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现状分析

2016-10-18 00:19魏欣
科技视界 2016年22期
关键词: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化

魏欣

【摘 要】网络技术发展、电子技术应用以及数字传输的便捷使越来越多的读者对于传统的图书馆纸质形式的信息资源服务方式失去了吸引力。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辅助机构,其信息服务能力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整体发展。本文从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内涵、特点及作用出发,描述了信息服务工作的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提高其服务水平,适应高校师生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信息服务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y

WEI Xin

(Library, Business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5,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s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convenience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make more and more readers lose their appeal to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ervice. Library as an auxiliary part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quality of its information services directly affect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this essay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essay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o a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Key words】Library of University; Informationiz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1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简介

1.1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副总理李岚清前往北大图书馆视察,在这次视察工作中,他为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和其发展给出了明确指导方向,明确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目的。他提出了以下三点:“第一,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以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第二,避免重复浪费信息资源,提高互补性,使资源有效增值共享;第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发展图书馆事业建设数字图书馆,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职能,通过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模式来完成对服务对象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评定,它能够体现出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并能够反映其在全社会信息系统的位置。

1.2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特点

1.2.1 服务对象特定性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依据学校的性质、办学理念、学科建设的方向,来确定馆藏资源定位,同时建立多学科、多角度和多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及重点,以及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来确定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定位。另外,对于馆藏书籍的采购要进行优化,提高馆藏图书资源的质量。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和教师,因此,需要主动及时的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的馆藏图书应专业、实用。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还应大力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校园内的网络技术,使师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能及时反馈到图书馆。同时图书采购系统可以将网络上大量无序信息资源收集起来,加以鉴别,并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使整合过的信息转化为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部分,这种信息资源具有稳定性,并可以连续、重复地提供给师生们所需要的有效信息,这样即扩大了信息范围,同时也增强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1.2.2 辅助性与学术性

现今的信息时代下,科学技术正如井喷式爆发,国际化、信息化向现代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学校能够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及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学生。学校在自身设定的课程、培养目标下,图书馆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其既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与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匹配,又有便利的学习环境、针对性的服务,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引导、专业教育、兴趣培养,因而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部门,履行着其辅助教学的职能。此外,高校图书能够集中大量与高校特色相适应的信息资源,也能够根据需要迅速更新馆藏资源,满师生需求,因而它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辅助机构。

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育教学辅助单位,不仅要重视文献资源的扩展和科学知识的输送,同时也不能忽略建设有利于高校重点学科发展的需要,即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文化学习环境,培养大学生综合的文化素养,又要为教师们提供建设更加专业的学术研究平台,促进高校学术成果的累计与转化。

1.2.3 持续发展性

传统的图书馆发展模式是收集大量的馆藏图书、文献资源等,这些资源长久以来都是通过以查询目录的形式或借阅的方式来提供给读者使用的,随着现今社会便携式电子设备、计算机、网络传输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网络信息资源的全面和传输技术的方便快捷应用,使得以馆藏图书借阅查询的图书馆原有的优势和功能被弱化,对于读者从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的吸引力已经不再具有竞争力,越来越多以网络形式存在的图书类信息资源,通过对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涌入信息资源服务的领域,并快速吸引读者以及占领网络信息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新的技术对自身的冲击,突破现有的常规管理模式,积极开发信息资源,以全新的方式执行图书馆的功能只有与时俱进、持续发展,才能将图书馆的作用最大化。

2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作用

2.1 有利于高校综合发展,促进科学研究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信息具有知识性、增值性和效能性,通过有效的利用,使它渗透到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中,以便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从而实现使用信息的最大价值。

在信息化的时代下,由于科学技术深入发展,学科研究的综合化,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高校图书馆馆员对信息精选加工的层次越来越高,所提供的信息产品的价值也越来越大,高校图书馆馆员不但要掌握科学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还要随着科学技术及学科的发展,深化研究,扩展研究范畴,努力开发信息源,通过对信息具体内容的深度加工和重新组织,将现有的知识型信息宝库变为智能型资源,提供高质量的知识而不仅是内容性的信息服务。

2.2 增加师生获取资源的渠道以及加强学术交流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定位就决定了服务工作的义务与职责就是针对师生教育开展有关的文献资料与信息咨询,现在的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已经呈现不同以往的灵活性。它运用了先进的网络与信息技术,使得高校师生获取更丰富、更精准的信息资源,使得高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也为在校师生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与渠道以实现馆藏文献的传递,以及其他领域与图书馆的交流与沟通,这对学术与学科的建设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现状

3.1 信息资源更新缓慢

优秀的馆藏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保证,然而高校图书馆每年的经费是有限的,所以对于信息资源经费的投入略显不足,同时由于高校自身条件的原因,信息建设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其更新速度滞后于师生的需求。虽然高校图书馆在保证传统的馆藏文献资源正常获取的基础上,逐步加了强电子信息资源的建设和采集利用,但高校图书馆经费短缺的问题仍然制约着图书馆对于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深入发展。因此,更新缓慢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每年的文献购置经费不足;二是,高新技术的设施引进缓慢,制约了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网络的建设,使网络信息资源更新缓慢,影响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自动化、网络化。

