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更要悦读

2016-10-18 01:09杨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习惯课文文本

杨平

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是新课改学生主体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是学生适应时代对人才“终身学习”素质要求的体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以趣导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1.营造阅读浓厚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使学生感到阅读只是一种任务要求,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感兴趣的文本,可以提倡学生多读、精读,让学生去理解文本意旨,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在班内开展阅读活动,建立班级阅读专栏,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感兴趣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学生之间相互交换书籍阅读,交流阅读体验。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语文阅读汇报比赛”活动,以演讲的形式让学生畅谈阅读体会,将阅读中遇到的好故事、好经验与大家分享,这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阅读激励与借鉴。

2.创设快乐阅读情境

小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加强直观教学,启发学生想象,提升学生阅读技能。传统阅读课堂,之所以存在教师的讲解与剖析占主导地位的现象,是教师不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的表现,认为讲解与灌输是比较稳定、保险的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良好的阅读素质与能力被无端扼杀,语文教学也处在高耗低效的局面。阅读教学要拒绝教师独霸课堂的局面,代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丰富自身的阅读体验。例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教师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让学生体验课文深情意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组选择角色进行课本剧的创编与表演活动。

二、设疑激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传统教学中,教师“包办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问题意识很难得到培养。缺乏问题意识,学生的阅读动力就无从产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与鼓励,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交流,使提出问题的学生得到满足。例如,执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有的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了:“司马迁身宫受刑,遭受人生莫大的耻辱,却还要孜孜不倦地矢志于《史记》的写作,耗尽一生的精力与体力,这值得吗?”,教师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探究与讨论活动。通过探究学生们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做有意义的事情,在于能够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努力。司马迁正是由于一个在人路上不怕挫折,最终完成了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史学巨著的人,他的名字永远会名垂青史,以其卓越的贡献受到人类的尊重。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例如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根据阅读材料做笔记、记佳句、写心得的习惯;让学生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对课文的再创作,如续写、扩写、改写等手段,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视野。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给学生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并通过与学生的网络互动与交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跟踪反馈,提升阅读能力。还要注重抓好学生课文预习环节,让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提出来,通过教师的反馈及小组的互动合作加以解决。

四、悦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体验和掌握阅读的精髓,就应该克服“一元化”与“一刀切”的阅读倾向,突出学生的阅读个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积极阅读,体验到阅读的愉悦。例如,在教学《谁的本领大》一文时,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一定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把标签式的课文主题意旨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学生通过具体的阅读,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归纳与总结自己的体验。在总结与交流阶段,有的同学所说的与教师所预设的主题意旨是一致的,但有的同学提出了:“通过这则童话故事,我体会到做不同的事要采取不同的、正确的方法,才能取得效果。因为风想让人脱下衣服,却因为所使用的方法不对,而使人把衣服裹得更紧。要使船夫把船开得更快,太阳的办法不正确,只能使船开得更慢,甚至船夫热得停下来休息,干脆不前行了”。学生这些通过课文所取得的真切体验,都应该受到教师的尊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完成阅读,学生才能进一步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阅读,更会深入走进文本世界,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的习惯,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灌云县东王集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习惯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