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落地,就是毁灭

2016-10-18 13:29匡己
看历史 2016年7期
关键词:米亚原子弹苏联

匡己

美苏核飞机项目终结后,有一种无人驾驶型的核飞机也在秘密地研制之中,那是最符合一旦落地、就是毁灭之定义的恐怖怪鸟——代号“冥王星”。1964年7月1日,这个项目历经七年零六个月后也终止了。七十七天后,一个曾经饱受欺凌的大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列强用来威吓人类的核垄断,就此被打破。它的名字,叫中国。

王家卫的电影《阿飞正传》中,主演张国荣有一段经典台词:“你知不知道,世界上有一种鸟,它一辈子只能不停地飞,累了就在风里睡。它一生只能落地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时候”——这种一旦落地就意味着死亡的飞行模式,在文艺片中,意味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而换到另外一个世界,就化作了比死亡还要恐怖的灾难——我们的现实世界。

因为在这个世界中,曾经有那么一批狂人,企图造出一种核飞机,带着大量的核炸弹,常年盘旋在天空,从不降落,直到战争爆发的一刻,它才会带着毁灭冲向地面……

胆战心惊

这种邪恶的人造钢铁怪鸟,最初的影子可以在一本美国权威科技杂志《大众机械》那里找到,时间是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

当时该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是加州理工大学的几个物理学教授,他们用一种颇为“科幻”的口吻,描述了一种未来可能出现的飞机——动力来自于核反应堆,而不是烧油。

换句话说,这些科学家在幻想将核反应堆搬到飞机上去。而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是由天才的物理学家费米在1942年12月2日建造完成。那是一个原始而危险的庞然大物,用四万多块、三百六十多吨石墨砖与五十多吨核原料构成,没有任何冷却与防护措施,一个小数点的计算错误都会带来一场巨大的核灾难。费米等人能平安无事,并继续用这个东西研究原子弹,运气实在太好。但运气再好,让核反应堆马上就进化到可以装到飞机上去还是很难,需知当时最大的飞机自重都不过六七十吨,如何背得动几百吨的大家伙?何况还是如此的危险与不可靠?

加上不久二战爆发,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研发最具可行性的武器成为主要“核”任务,相对比较简单的原子弹应运而生,其他比较玄的核武器构想都被搁置一旁,更不用说那听起来就很玄的核飞机。

待到大战结束,眼看就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料冷战又起。于是正因为裁军潮而痛感军费不足的美国军方,又找到了新的理由来与国会讨价还价:苏联威胁巨大,巨大到有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虽然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要在四、五年后方才造出来,但这并不妨碍美国军方提前将其渲染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酝酿者。在这个所谓的威胁之下,一大批新式武器项目随着大战结束一起降临,显得是那样的不和谐,其中就包括核飞机。

这种在天上飞的东西,本来应该属于美国陆军航空队,但这一支部队在大战结束后不久,便从陆军脱离出来,独立成军。

从陆军航空队发展而来的美国空军,一度是三军之中唯一能拥有核打击能力的部队,其实也就是用轰炸机扔原子弹。但这种打击模式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受制于轰炸机的航程。美军当时即将服役的最新型轰炸机B-50,理论上也只能对三千八百公里外的目标发动核打击,要深入苏联境内的话,这个数字还要大幅缩小。故而美军必须将这些轰炸机靠近苏联配置,如西欧、日本,由此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真要是苏联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话,那么这些轰炸机大约根本等不到起飞,就在袭击中尽数被击毁于地面了。

所以很有必要研发核飞机,因为不烧油,“烧核能”的话,完全可以做到升空以后在天上长期飞行,几百克核燃料就足够飞好几个月。造出这样一支核飞机机队,常年围着苏联飞,光是震慑的效果就一定很不错。先不管技术难度大不大,理论上听来就十分的“诱人”。

这些都是空军拿来争取新项目经费的极好说辞,但还不是最为有力的那一种。最为有力的说辞来自于海军。

美国海军在最初只能充当搬运原子弹的“快递公司”,但随着他们开始研发核动力潜艇并且进展神速之后,传统的核打击霸主空军便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既然国会对海军的核动力潜艇慷慨解囊,那么没有理由拒绝空军的核动力飞机。