3.2 信息源范围狭窄

高校图书馆对信息资源实施深层次开发应体现在开发信息资源中的智力性资源、预测性资源以及提高对信息资源利用能力等多个层面上,虽然大多数图书馆都开展了一些馆藏文献信息加工、开发,提供二次整理文献等服务,但是多数是专题简报信息服务、信息咨询、复印、代查代译等服务,从整体服务水平看仍然是较浅层次的服务。

3.3 信息服务不够专业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不够专业,主要体现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信息服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偏低,在知识型社会中,信息化技能还存在许多问题,适应不了新时期信息服务的需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专业人员较少,知识结构单一;二是,信息化服务意识不强; 三是,科学文化素养不高,业务能力不强。

3.4 缺乏个性服务

高校图书馆服务信息对象类型比较单一,主要对象是在校师生,由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服务针对性不强,服务结构较为单一,使信息用户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有一种身临书海,但又无法巡航的切身体会。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高校图书馆缺乏有针对性地个性化服务,并且服务工作者缺乏与教师学生的沟通,采编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采购书籍前对用户信息需求不知情、不明确,使最终采购的书籍并不能真正的满足师生的需要,从而影响了用户查找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及时性,也会导致师生对图书馆的依靠大打折扣,长期以往,失去信心,由此,也不可避免的导致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图书馆人才培养

以往传统的图书服务重点,是图书的出纳工作,随着现在科技井喷式的增长,各种先进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推广,信息网络化的日益普及,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被彻底的改变了。因此,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尽快转变旧的服务方式,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学会如何利用各种高新技术设备为高校的师生更高效的服务,如电子文献、网络信息,全开架式阅览,信息咨询等。对于加强人才培养,有以下两条建议:

(1)增加对现有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培训方向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职业素养培训,转变旧有的服务思想,根据信息科技时代下的图书馆的高新科技工具的特性,增加专业技能培训,尽快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水平。

(2)积极增加岗位招聘,校园内部招聘与社会外部招聘并行。由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长期被弱化,导致许多高校并不重视图书馆的发展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养,有些高校的图书馆的岗位甚至逐步转变为其他部门的养老岗位,使得图书馆内部岗位的工作人员不能得到科学的更换,专业人才不能良性循环。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人员控制,面对校内外开展专业技能人员的招聘,从而加快图书馆的发展速度。

4.2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4.2.1 增加专业集成与综合共同发展

为实现信息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应对文献资源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将高校的办学特色与高校图书馆相的服务相结合,对实际情况以及文献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整理。其中,不仅要对基础性馆藏进行收藏处理,同时还要针对某些特定特色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建设,并将其设为重点建设项目,使这一领域的信息资源的收藏更具有针对性。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扩大重点建设学科,将这一领域的延伸信息资源进行收藏,引领形成师生感兴趣的领域,针对特色馆藏进行大力建设与发展,使自身的优势更加突出。

4.2.2 扩大信息资源平台

在现在信息网络的时代下,单一的高校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于师生的需求,网络的发展给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加强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共享是非常有必要的。搭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以此实现资源共享、优劣互补、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应对各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进行协调、整合,使各自优势与特色的一一充分发挥。另外,高校图书馆也应寻找与社会网络信息资源的合作,与各大信息平台例如知网、豆瓣、百度百科等等的链接共享。

4.3 扩大服务范围

4.3.1 增加传统的服务咨询内容

传统的咨询服务还停留在单方的服务层面,即服务对象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咨询,这种服务方式使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总滞后于师生的需求。在加大信息资源建设的同时,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也应随之而改变。图书馆应打破传统的单向服务咨询内容,定期向师生推荐新入库的图书及信息资源、开展服务满意度调查并修正存在问题、提供个性定制化服务、做好数据统计,并将这些问题及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为以后的建设提供功数据信息基础。

4.3.2 开发新型服务方式

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师生对信息资源随时随地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应适应社会的发展,使用当下传播更广、更方便的服务方式,利用流行的社交软件、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公众服务号,APP应用软件等高新技术服务手段)对信息信息资源进行分类、保存,为师生提供电子订阅服务等,与广大师生读互动,全方位的展现高校图书馆风貌,并且以最便捷的方式服务师生。以微信为例,图书馆可以定期推荐图书、文章及其他形式的信息资源,搜集最新、最热门的知识、生活信息,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给广大师生,同时也可以达到宣传馆内典藏的作用。此外,微信也是构架起图书馆与高校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图书馆可以推送临时闭馆或工作调整的温馨提示,也可以提醒师生及时归还图书,将图书馆内的各项活动、讲座、会议等提前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推送,允许师生留言与评论,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反馈。

5 结束语

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事业正在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与考验,但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的图书信息、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和建设的契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未来发展趋势是要与学校使命、学科发展、网络技术相结合,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服务师生水平、馆内运营模式做出更多、更高层次的改变。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高校的图书馆信息化技术,不断与国际化接轨,更高效的服务于高校师生,这是时代赋予图书馆的使命与任务。

【参考文献】

[1]贾东琴.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变革历程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5(2):28-36.

[2]冯国权.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5(2):25-30.

[3]罗博,赵蕊菡.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J].图书与情报,2012(2):69-74.

[4]江波,覃燕梅.基于微信的移动图书馆APP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情报,2013,33(6):41-44.

[5]李白杨,白广思.面向知识咨询的图书馆移动服务设计与实现——以微信公共平台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19):69-72.

猜你喜欢
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化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