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润霖
"能不撤,就不撤。就算撤,也要慢慢撤。
中国的经销商是个什么样的群体?
说是藏污纳垢有点过,但说是龙蛇混杂却是恰如其分。不按规矩做事,不按套路出牌的人,耍横斗狠也是常事。我有同事十多年前因经销商裁撤问题被打得头破血流、桡骨粉碎性断裂,直到今天还有三颗钢钉取不出来;也有同事因为进货纠纷被经销商打得满地找牙、满头是包,时至今日也不敢再去某地。
厂商矛盾最高级形式是裁撤。一旦要撕下脸来各自算账,那个曾经天天喊你喝酒吃饭、泡吧K歌的经销商,就不会再温情脉脉。
如何避免制造冤假错案?
我曾经管理过上万个经销商,面对每个月5%左右的客户裁撤率,自己的手也批得发抖,这可是几百户经销商就此与企业分道扬镳啊!坐在总部,你根本没有办法确认这个客户是该撤,还是不该撤?这个流程是该批,还是不该批?
后来为了自己安慰自己,增加了一张客户裁撤报表,让区域人员提报撤销申请时一并提交,后来发现,这种报表好像也没什么用,销售人员为了裁掉一个经销商,你有十万个为什么,他有十万零一个理由给你。
这个问题如果是死结,中国的经销商群体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凡事有结就有解,在实践中,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发现有两招比较好用:
一招就是拖。
当区域销售人员撤销申请提上来以后,别急着批,等一等,让子弹飞一会儿。比较多的销售人员在裁撤经销商的问题上,自己都没有想清楚,处于一个非常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选择中。
很多销售人员其实是没有勇气面对总部的责问和质询的,所以提交申请以后,也是在观望总部的态度。那些撤也行,不撤亦可的流程,时间久了,销售人员慢慢想明白了,自己会主动撤回。
第二招就是直接打电话核查。
面对提交上来的流程,督导人员会直接和被撤经销商电话沟通,确认经销商的知情状态,包括撤销事宜、原因和经销商表态。有些确实是因为经销商自己放弃,或者门店变更等自然原因的,流程就可以快速走完,而一旦出现和销售人员提报内容不符的情况,我要么用第一招,要么就直接驳回了。
裁撤经销商三大原则
1.能不撤,就不撤。
我们很多销售人员做区域市场调整,总认为必须拿掉老客户,才能让新客户更好地成长。当然很多时候,也是迫于对新经销商的承诺,要将烂尾市场打扫干净。
任何经销商完不成任务,达不成销量,销售人员自己多少也有一份责任。在决定撤掉一个经销商的时候,你得问问自己这样一句话:是不是撤掉这个经销商以后,这个市场一定会更好?
2.就算撤,也要慢慢撤。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个观点,叫作“慢进快出”。什么意思?一个人要进入一个企业时,要花大量时间考核,不要急着引进;如果决定辞退一个人,就要用最快、最短的时间让他离开公司。
很多人将这个理论应用到经销商管理中,把经销商当员工管,而唯独忘了经销商恰恰不是员工。经销商有库存积压、有资金投入、有网络经营,你二话不说、一刀下来,手起刀落,是神仙也会有火。市场不到非此不可的境地,整改时间、库存消化时间、配套扫尾时间,心怀善意总会多结善果。
3.慢慢撤,也要讲方法。
很多销售人员裁撤经销商最狠的一招是什么?
断货,而且是不讲原因直接断货。
这是直接捅人家的命门,逼着人家造反。经销商是有蛮不讲理的,但是绝大多数还是正经的生意人,你要裁人家,至少要告诉人家:“赵总,我和您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但是您老是不完成任务,公司对我也有压力。现在进入市场调整期,您暂时从我们的核心客户名单中剥离,销售任务压力我也不给您下了,但同时所有的市场支持也没有了!你只要不窜货、砸价,我们还正常给您供货,但是一旦查证您窜货、乱价,公司肯定就会将您拉入黑名单!我也只能帮您到这儿了!”
对于很多非排他性的生意,经销商只要遵守市场秩序,并没有到非死不可的地步。通过降级和调整支持力度,事实上就是一个让经销商慢慢衰老的过程,而不至于将矛盾在短期内激发。
万一碰上个喜欢惹事的主儿?
总部人员处理这样的人,相对容易些。企业做的是全国市场,不靠任何一城一池。碰上这样的无赖,可以选择将这样的市场放一放。他要窜货,就向全国,尤其是他周边地区发通告,谁敢给XX经销商私自供货,罪同连坐,杀无赦。
经销商也是要吃饭的,闹个十天半月的正常,闹个两三个月也还能忍受,但长期靠砸价、窜货过日子怎么可能过得了?真要闹个半年、一年,经销商自己都没劲儿了,没有几个经销商熬得起。等经销商冷静了,市场缓和了,厂家再腾出手来做市场,也不为晚。
区域销售人员痛苦点,因为自己就这一亩三分地,如果半年不产粮,估计自己也“挂”了。在这个时候,有两个法子可以试试:
一个是找个更有地头背景的经销商接盘。其实这是以黑治黑,依然涉及两个问题:有没有经销商愿意趟这趟浑水?如果后面这个经销商又有问题,怎么办?
二是找个有官家背景的经销商。这个社会的地头蛇,可以不惧“黑老大”,但是对官家背景的人,一般也会退避三舍。而有官家背景的人做经销商,在建材家居行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人说,我既找不到官家背景的人做经销商,也要把原来的经销商干掉,怎么办?