说来也怪,最早开始进行核飞机相关研究的,还并非军方,而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不过研究成果十分的贫乏,大约只是在纸上研究,做了些数学题,形成了几个公式。到了美国空军那儿就不一样了,人家可是劲头十足。甚至早在独立前夕,还披着陆军航空队外衣的他们,就迫不及待开始为核飞机立项投钱,名为“航空核动力计划”,英文缩写为“NEPA”。独立之后,更是大张旗鼓地上马,还拉上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原子能委员会,以及科研实力强劲的麻省理工学院、两大航空发动机巨头通用电气与普惠公司、老牌军用飞机制造商康维尔公司……阵容相当豪华。项目名也索性改为更加坦白直接的“核飞机计划”,英文缩写为“ANP”。

在按照当年币值换算也多达十亿美元的经费支持下,核飞机所用的反应堆研制颇为顺利,很快便装到了飞机上。那是用康维尔公司所造B-36轰炸机改装而来,按照美国人对于保密事物的癖好,弄上了“X”的代号,称之为X-6。这个X-6在1955年9月首次上天试飞,也就是核飞机项目开始大约7年后。但试飞的主要目的并非为了测试核动力,而是为了测试核辐射。事实上,在测试过程中,反应堆根本就没有启动。在这架X-6接下来的数十次飞行中,反应堆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即便如此,那核辐射也是相当的吓人。那些正值生儿育女黄金年龄的飞行员不知是在何种因素之下,被胆战心惊地按进了重达12吨的驾驶舱。如此重是因为包裹了许多防辐射材料,至于到底防不防得住,那就说不清楚了,反正坐在地面实验室里面的那帮科学家对此很有信心。

那些军方的头头脑脑们,也同样有信心吗?从他们特地安排了一架满载士兵的运输机在X-6旁边护航,以便在飞机失事时立马降落地面,封锁现场,抹杀证据,消除谣言来看,他们信心恐怕远没有科学家们那般充足,甚至也有些胆战心惊。

如此胆战心惊地试验了几年,一个真正的敌人冒了出来——弹道导弹。

这种从火箭发展而来的东西,除了可以把人造卫星送上天以外,还具备了把核弹头送到敌人家去的本事。随着技术的进步,弹道导弹的打击精度和打击距离在不断提升。在X-6胆战心惊地飞了几十次还不敢启动核反应堆时,美国最新型的弹道导弹“宇宙神”已经能用五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打击一万公里外的目标了。

因为这是在天上飞的东西,所以也属于美国空军的项目。既然弹道导弹如此争气,核飞机如此不给力,那么现在就到了清理门户的时候。何况国内媒体已经开始热烈讨论核飞机万一掉下来怎么办,国会那边更是对这个花钱惊人的项目早就不耐烦了。

结果,在1961年的预算中,曾经来势汹汹的核飞机项目被砍掉了。可叹一些军用飞机制造商,误以为有利可图,还在此时蹚浑水。如生产过“黑寡妇”的诺斯洛普公司,就投入了几亿美元巨资,要搞一种超音速核动力轰炸机,结果是在空军不再接招的情况下,竹篮打水一场空。

美国的核飞机算是完了,但它的“敌人”没有,那边正搞得热火朝天呢。

紧紧跟随

在穷兵黩武这一件事情上,美国从来就不缺少“事业伙伴”,那就是被美国军方用来吓人和骗预算的苏联。讽刺的是,在苏联那儿,美国也是被妖魔化为要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怪物,所以你搞什么新式武器,我也要跟着搞。双方的陆军搞核大炮竞赛,那么双方的空军就来搞核飞机竞赛吧。

但核领域并非苏联所长,这个陆军强国的主要优势在于地面上,特别是数万辆坦克组成的铁甲洪流,而不在于核反应堆、原子弹。美国人1942年就造出了核反应堆,1945年爆炸了原子弹;苏联人迟至1946年才造出核反应堆,1949年才造出原子弹。人才上的对比更加悬殊,美国当时为了研制原子弹,聚集起了包括许多天才在内的七百多名顶级科学家;而苏联的原子弹研究团队,还不到五十人。至于经费、设施、后勤保障等等方面更是差得太远。

