根产生,各市县调查田块均未发现根结线虫的侵染。

稻桩期发病率在86%~100%之间,根结指数在53.81~84.76之间;发病率达100%的市县有4个,分别为陵水、三亚、乐东和琼中,它们的根结指数亦较高,分别为83.24、80.95、84.76和84.19。稻桩期由于稻田的土壤湿度变得适中,刺激稻桩近地表产生大量毛细新根,促进了根结线虫2龄幼虫大量孵化和侵染,所有调查田块的发病率均在85%以上,根结指数亦大幅增加至50以上,最大可达84.76。由此可见,水稻收割1个月后的稻桩期根结线虫侵染数量最多,发生最重,是其繁殖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积累了大量的虫源,同时说明水稻根结线虫的卵块具有极强的抗逆境能力,大部分可以存活到稻桩期。另外,稻桩期发病率和根结指数都较高的4个市县中的3个在南部地区,说明南部地区水稻根结线虫虫源积累和发生危害较北部地区严重。琼中为传统水稻根结线虫发病区,稻桩期的高发病率和根结指数也说明了这一点。

三亚调查田块具有典型性,由于该田块所属基地田间管理良好,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保持浅水层,致使2龄幼虫无法侵染,而该田块一旦进入稻桩期,沙化的土质加上合适的湿度,新根系大量产生,使得水稻根结线虫短期内暴发。儋州田块和三亚田块具有相似性,田间管理良好,水稻整个生育期没有感染,但稻桩期根结指数不是很高,危害不太严重,主要因为该田块未种植早稻,前期虫源积累较少。

4 防治策略

4.1 农业防治

1)培育无病秧苗。用育秧盘育苗,选用无病基质。

2)保持浅水层。整个生育期保持浅水层,尤其是幼嫩根系较多的苗期。

3)消减虫源。稻桩期保持适当湿度,使近地表幼嫩根系尽可能多的产生,促进水稻根结线虫卵的孵化和2龄幼虫的充分侵染,在保持稻桩期约1个月后,翻耕晒田,同时将稻桩收集至田外销毁,减少田间根结线虫存量。

4.2 化学防治

由于水稻根结线虫的发生危害特点为两头重,中间轻,化学防治要重点抓水稻生育期的秧苗期和收割后的稻桩期。

1)秧田防治。苗床施药宜用1.5%阿维菌素颗粒剂或10%噻唑膦颗粒剂,与最下层苗床土拌匀,其上覆盖一层土后,再播种。

2)大田防治。对于两季水稻连作的田块,在上季水稻收割后,保持稻桩1个月左右,在稻田撒施1.5%阿维菌素颗粒剂或10%噻唑膦颗粒剂,然后翻耕晒田,同时将稻桩收集到田外销毁,3种措施配合,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下季水稻根結线虫的危害。

5 小结

海南水稻根结线虫的发生危害规律较为复杂,目前还没有造成严重的大面积减产,在一定程度上与海南当前的作物栽培种植模式有一定的关系,大部分地区都实行种植两季水稻一季瓜菜,其实质是水旱轮作和与非寄主作物轮作,这本身就是很好的水稻根结线虫农业防控措施。

稻-稻-菜种植模式既为水稻根结线虫提供了良好的寄主条件,又可以控制其群体数量,达到了一定的生态平衡,这并不矛盾。水稻生育期稻田长期保持浅水层,抑制了根结线虫的侵染和发育,但是在水稻收割后的稻桩期,水稻根结线虫又可暴发式侵染,大量繁殖。

稻桩期对于水稻根结线虫的繁殖非常重要,是其虫源积累的关键时刻,同时稻桩期水稻根结线虫的大量发生说明其卵块具有极强的抗逆境能力。土壤长期淹水或通气不良的条件下2龄幼虫的存活率低,稻田长期浸水环境对水稻根结线虫的发育明显不利。南部地区水稻根结线虫虫源积累和发生危害较北部地区严重,琼中作为传统水稻根结线虫发病区同样发生严重。三亚和儋州田块的水稻根结线虫发生情况说明,只要田间管理水平高,整个生育期都能保持浅水层,2龄幼虫就无法侵染,防治的重点在于降低稻桩期的虫口基数。总之,水稻根结线虫是可防可控的,综合利用目前成熟的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措施,可大幅度降低稻田中水稻根结线虫的虫口密度和基数,将其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因根结线虫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

参考文献:

[1] 冯志新.水稻根结线虫病的发现[J].广东农业科学,1974(3):35-37.

[2] 冯志新,关燕如,黎少梅.水稻根结线虫病的研究[J].华南农学院学报,1980,1(1):73-82.

[3] 郭玉彦,周乃书,吴太棠,等.海南岛水稻根结线虫病的调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1984(4):32-34.

[4] 唐清杰,严小微,孟卫东.海南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杂交水稻,2015,30(1):1-5.

猜你喜欢
防治对策水稻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