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佳
摘 要:舞蹈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其独特的魅力影響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舞蹈的编排和演绎中,其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关键因素的是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舞蹈编导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够将舞蹈的各种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创作出更具艺术气息的舞蹈表演,从而满足广大群众的艺术追求。本文对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及其培养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舞蹈;艺术;编导;专业素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基础上,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舞蹈作为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能够通过娱乐的方式陶冶人们的情操,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喜爱。在现代信息化社会,各种文化多元化发展,舞蹈的编排显得更加的重要,作为舞蹈作品的创作者,舞蹈编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要求编导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例如音乐素养、文化素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情感表达、创新能力等,因此,舞蹈编导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一、舞蹈编导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
在舞蹈创作中,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是编导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舞蹈编导只有具备一定的舞蹈功底和基础,将头脑中的创作灵感和构思通过舞蹈的形式准确而直观的表现出来。首先,舞蹈编导要熟练掌握扎实的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舞蹈时一种通过肢体动作变现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在舞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编导才能够发挥所长,找到丰富的创作灵感与素材,深刻的理解每一个舞蹈动作的精髓,对舞蹈演员进行专业而细致的讲解,使其充分演绎出舞蹈的灵魂,使得编排的舞蹈更加精彩;其次,舞蹈编导需要对我国舞蹈的发展历史进行认真的了解,从中不断吸取我国舞蹈发展过程中体现的优秀的创作经验,从而引以为鉴,激发全新的创作思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舞蹈编排和创作能力,舞蹈编导只有舞蹈的发展历史进行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够更高的掌握优秀的舞蹈作品中所蕴藏的宝贵财富,对舞蹈的组成元素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更好的把握舞蹈发展的趋势,从而能够结合时代特色创作出更具有魅力的舞蹈艺术作品;最后,舞蹈编导还要具有较高水平的编舞技巧,编导要结合工作经验的同时,对舞蹈的各个动作元素进行深入解读,掌握比较系统的编舞技巧,轻松驾驭即兴编舞、音乐编舞、双人编舞等任务。
二、舞蹈编导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
在现实生活中,舞蹈和音乐相互依托、共同发展。音乐通过声音和旋律来表达艺术,而舞蹈则是通过肢体动作实现艺术表演,二者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别,但是在表演过程中可以实现相互融合和渗透,相得益彰,呈现更好的表演效果。因此,舞蹈编导不仅要具备舞蹈动作的编排能力,更要结合音乐的魅力来完善舞蹈,这就需要提高音乐素养。舞蹈编导不仅以舞蹈表演形式为依据寻找与之匹配的动人旋律,还可以在音乐中寻找舞蹈作品创作的灵感。舞蹈编导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关系到整个舞蹈的编排水平,可见,舞蹈编导的音乐素养对舞蹈作品的创作水平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舞蹈作品的创作离不开音乐的支撑,如果一个舞蹈编导没有良好的音乐素养,例如欠缺音乐节奏感,难以正确掌握音乐的节拍和旋律,无法对音乐的内涵进行深入的解读,也就很难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因此,舞蹈编导需要具备较强的音乐感知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音乐培训课程,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思维能力,深入感知音乐与舞蹈的结合点,从而通过音乐内涵来提高舞蹈的创作质量。
三、舞蹈编导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
舞蹈和文学都属于高层次艺术欣赏,对意境表达具有基本的要求,并且“诗情画意”是它们最基本的艺术特性。虽然舞蹈采用的不是文字形式的表达方法,但是舞蹈和文学可以在精神内涵上达成共识,因此,很多的舞蹈作品源于文学著作的改编创作。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等就是经典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优秀舞台剧,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喜爱。舞蹈剧本的撰写和伴唱台词的创作均对舞蹈编导的文学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舞蹈编导要提高自身的文学写作能力,在创作舞蹈时,将文学的形象思维方式充分运用到舞蹈的观察、取材和艺术构思方面。舞蹈编导需要加大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力度,不断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意境构思能力,从而把文字所描绘的意境通过舞蹈动作演示出来,进而更生动的表现文学作品的内涵。在舞蹈创作中,编导可以将文学作品中的构思方式、情节设置、人物刻画手法以及细节描述方式等进行适当处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舞蹈编排之中。文学作品是舞蹈创作的重要题材源泉,舞蹈编导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来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而实现文学与舞蹈的艺术融合,让文学为舞蹈提供支撑,让舞蹈为文学作品展现更深刻的表达。