但苏联有一位伟大的核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曾准确预言美国即将造出原子弹的他,在卫国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就有信心以不落后美国的速度造出苏联的原子弹来,只是他当时根本就没有足够的人手和资源。但斯大林还是尽其所能给他以帮助,包括德国共产党员提供的纳粹原子弹资料,克格勃特工从美国挖来的情报等等。

而就在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时,库尔恰托夫就已经开始考虑将核反应堆搬到船上、火车上,乃至飞机上了。事实上,将核能用来制造一种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非包括库尔恰托夫在内的许多科学家所愿,那是政治人物的非科学思维之结果。在大多数科学家看来,核能应该用来造福人类,比如用来推进交通工具。

通过克格勃特工挖来的情报,得知美国正在研究核飞机,而且很可能是核轰炸机,苏联方面自然焦虑,恰好库尔恰托夫在成功研制了“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后,再次提出造核飞机的计划。于是,在1955年8月12日,也就是美国那架X-6即将上天前,代表苏联政府的部长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启动核飞机项目。

苏联军工体系的一大特点或者说优点,就在于不管什么项目,都要同时引入多个单位竞争,保持研发活力。参与核飞机的主要单位为米亚西夫设计局、图波列夫设计局、库兹涅佐夫设计局、留里卡设计局,前面两家负责设计飞机,后面两家负责设计发动机。

米亚西夫设计局的掌舵者是五十余岁的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米亚西舍夫,此人的设计风格素来大胆前卫,加上才华过人,屡屡有超越时代的作品问世。但因特立独行,沉醉于他的飞机世界而忘记了其他世界,结果就是招人嫉妒、打击,一生命运多舛,最终连设计局都被裁掉。在核飞机上,他也是让许多人大吃一惊,从最开始改装普通轰炸机到研制一种全新的核飞机,最后甚至发展到了将这种核飞机设计成无人驾驶型,以彻底解决乘员核辐射防护问题。

这些核飞机的设计方案和性能指标,属于那一批钢铁怪鸟中最为先进的种类,那种超前的科技美感,单单从图片上就能看出来,放到今天也依然不过时。但就在米亚西舍夫准备进一步优化设计,计划制造样机试飞时,他却接到噩耗:项目下马,设计局关闭,本人调任中央茹科夫斯基空气流体动力研究所,去当所长。

其中缘故,就在于当时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得知这位怪才在用大量的金钱搞一种科幻得不得了的核飞机时,十分不爽,下令停手。但米亚西舍夫强烈坚持,甚至在军方撤资之后,试图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来完成设计工作。这在当时的苏联可算是犯了极大的错误,结果就是赫鲁晓夫勃然大怒,直接下令把设计局都关掉了。

与不食人间烟火的米亚西舍夫不同,图波列夫设计局的负责人安德烈·图波列夫就要老道得多。比米亚西舍夫年长十多岁的他,曾经因为同僚嫉妒而在斯大林的“大肃反”中差点被枪毙,蹲了几年监狱后变得小心谨慎,设计上也是中规中矩,充分考虑圈外人特别是政治人物的航空知识水平,根本不会像米亚西舍夫那般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在接到核飞机任务之后,火急火燎的米亚西舍夫两年就拿出了一个样机方案,图波列夫则表示这活难度颇大,至少得花二十年功夫,第一架原型机上天起码得等到一九七几年去了。他同时还拿出了一套详细的研制阶段规划,写明了按照目前的科研基础,每一步预计最少得花几年,要多少科研力量和经费投入等等,显得十分的持重。

然而上面对此同样不满意,米亚西舍夫迈的步子太大,你图波列夫的步子又未免太小,美苏争霸日益激烈,别说二十年,二年都嫌长!