我说,那就只有“凉拌”。还是那句话,销售没有什么非此不可的事情,如果有,也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两难困境下做选择,那就是没得选择。
有温度的推广队伍
从2014年起,在屈总的指导下,美纳多开始建立专门的市场推广队伍,即市场推广专员。
要知道,之前的业务团队只服务经销商和门店,而现在重新组建的这支队伍,不但要做市场推广,服务门店,还要直接与消费者沟通,可谓是B端和C端两手抓。
美纳多把当初四大粉在一线城市拓展市场的方法搬到了低线市场,销售不止步于购买,而更多的体现在后续的服务。推广专员入户调查,邀请消费者加入会员,定期拜访消费者,记录宝宝的成长指标,给予妈妈更多的专业育儿建议。开展孕妇教育,举办妈妈班,运用一切手段与消费者沟通。
“这不仅仅是售卖产品,而是让营销的过程有温度。”屈总说。
显然,这种转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量。
因此,屈总在推行这个模式的时候,阻力很大,团队都反对。员工觉得一天也拜访不了几个客户,还会有妈妈不接受拜访,工作量太大,“服务好经销商就可以了”。
但屈总坚持团队要和客户见面,探查消费者需求。“国产奶粉都觉得只要摆好货,拿回款就够了。这只是在卖货。我们不只要把产品卖出去,还要持续地卖。要让消费者感受到不仅仅是购买了美纳多的产品,还享受了美纳多的服务,感受到美纳多的温暖。”屈总说。
为了说服团队,屈总在重点市场试点。事实证明,主动拜访妈妈,或者将妈妈们邀请到店里来,面对面销售,这样的重复购买率有60%以上。“不这样做,续购率只有20%左右,客户就会悄悄流失了。”
重复购买的顾客,是最有可能进行口碑传播的人。这样摊算下来,成本并不高。
事实胜于雄辩。领先于其他品牌的操作手法,美纳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于是,屈总决定每个省区都配一个有经验的推广主管。
到后来,推广人员和销售人员比例由1∶1,变成了现在的2∶1,推广人数比销售人数多。
“销售所做的事情比较简单,不需要那么多人力,有一二百就够了。”屈总说,“剩下的主要做推广。”
当然,经销商必须将市场开发到一定程度,美纳多才给配一个市场推广专员。这个推广专员每个月开发40个新客,达到600个会员数以后,才会有销售任务。
当然,获得这种优势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整个行业也没人这么做,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当你要调动队伍做这件事,人是最不稳定的因素,队伍不好带,过程太难。”屈总说,“美纳多贵在坚持,从开始全员反对,到现在普遍支持,用了足足三年。”
如今,这支推广队伍的招聘已经有了明晰的要求:女士优先,有营养知识和医务知识的优先。雀巢和味全裁掉的医务团队可以纳入编制利用起来,营养师和资深的导购、促销员也是大受欢迎。
这些人进来后还要培训,从营养学到心理学、拜访的技巧,一个环节都不能差。还有人要参加全国营养师考核,不断提升。
新的营销模式被市场验证之后,团队开始稳定下来,人员流失率低,“到现在最初的人有80%都在。”美纳多也不吝啬,给这些人开出高额工资。“对待团队,也要像对待客户一样,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着想,这也是一种温度。”
美纳多营销4.0
美纳多杀入三四线市场,是带着吃苦的准备来的,可以说是深耕消费者的第一人,解决了“终端拦截之后怎么办”的营销大难题。
特劳特的《营销战》告诉我们,营销不是其他,而是让消费者不买或少买竞争对手的产品。终端拦截就是这一思想的中国实践。
在奶粉业,本土品牌在三四线市场就玩过终端拦截,派出大量导购。之后的更甚者玩得更高杆,用一套POS机系统捆绑门店之后,配上自己的后台数据库,让门店替自己去拦截。
如何对抗这种拦截?自己也来一套,去拦截它?那最后只能陷入消耗战。
那怎么办?
终端已经是渠道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了,从渠道角度看,工作做到终端这个份上,已经进无可进了。
但是美纳多超越了渠道这个视角。
终端拦截是要拦住竞争对手,拦住别人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是扩大自己的销售。当对手在终端布下重兵拦截你,你完全可以绕过他,直奔消费者。
是的,有效对抗终端拦截、不把自己坑入消耗战的唯一出路,就是让消费者形成消费偏好和指名购买。
这就是今天美纳多在做的事情。终端之后,再无终端,有的只是消费者的人心。终端拦截之后是什么?那就是直面消费者的沟通与互动。
从2016年伊始,美纳多研究消费者,从购买过程入手,在整个消费环节,全方位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投入过千万,独家冠名湖南金鹰卡通卫视收视王牌栏目《飞行幼乐园》,全新TVC即将上线,提升消费者对美纳多品牌的认知。
启动千家门店形象升级打造项目,并在100个县城的公交上做广告,形成品牌的区域聚力,为终端吸引人气。
启动数字营销,让消费者能在网络上获得更多的产品使用经验及育儿知识,加强消费者与品牌的沟通,传播口碑。
自媒体的优化,让消费者有专业的、有利有益有趣的互动平台。
地面队伍开展各种推广活动,并定期拜访,面对面培养信任关系。
今天,美纳多正在打造点、线、面的品牌影响力,领航进入营销4.0消费者至上的时代。
今年,美纳多捷报频传,农历年后第一个工作日回款破1000万,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25倍。一季度销售任务达成160%,是去年同期的2.3倍。截止到发稿时,美纳多在2016年上半年,销售任务同比增长105%。2016年,美纳多销售额剑指翻番。
三四线的新王者,美纳多,正在悄悄蓄势,等待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