四、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之观察力和想象力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可见生活经验对于艺术的创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编导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从日常生活体验中发掘舞蹈素材,从而创作出更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舞蹈编导要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并提高提炼和分析信息的技能,将有价值的素材进行一定处理,并将其渗透到舞蹈的编排中,使舞蹈更具生活气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感受,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舞蹈最初的变现形式是乐舞和民族舞,并不断的以此为基础进行改革创新,对此,舞蹈编导要善于观察不同地域的人文面貌,以当地的民间素材为依据进行舞蹈的塑造,使创作出的舞蹈真实反映当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产生生活的共鸣。此外,舞蹈的创作对编导的想象力也有较高的要求,编导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大胆的进行创作,提高舞蹈的创作水平。这里所说的想象力并非凭空想象,舞蹈编导要以创作素材为根据,展开合理的联想,例如在舞蹈创作中,舞蹈形象要更加生动的展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就需要编导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探究音乐旋律深处的涵义,塑造出更具体生动的舞蹈形象。
五、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之情感表达能力
舞蹈是一种带有情感的艺术,在舞蹈的展示中需要演员将其中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要想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舞蹈编导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内心深处隐藏着丰富的情感,但是不能够完全通过肢体动作或面部神情表达出来,因此,为了创作出更加生动的人物形象,舞蹈编导需要细心观察和捕捉舞蹈演员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并经过耐心的启发和引导,使舞蹈演员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的丰富情感,并区分开自己与舞蹈角色情感,全面展示舞蹈角色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舞蹈所蕴含的情感是不能够用语言简单描述的,编导需要加强舞蹈演员的日常训练,潜移默化中培养演员的情感,让演员能够真切的用心感受,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情感。当然,这里的训练不单单指动作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舞蹈情境的营造,不同种类的舞蹈需要的情境不同,所表达的感情也就不尽相同,这就需要编导在提高自身情感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将演员的情感布置到位。
六、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之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创新,舞蹈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需要编导提高创新能力,創作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舞蹈,从而满足群众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心理。在舞蹈作品的创作中,舞蹈编导需要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舞蹈表演的方式,充分体现舞蹈艺术的独特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各行业人才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舞蹈编导的专业素质而言,创新能力更具有现实价值和重要意义。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舞蹈编导不能够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色进行创作,那么必将被时代所抛弃,难以得到观众的支持。创新是舞蹈发展的鲜活动力,舞蹈编剧只有把创新意识应用到舞蹈创作,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例如舞剧《中国妈妈》的创作就体现了创新性,将母爱放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大爱和大恨的对比构思,更进一步表达出母爱的伟大。因此,不论是舞蹈表演的表现方式还是舞蹈艺术的特征,都需要编导不断的进行创新,以便更好地促进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舞蹈是一门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对舞蹈编导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编导,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文化素养、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舞蹈编导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创作出更具有艺术魅力的舞蹈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舞蹈创作事业的蓬勃发展,进而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韵葳.浅析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J].大众文艺,2014,11:184-185.
[2]张南.试论舞蹈编导必备的专业素养[J].艺术品鉴,2016,07:350.
[3]董薇.试论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J].艺术科技,2016,03:206.
[4]刘媛.浅谈舞蹈编导应具备的素质[J].大众文艺,2014,21:179-180.
[5]罗玲.关于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分析[J].音乐时空,2015,1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