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静 龙建成 朝洛蒙
远程健康监护平台建立和研究
刘宇静①龙建成②朝洛蒙③*
目的:建立远程健康监护平台为亚健康和慢性病群体提供信息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平台。方法:将采集的各种病理数据传输至远程健康监护平台,实现设备的便携和远程信息化,利用健康监护平台的移动功能为患者的家庭监护、手术后监测和护理提供便利的远程服务模式,使医疗健康监护信息不受时空和场所限制。结果:平台由数据采集装置、无线医生终端、医生工作站以及计算机控制中心组成,采集心电监护、动态血压、无线血糖仪、血氧仪和尿动力等数据,计算机控制中心包括数据管理平台、存储中心、数据智能分析系统以及网络通信系统等。通过各种信息传输技术、便携式智能终端和区域的健康数据中心,对健康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并给出医生诊断建议,能够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状态。结论:远程健康监护平台的建立,可实时监测患者异常数据,并可及时向监护医生或亲属发出警示,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同时可对疾病的治疗、预防和康复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
远程无线健康监护;医疗服务模式;动态跟踪;区域健康数据中心;远程医学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 PLA Army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700, China.
远程健康监护平台是一种用于人体生命体征信息化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分析及监护的大型医疗无线信息化网络系统[1]。健康平台可将亚健康群体、老年人和具有慢性病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数据进行采集,然后通过各种无线信息传输系统,将数据传送至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以及区域健康数据中心,医护人员对数据做进一步的研究、处理、分析及存储后给出详实的诊治意见,当各种生命体征数据异常时系统会向监护医生或亲属发出警示,可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2]。
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远程健康监护平台,为大量的慢性和亚健康群体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平台[3];各种健康采集设备的微型化、信息化及智能化,使得平台具有可靠的移动性特点,为居家患者的监护和手术后智能监护提供了实时的最佳监护服务模式[4-5]。因此,患者的医疗监护不受时间及空间的局限,可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及分配不均所产生的诸多问题[6]。医护人员利用信息化平台可为相关人员提供医疗、保健及心理咨询等相关服务。医生利用远程健康平台可以为重点病例、慢性疾病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随访和重点病历的跟踪,有效实现患者的院外管理和追踪[7]。
随着远程健康监护平台建立,未来可实现区域群体健康大数据信息中心的相继建立,并可为个人建立的动态健康信息化个人档案,为疾病治疗时提供更多的治疗数据。健康监护平台能够实现将患者监护从医院病区内延伸到居家或院外,体现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8]。同时,可开展具有个性化健康咨询、改善指导、特色体检、双向转诊以及人性化就医绿色通道等(如图1所示)[9]。
图1 远程无线健康监护平台拓扑图
远程健康监护平台主要由数据采集装置、无线医生终端、医生工作站以及计算机控制中心组成。数据采集装置包括心电监护、动态血压、无线血糖仪、血氧仪和尿动力等;计算机控制中心包括数据管理平台、存储中心、数据智能分析系统以及网络通信系统等[10](如图2所示)。
图2 远程无线健康监护平台组成结构图
3.1远程智能监护
远程智能监护主要是为健康、亚健康、术前、术后群体以及慢性病患者提供及时长期的监护,并实现生理体征参数动态数据的采集,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及时的重要依据[11](如图3所示)。
图3 远程智能监护示意图
平台根据专家临床经验和信息化智能系统,设计完成随访专家信息系统,实现了针对慢性和术后患者及特殊人群进行远程智能跟踪随访的综合性信息化;利用信息化移动技术、计算机和通信网络通信,设计完成的患者随访管理程序,对患者动态随访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和系统化管理及优化[12-13]。随访专家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有:①时时采集随访患者的相关动态生命体征相关数据;②通过平板、计算机或智能手机收集患者数据信息,随访项目的测试结果和患者的主观感受[14];③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数据端实现信息的自动时时交换,数据自动传送至系统的服务端;④通过平板、计算机或智能手机医生可以访问数据系统服务端,对患者的病历信息和生命体征数据进行诊断,并可以统计、分析、显示、查看以及打印[15]。
3.2动态健康档案管理
健康监测数据管理对于患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慢性病的及时发现和治疗需要连续的监测并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和预测,通过佩戴各式各样的检测设备可监测患者的睡眠、血压及心率等基本信息和数据,建立起完整的健康数据档案,并将其储存到数据管理分析平台,使用户拥有自身健康信息电子档案[16]。信息系统后台则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找出规律,预警风险,适时发送健康建议。
目前的数据管理处于初期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健康档案记录,不能共享数据信息,因此无法进行健康数据状况的动态跟踪和更新[17]。而动态健康档案则以社区为单元,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未来会建立起城乡居民系统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系统,其功能如下。
(1)形成完整系统的健康数据档案,包括从出生开始的相关生活资料、成长经历、身体信息、病史、医学检查及健康分析评估等详细进程。
(2)智能化的终端可提供多种数据模型和方式,并能生成健康状况相关图表,便于分析预测未来的健康趋势。
(3)医生根据动态健康档案可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做出准确的诊断,使各政府医疗部门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实现智能化系统化地开展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
(4)医疗卫生机构和居民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之间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有序就医”格局,以利于全方位的动态健康管理服务[17]。
