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以及60名体检健康者,将前者作为实验组,后者作为对照组,而后对两组的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分别测定,最终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8.95±1.57)mmol/L,对照组人员空腹血糖为(5.13±0.21)mmol/L,试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处于4.0%~6.5%时,试验组有15名,对照组有58名,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当糖化血红蛋白6.5%~10%时,试验组有22名,对照组有2名,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当糖化血糖蛋白高于10%时,试验组有23名,对照组无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通过控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很好的对糖尿病进行预防,此法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115-02
权威结构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人数在逐年增加,这不仅仅是中国医疗卫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世界其他国家正面对的问题。因此做好糖尿病的有效预防以及正确诊断是世界各国医学界都非常关注的要点。早期医学界主要是借助空腹血糖以及就餐后2 h血糖来对糖尿病进行诊断与监测,但是实际上,血糖监测极其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饮食、监测者的情绪、所服用的药物等,所以上述两种方法只能够表现出检测者当时的血糖情况,难以对糖尿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很有可能会出现误诊。但是糖化血红蛋白却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患者在2~3个月前所呈现出来的血糖水平指标,因此被用来作为诊断与预防糖尿病具有比较好的效果。该文选取60例患者通过对其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来研究糖化血糖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将其作为试验组,这些患者都已经确定为糖尿病,有28例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其中最低年龄是26周岁,最高年龄是75周岁,平均年龄为59.5周岁。而后选取60名健康体检者,将其作为对照组,这其中有29名男性体检者,有31名女性体检者,其中最低年龄为24周岁,最大年龄为76周岁,平均年龄为58.6周岁。两者患者年龄以及性别等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两组均在清晨时采集空腹静脉血2 mL,运用TBA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上海申索佑福HbA1c试剂盒/SYXMEX血糖试剂盒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与HbA1c,记录并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试验组60例患者平均空腹血糖为(8.95±1.57)mmol/L,对照组人员空腹血糖为(5.13±0.21)mmol/L,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糖化血红蛋白为4%~6.5%时,试验组有15例患者,所占比重为25%,对照组有58例患者,所占比重为96.67%,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当糖化血红蛋白为6.5%~10%时,试验组有22例患者,所占比重为36.7%,对照组有2名,所占比重为3.33%,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糖化血红蛋白为高于10%时,试验组有23例患者,所占比重为38.33%,对照组有0例患者,所占比重为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员的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如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早期临床上通常是通过空腹血糖以及就餐后2 h血糖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并且以此为依据来进行糖尿病的治疗。但是空腹血糖并不能反映出患者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水平,只是代表了患者当时的血糖水平,但是糖化血红蛋白既能够反映出患者血糖控制问题,同时还能够判断出患者是否出现了高血糖。糖尿病高血糖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时,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的糖化血红蛋白则显示出正常状态。糖化血红蛋白由血糖以及血红蛋白组成,这两种组成物质都是人体血液红细胞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并不与患者的血糖有关系,也与患者具体的抽血时间没有任何联系,也无关乎患者的空腹时间,因此通常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体现出患者1~2月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患者的血糖浓度成正比例关系,患者的血糖浓度越高,其身体中葡糖糖中出现的血红蛋白数量也就越多。研究者认为,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来对糖尿病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同时可以进行阳性预测,完全可以将其看作是糖尿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相比,前者可以用来作为妊娠糖尿病的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此次试验中,试验组60例患者的空腹血糖较之对照组明显偏高,两组数据统计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当糖化血红蛋白处于4%~6.5%时,即血糖控制正常,试验组患者仅有15例患者,所占比重为25%,对照组有58例患者,所占比重为96.67%,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试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正常者比较少;当糖化血红蛋白为6.5%~10%时,即血糖控制不是非常理想,试验组有22例患者,所占比重为36.7%,对照组有2名,所占比重为3.33%,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试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不十分非常理想的人比较多;当糖化血红蛋白超过10%時,试验组人数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人数,这说明试验组有22例患者血糖患者非常不理想,很有可能会因此诱发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等,因此要加强血糖控制。所以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糖化血红蛋白的优势就是不与一次性血糖有任何的联系,即便一次性血糖升高,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完全可以用来反映出患者血糖具体的情况,因此在临床糖尿病治疗中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另外,由于就餐后血糖是糖化血红蛋白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与空腹血糖相比,更能够反映出患者血糖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因此在临床上如果借助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来共同诊断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更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同时对也能够通过此来对糖尿病进行有效的预防以及治疗,另外,这两大指标来能够反映出患者葡萄糖耐量是否出现了异常。
总之,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医生完全可以通过该指标来对糖尿病进行诊断以及后期指标。相较之空腹血糖相比,糖化血红蛋白对于诊断糖尿病更具有科学性,因此这一指标完全在临床上糖尿病诊断与治疗中得到普遍性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任伟波.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J]. 当代医学,2012(3):97-98.
[2] 胡俊.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当代医学,2012(3):11-12.
[3] 吕红英.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J].四川医学,2011(12):1973-1975.
(收稿日期:201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