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璐琳
【摘要】通过对石河子蘑引渠的现状进行了解,进而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蘑引渠项目周边的地理及气候条件,以及项目所在地的植被现状和公共设施、电力设施、灌溉系统等,给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和方案。
【关键词】蘑引渠;绿化工程;分析;对策
新疆地区是一种非常紧缺的干旱内陆区,水资源的分布及其不均匀。近年来随着新疆地区河流上游大量的开荒,将流域水流大量引走,导致下游水量严重减少,一些河流甚至出现了断流的情况。由于河流流程减短,流域下游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的恶化,对于农业、渔业生产及河流旁居民的健康状况带来了危害,也严重地制约着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石河子蘑引渠为例,通过对石河子蘑引渠的现状进行了解,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等条件,给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和方案。
1、石河子蘑引渠的现状
蘑引渠始建于1976年,从南到北穿越了石河子中心城区。蘑引渠的主要功能是向蘑菇湖水库引水,为石河子水库分洪和石河子灌区削峰错峰平稳流量,承接城市东南区域融雪春洪和暴雨形成的洪水等。
石河子市地势南高北低,造成蘑引渠水流湍急,沿渠没有安全防护设施,时常发生人员溺水身亡事故。石河子玛管处最终改变了蘑菇湖的引水通道,改由大泉沟引洪渠承担,造成蘑引渠干涸,下游则变成了城市污水通道,已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
蘑引渠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周边环境较差,影响市容市貌,所以必须通过提升改造充分发挥园林的功能实用性与美观性,改善蘑引渠周边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风貌。
2、蘑引渠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 蘑引渠改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第一,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第二,提高就业率,调整产业结构。第三,完善石河子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提升石河子城市品位。第四,改善了石河子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
2.2 蘑引渠改造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第一,符合国家、自治区和石河子市有关生态建设的政策方针。第二,项目处于石河子城市中心城区,基础条件良好,历史底蕴深厚。第三,项目建设有良好的建设资金保障。第四,工程技术成熟。项目投资公司在近几年的绿化工程建设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可提供成熟、可靠的技术支持。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地理及气候条件
石河子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石河子城市土壤多系灰漠土、潮土、草甸土,土质多系砾质土、沙质土、粘质土等。石河子市垦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地表有河水、泉水,境内有玛纳斯河、宁家河、金沟河、大南沟河、巴音沟河等五条河流。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农林牧条件较好。石河子市垦区野生动植物繁多。
4、石河子蘑引渠现状分析
4.1 渠系的基本现状。现状蘑引渠段从北二路到北五路,长约1660米,宽约15米,深3-4米,属于简易砼水渠,现状砼水渠从北五路南侧与东二路交汇处流出项目区;项目区北五路至s115线段内没有水系存在,需要从现状蘑引渠引水。
4.2 公共设施及灌溉系统。项目区内的基础公共设施主要有高压线走廊、景观灯柱、变电设施、排水设施、管理用房、供暖管道、信号塔等。
北二路至北五路现状蘑引渠两侧绿地采用喷灌,沿东二路、东三路道路两侧现状大树种植区域采用漫灌,北五路至s115线绿地灌溉方式也为漫灌。
4.3 植被。对现场范围进行踏勘,区域内植被生长较为良好。北二路至北四路的植被已基本形成良好的群落景观;而北四路至s115线段绝大多数为高大乔木,树种较为单一。
4.4 电力设施条件。项目内建筑和公园均有电力设施布置,其照明亮化用电可直接从各点的电力设施直接接入,项目用电条件有保证。
5、石河子蘑引渠改造工程项目建设优势
石河子地域特质鲜明,文化底蕴深厚,为景观提升改造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作为老城区一处集中的大型休闲游憩场所,地理位置特殊容易积聚人气,人流量大;项目区周边有城市主次干道,交通便捷、方便达到;场地内生态景观资源优良,尤其是植被,已形成较好的大树群落,绿化基础较好,水源有保障,为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了良好的绿化基础和背景。
6、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6.1 项目土建和绿化中存在的问题。现状蘑引渠属于简易砼水渠,水深约为3-4米,缺乏安全防护设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功能区划不完善,无法满足市民休闲活动、健身、娱乐的需求;现状场地内交通组织系统不完善;缺少基本配套设施如管理用房和公共厕所;牌示系统不完善,缺乏自身特色和引导性;大量榆树和杨树等乔木,年代久远,缺乏管理,出现多种病虫害,严重的已致死;植物以行列式种植为主,缺少植物搭配,群落单一,林下景观空间缺失;灌溉系统以漫灌为主,局部出现跑、冒、漏的现象,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影响市民的活动;项目区内有水系,但无水生植物种植,水景不丰富。
6.2 解决对策
6.2.1 蘑引渠水渠改造以盡量保留现状乔木及减少土方量为建设原则。因地制宜打造生态软驳岸,局部建设硬质的滨水驳岸,使蘑引渠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6.2.2 根据市民休闲、娱乐、健身、活动需求,在项目区分别建设邻里互动游览段,艺术创想体验段,生态和谐休闲段。
6.2.3 充分利用北二路至北四路段道路路网,在现有路网的基础上,对北四路以北的道路铺装场地进行着重点打造,完善项目区道路交通系统。
6.2.4 主入口附近建设管理用房。在项目区设置两个移动式公厕(成品),满足游人的正常使用需求。
6.2.5 在不同景观节点和城市道路衔接处,设置不同的标识牌,融入石河子城市特色同时体现生态环保理念;对现状场地内病虫害严重或已死植物进行移除,防止其感染周边其他植物、遏制安全隐患。
6.2.6 在尽量保留大树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植物的保留和移植;梳理大树下层空间,补植相应耐阴树种组团,增加观赏趣味性。
6.2.7 项目区外围现状大树长势较好区域,保留漫灌,中心水景区域更改为滴管、喷灌结合的形式,建设节水型灌溉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水系周边增加黄菖蒲、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的种植,丰富水景,同时展现生态驳岸景观。
7、结语
该工程项目,用过改造治理,可以满足周边市民就近休闲游园的需求,加强市民对高新科学技术的了解,助力石河子市技术产业发展。提升石河子整体绿化景观风貌的同时,推动片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