远程健康监护平台的建立,可实现从临床诊断向早期预防以及日常健康监测的模式,改变以“治病为主”的医院与患者之间信息不对等、各医院独立运作医疗信息不能联网和共享、许多检查重复进行、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动态不能实现跟踪和更新以及不能对疾病的治疗、预防和康复进行有效管理的医疗模式[18]。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的优势,实现医疗前预防、监测;医疗中检测信息的数据准确以及医疗后随访和个性服务的医疗全过程服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及和谐医患关系[19-20]。
远程健康监护平台适应了新医改的发展方向,可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医院之间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及有序就医提供信息化数据支持。
[1]欧伟明,邓新群.网络化电子体温测量系统的研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8):69-71,74.
[2]胡志平,阮祥才,余守章,等.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应用系统的研发[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9):884.
[3]张新.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屈学民,柏亚玲,杨继庆,等,医用单总线体温测量系统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8):29-30.
[5]沈显威,俞梦孙,多通道温度测量系统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6):23-25.
[6]王汝涌.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7]张全禹,孙培刚,李怀亮,等,基于nRF905无线模块的体温测量系统设计[J].绥化学院学报,2013,33(2):157-160.
[8]张日欣,基于MLX90614的非接触式体温测量系统设计[J].软件导刊,2009,8(3):23-25.
[9]孙旭东,张跃,基于AD8232和MLX90615的心电与体温测量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4,33(9):81-84.
[10]梁明坤,陈关君,杨熠,等,基于WiFi的体温监测传感器设计[J].应用科技,2011,38(6):25-29.
[11]王磊,伍治平,成名,一种支撑云管理平台的CMDB设计方法[J].冶金自动化,2015,39(1):13-18.
[12]张仕成,基于Google Android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9,5(28):7959-7962.
[13]侯小华,胡文东,顼红雨,等,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患者体温检测系统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2):65-66.
[14]陈劲松,徐学群,基于以太网的医院病人体温远程自动检测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5):60-62.
[15]张国鸣.网络管理员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6]侯小华,胡文东,顼红雨,等.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患者体温检测系统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2):65-66.
[17]苏秋红.智能传感器、现场总线与FCS[J].科技与企业,2012(15):131.
[18]王艳琴.我国牵头的一项物联网关键标准有望年底成国际标准[J].中国标准导报,2012(5):52.
[19]刘子陵.无线移动医疗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的建设[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3):105-107.
[20]罗志昌,张松,杨益民.脉搏波的工程分析与临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The establishment and research of remote health monitoring platform
LIU Yu-jing,LONG Jian-cheng, CHAO Luo-meng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6,13(9):108-110.
Objective: To provide informational and personalized health service platform for the current number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health groups. Methods: a variety of portable devices physiolog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to transmit to the remote health monitoring platform, making the service with strong mobility for home care, postoperative care and patient care whenever and wherever needed to provide the best care service model, so that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s no longer subject to the constraints of time,hospitals and other fixed places. Results: Through a variety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regional health data center, it can be further mining, analysis and storage for the data information, and provide diagnostic advice. It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tens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remote health monitoring platform can alert doctors and relatives when data is abnormal to win time for rescue. It can effectively manage the disease treatment,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Remote wireless healthcare monitoring; Medical service model; Dynamic tracking; Regional health data center; Telemedicine
1672-8270(2016)09-0108-03
R197.324
A
10.3969/J.ISSN.1672-8270.2016.09.033
2016-06-04
①陆军总医院医学工程科 北京 100700
②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器械科 山东 滕州 277500
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工程部 内蒙 通辽 028000
mdfyyb1976@126.com
刘宇静,女,(1963- ),本科学历,副主任技师。陆军总医院医学工程科,从事医疗设备的管理和计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