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动态计量分析

2016-10-19 00:10邓琛董利民冯兆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格兰杰因果检验农村经济发展协整检验

邓琛 董利民 冯兆华

摘要:根据武汉市2003—2013年的统计数据,结合数据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都呈现波动上升的总趋势,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及单向因果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是农用地集约利用的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农村经济发展;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6-1629-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6.064

在当前愈演愈烈的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是推动城市现代化以及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然而,目前城镇化的发展多偏向于土地城镇化,即依靠增加城市面积、扩大城市规模片面地发展城市化,这导致了对土地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土地自然供给是无弹性的,在发展新型城镇化以及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双重压迫下,要求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以及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因而,研究土地集约利用成为目前的热点议题之一。武汉市近年来城镇化发展迅速,工业“倍增”计划、武汉“1+6”城市空间全域城镇化战略、农村信息化战略以及都市农业现代化提升战略的大力实施,促使武汉市综合实力得到了提升。本研究以武汉市为例,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探讨武汉市2003—2013年的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

1 研究综述

从研究内容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效益评价以及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在研究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有的学者从利用程度、投入强度、产出效益等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有的分别从劳动集约指数、资金集约指数以及技术集约指数三方面来构建,还有的学者基于PSR框架的视角来研究[1-3];在探讨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二者间的关系时,大部分学者都是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建设用地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等,或者耕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少有农用地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方面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来看,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的方法主要有熵值法、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动态神经网络模型等[1-5];分析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有采用空间计量分析、遥感监测、灰色关联分析以及时间序列回归分析等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地理方法和社会科学的经济分析法,目前采用较多的是用计量模型来研究二者的长期动态关系[6-12],这种方法能够更準确地反映出不同时期二者的变化发展和相互影响关系。

从研究范围来看,大部分研究都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研究,有的从宏观视角来研究中国多个省市的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9];有的从中观视角来研究省域范围内二者的关系[10];有的研究某个市或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1];也有的学者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视角,以洱海流域为空间范围来研究该区域内的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12]。

2 研究区域概况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城市,地处中国腹地中心,江汉平原东部,市内江河交错,湖泊众多,故又称为江城。武汉市下辖江汉、洪山等7个中心城区以及江夏、新洲等6个远城区。近几年来,武汉市城镇化发展迅猛,工业“倍增”计划、“1+6”城市空间全域城镇化战略、农村信息化战略以及都市农业现代化提升战略的大力实施,促使武汉市综合实力得到了提升。截至2013年末,武汉市全境面积总计8 494.41 km2,户籍总人口822.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6.18万人,占总人口的32.38%。2013年,武汉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 974.53亿元,比2012年增长19.1%;全年地区生产总值9 051.27亿元,比2012年增长10.0%;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30.27亿元,比2012年增长4.5%。其中,种植业305.10亿元,增长8.5%;林业6.59亿元,增长22.9%;牧业118.67亿元,下降2.4%;渔业83.66亿元,增长0.6%;农林牧渔服务业16.25亿元,增长6.2%。

4 计量分析

4.1 单位根检验

由于现实中时间序列通常是非平稳的,所以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都需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分析,也称为单位根检验,检验是否存在单位根。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有多种,如DF检验法、ADF检验法,本研究用Eviews 6.0软件的ADF方法来检验,其检验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lnALIU和lnAEG的ADF检验值均大于5%的临界值,表明二者都存在一个单位根,因而这两个变量的水平值都是不平稳的。对这个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lnALIU和lnAEG在5%的水平下,其ADF值均小于5%的临界值,拒绝了二者存在一个单位根的假设,说明lnALIU和lnAEG同为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对这两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4.2 协整检验

进行协整检验的必要条件是变量须为一阶单整序列,虽然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二者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但是通过前面单位根检验可知,二者在一阶差分的情况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协整检验,来进一步分析二者的长期关系。本研究采用E-G两步法来分析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协整关系,首先建立了一个以lnALIU和lnAEG为变量的OLS回归方程,lnALIU为被解释变量,lnAEG为解释变量,其回归方程如下:

lnALIU=-0.337 83+0.721 42lnAEG R2=0.519 86(7)

