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

2016-10-19 04:12刘蓓蓓刘茵姜宏娜李金娟程海英李莉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护理效果

刘蓓蓓 刘茵 姜宏娜 李金娟 程海英 李莉

[摘要] 目的 针对临床护理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效果开展相关分析,研究两种疾病的并存规律,为临床结核病的护理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31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有關资料并结合有关研究报道进行分析。 结果 在肺结核患者中并发糖尿病的患者属于高发群体,临床治疗肺结核的效果与控制血糖情况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治疗护理具有较大的难度。护理应兼顾药物治疗及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饮食并开展健康教育。结论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在临床中表现出较重的病变及较高比例的痰菌阳性,预后效果不佳,易成为引发结核病复发及多药结核较高耐受性的传染源,因此应加强对其的有效防治,采取耐心细致地护理工作,实现对结核病的良好控制。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161-02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护理工作逐渐呈现现代系统的整体护理。在临床中糖尿病并发肺结核一种护理难度较大的疾病,该文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31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有关资料并结合有关研究报道进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有关知识

糖尿病是具有慢性代谢性的一种临床疾病,尽管致病因素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但遗传、紊乱的免疫功能及病毒感染等都能够降低胰岛功能,引发糖、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表现[1]。因此可结合临床工作,不仅加强基础护理并进行消毒隔离,深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做好有关护理。具有关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症及其病程与控制病情的程度具有一定关系,它是引发肺结核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与正常人相比,其发病率高4~8倍,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患者中约有2/3以上的患者先患糖尿病,只有约1/4患者同时发病,仅有1/10左右的患者先发结核[2]。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40~60岁是糖尿病的高发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发病率高达66.7%。随着肺结核的高发病率向老年患者转移,也逐渐接近糖尿病的高发年龄[3]。我国肺结核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已备受社会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态势,且两病同时存在并产生相互影响而恶化,加速患者病情的发展,增大临床治疗肺结核的难度,痰菌具有较高的阳性率而增大复发率及空洞。在糖尿病没有得到控制时,可导致肺结核发病及症状恶化,患者机体不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特别是老年患者,因紊乱的免疫功能,更易受到肺结核感染而增大病变范围。临床资料显示,约有近1/5的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病变产生于非结核易发部位,只有1/10左右的患者产生呼吸道症状,相对于单纯肺结核患者,咯血发病率高50%,早期不具有明显体征,但因传染性较高而具有较高的排菌率。超过70%患者的X线表现出明显的病变,超过两肋间且多发空洞。临床中应高度关注此类患者,早期及时发现并采取规律抗结核方法进行治疗,对短程督导化疗进行严格管理,实现对传染源的有效控制,降低结核病复发及产生耐药菌[4]。目前是控制结核病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对于结核病疫情的改善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药物治疗及临床护理

该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原则:一定要同时治疗糖尿病与肺结核,采取控制饮食,运动疗法,降糖药口服或胰岛素等方法对糖尿病进行控制,并采用抗结核病治疗药物,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抗结核药物影响糖尿病及并发症、药物副反应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治疗目标是将患者症状消除,使血糖及尿糖降低,胰岛功能得到改善,饮食及用药应合理。抗结核药在患者早期应使用合理,对结核病中毒症状进行控制,加快病灶吸收以治愈为准。肺结核病灶愈合在临床中由控制血糖及应用抗结核药物效果所决定,根据经验早期采用胰岛素对进行血糖控制,不局限于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是首选,将患者空腹血糖控制不超过7.8 mmol/L,餐后2 h血糖不超过10 mmol/L。若患者空腹血糖低于8.3 mmol/L,应基于对血糖的控制采用抗结核治疗方法,获得明显疗效,这类似于单纯肺结核化疗患者。抗结核药物也能造成患者血糖难以控制,导致增加选择抗结核药物的难度,无法及时控制肺结核。肺结核恶化还能将糖尿病病情加重,对糖尿病的疗效产生不利影响[5]。因此,临床中应同时治疗糖尿病与肺结核并使抗结核药物延长相应的疗程。因抗结核药物具有较长的疗程,易产生不良反应,通常在初治2个月期间内产生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还容易损坏患者肝肾功能。因此,护士应对此情况密切观察,深入了解如利福平能使降糖药物的作用减弱,异烟肼对糖代谢产生不利影响,服用时间过长易对胰腺功能产生损坏,进而引发周围神经炎,降低患者糖耐量等药物的有关知识。

3 饮食指导及临床护理

同时治疗糖尿病和肺结核应基于整体,关键在于饮食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进行严格控制,肺结核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提出具有贫血及低蛋白等不佳的营养状况表现,过于严格控制饮食,将造成患者机体营养不良,降低免疫功能,对患者的结核病恢复不利。因此,对饮食的严格控制及确保供给足量营养之间的矛盾应妥善予以解决,不仅对患者血糖进行有效控制还能促进患者肺结核的早日康复,在药物合理使用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营养,对患者饮食限制适当放宽,有条件的患者可采取少食多餐,定时进餐方式,达到病灶修复的要求,相对于单纯糖尿病患者,热量摄取通常应提高10%左右,并积极摄取高营养的饮食。糖尿病患者采用高纤维素饮食使机体将纤维素吸收后使吸收食物中的糖分得到一定程度的延缓,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程度。结合高纤维素与胆汁,使胆盐从大便中的排量增加,降低患者胆固醇,进而对心血管并发症起到有效预防或降低发病率的作用,也对结核病恢复比较有利。维生素增加可使机体提高免疫力,对中药物产生的毒副反应具有防治及治疗作用。

4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都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間及承担较重的经济负担,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糖尿病及肺结核的有效方法,这更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据对患者的有关心理调查数据显示,约有1/3的患者具有抑郁,悲观等心理障碍,情绪波动影响患者饮食、睡眠及血糖调整。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摆脱心理困扰,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责任护士应在患者入院后及时通过交谈等方式对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病情的情况进行客观评估,根据患者年龄,职业等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利用热情服务对患者产生积极影响,创造愉悦和谐的医患氛围,使患者倍感温暖。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与患者加强必要的沟通,提高患者正视疾病的乐观心态,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5 健康教育

在现代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疾病有效预防,对患者治疗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阶段。糖尿病和肺结核病在临床中都属于慢性病,患者不能住院时间过长,采取糖尿病及结核病的基本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可治性及坚持治疗重要性等方面的认识,并积极指导患者及其家人自测血糖、尿糖,对应用胰岛素的指证深入了解,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对注射胰岛素部位及要点进行合理计划,识别对低血糖的处理方法。特别要注意抗结核药物通常都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应避免症状好转就自行停药或对治疗方案进行随意更改,进而才能使结核病治愈率得到明显提高。

6 结语

综上所述,对护理质量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才能有效提高医院护理的整体质量。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不只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且痰菌阳性患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健康人群将产生较严重的危害。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及指导措施,使患者对临床治疗不断提高依从性,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进而获得良好的疗效,使并发症及复发率显著降低,对结核病传播、流行及产生的耐药结核进行有效控制,使患者治愈率显著提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思娜.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1):75-79.

[2] 曾鹤军.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3(10):99-103.

[3] 刘琪.护士素质在医院安全中的意义[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6(8):49-53.

[4] 彭卫生,王英年,肖志成.新编结核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282-289.

[5] 姜云.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4,7(19):172-177.

[6] 李翼文.115例老年肺结核免疫功能观察[J].中华结核和呼吸,2013,9(6):99-101.

(收稿日期:2016-02-03)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护理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