建立回归方程后,建立一个残差数列,并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此残差数列是否存在单位根,具体结果见表2。

结果(表2)表明,残差序列的ADF检验值小于1%~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即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因此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协整关系,从长期看是均衡的。由lnALIU和lnAEG的回归方程可知,R2为0.519 86,表明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并且lnALIU和lnAEG之间存在正向影响,lnAEG的系数为0.721 42,表明在长期内,当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就会相应地提高0.721 42%。

4.3 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关系检验体现的是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在短期内,变量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变得不均衡,因此为了修正这种短期的波動,需要对其进行误差修正。本研究运用Eviews 6.0软件来构建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误差修正模型,其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见表3。

根据表3的结果,可以得到以lnALIU为被解释变量,lnAEG为解释变量的误差修正模型:

lnALIU=0.281 761+0.174 208lnAEG-1.060 036U(8)

该模型的R2为0.840 174,表明方程的拟合优度很好,式中lnAEG的系数为0.174 208,表明在短期内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农用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就会相应地提高0.174 208%;误差修正项U的系数为-1.060 036,符合反向作用机制,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就会以-1.060 036的速度回归到均衡的状态。

4.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前面的分析,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为了进一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来具体分析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时,滞后阶数的确定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分析过程中遵循AIC和SC信息准则来确定最优滞后阶数,检验结果详情见表4。

表4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AEG不是lnALIU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在滞后2期时被拒绝,而“lnALIU不是lnAEG的格兰杰原因”的假设在滞后1期、2期、3期均无法被拒绝,说明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是农用地集约利用的格兰杰原因,而农用地集约利用并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由此可见,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农用地集约度,优化农用地利用方式,促进农用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并不依赖于农用地的集约利用。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在研究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本研究选取2003—2013年为数据样本期,综合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动态计量模型,对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1)在2003—2013年间,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都呈现波动上升的总趋势。其中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波动较大,在2005—2007年以及2011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波动较小,只在2010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2)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与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在短期内是不均衡的,但是二者存在长期均衡的一阶协整关系,当武汉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时,武汉市的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呈现一致变动的趋势。

3)农用地集约利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就会以 -1.060 036的速度回归到均衡的状态。

4)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是农用地集约利用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并不依赖于农用地的集约利用。

5.2 启示

通过上述结论可知,武汉市农用地集约利用与农村经济发展彼此之间是有联系有影响的。武汉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促使农用地利用方式得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提高农用地的利用效率,从而使土地资源能够集约利用。但农用地集约利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首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增加要素的投入,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不大;另外,虽然农用地集约利用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出,增加农民在传统农业生产方面的收入,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不仅仅依赖于农业生产,同时也要依靠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

因此,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种植结构单一、收益低的传统农作物的方式向种植结构多元化、经济效益高的方式转变,依托城市发展、立足优势产业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内部结构趋向合理化。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一批掌握农业现代化知识和技能的科研人员。

参考文献:

[1] 宋 盼,李晓蓓,王力申.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62-5564.

[2] 董秀茹,王秋兵,石水莲.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土壤通报,2008(39):209-213.

[3] 幸 莉,肖洪安,张 锐,等.基于PSR框架的农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4):38-40.

[4] 王蒲吉,王占岐,孟蒲伟.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4):303-307.

[5] 贺三维,潘 鹏,诸云强,等.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新模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2(3):460-466.

[6] 彭小冰,张俊平,胡月明.快速经济发展下县级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41(4):41-44.

[7] 汤世华,范风雷,王云鹏,等.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监测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5):378-381.

[8] 翁翎燕,濮励杰,文继群,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及因果关系检验——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3):72-75.

[9] 张红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城市问题,2013,11(3):19-24.

[10] 郑华伟,张 锐,张俊风,等.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4):412-419.

[11] 冯明坤,伍 文.成都市农用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4):3451-3455.

[12] 徐持平,汪 瑜,董利民.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以洱海流域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228-235.

[13] 于俊年.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的使用[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14] 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格兰杰因果检验农村经济发展协整检验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互联网+”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对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
中国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
我国知识产权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