特别是在克格勃特工传来关于美国X-6上天的惊人情报之后,苏联更是如坐针毡,仿佛下一个月便会有大群的美国核飞机带着原子弹来“串门”一般。1956年3月,在核飞机项目启动后还不到一年,部长会议就强令图波列夫要火速开发出样机来。

图波列夫只得学美国人的法子,拿其曾经设计出来的图-95轰炸机进行改装。其时上面的意思也并非要他如米亚西舍夫一般直接搞超高难度的“真”核飞机,而是要搞如X-6那种装个核反应堆却不敢启动的“假”核飞机,以回击美国的核威胁。这并非难事,何况还有库尔恰托夫的协助。三年之后,苏联的第一架核飞机便造了出来,两年后成功上天——当然是在核反应堆关闭的状态下。

只不过这架核飞机终究只是一个应付品,其核辐射防护设施比X-6差得多。人家是用重达十多吨的防辐射材料将驾驶舱包裹起来,苏联则只在驾驶舱后面装了薄薄的几厘米铅板。

在完成了回应美国核挑衅的主要目的后,这架飞机的寿命也就到头了。当时正痴迷于发展弹道导弹和核潜艇的赫鲁晓夫,早就对核飞机失去了兴趣。加上他与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在进行禁止核试验谈判,作为筹码,核飞机被抓了出来,结果就是项目下马,因为美国人的都已经下马了嘛。

以图波列夫的老成持重,大约也会在私下对这种呼来喝去、说砍就砍的粗暴作风冒出几句怨言,何况其他火气比较大一点的同事。冒着被核辐射危险进行的试验,收集的数据,就这样废了?不会。他们以一种比较低调的方式在继续设计核飞机,项目代号从119到120再到132,相比于此前的假货,这都是些颇具特色之作,只不过从来都没有走下过绘图板,属于纸上产品。

就在美苏核飞机匆匆上天又匆匆离去时,有一种无人驾驶型的核飞机也在秘密地研制之中,那是最符合一旦落地、就是毁灭之定义的恐怖怪鸟——代号“冥王星”。

丧心病狂

冥王星是来自于埃及神话的一个典故,所指者名为哈迪斯,掌控着冥界,也就是地狱,大体相当于中国的阎王,不过比起中国阎王来,哈迪斯邪恶得多,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着破坏、死亡和痛苦。

这也正是恐怖怪鸟发明者将冥王星拿来做代号的初衷——通过扔氢弹的方式,向大地播撒毁灭。

发明者是谁?五角大楼。

藏身于这座建筑物之中的许多军方将领,一直洋洋得意于美国的核优势,但在苏联接连造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之后,他们就高兴不起来了。不但如此,他们还越来越担忧,因为苏联的火箭和导弹技术进步神速,甚至有反超美国的态势。

最让他们担忧的一个消息,则是苏联在五十年代初进行的“暴风雨”和“暴风雪”巡航导弹项目,它们都与后来名震天下的“暴风雪”航天飞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名为导弹,实为无人驾驶飞机。根据美国特工的情报,苏联打算在这两种导弹上装核动力发动机,将其变作一种能长时间徘徊在美国本土周围的无人驾驶轰炸机。

对于苏联的威胁,不管真假如何,五角大楼素来反应敏捷,一个美国版本的核动力无人驾驶轰炸机项目立即上马,也就是“冥王星计划”。

按照一切飞的东西都要归美国空军管这个大原则,要由他们来负责“冥王星计划”的具体实施。不过鉴于当时空军野心太大,项目太多,一时半会儿抽不出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忙这个,只得又拉上原子能委员会。最关键的核发动机研究单位则选中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辐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当时美国一流的核物理研究机构,核动力对于他们而言并非什么难事,但这一次他们却很是头疼。

因为军方要求这种无人机的飞行速度至少是三倍音速。三倍音速是什么概念?每秒速度一公里左右。你平时乘坐的客机时速大约在七百公里左右,也就是每秒两百米左右,至于高速公路上开飞车的胆大妄为者,即便开到两百码,汽车都要飞起来了,每秒速度其实也不过五十来米。可以想象那是一种何等夸张的高速。

故而这种核发动机必须长时间在高温高热高压的环境下工作,造成这一环境的能量,对于威力无穷的核反应堆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但用什么材料来做成容器和外壳就是大问题了。

劳伦斯辐射实验室开发出来的核发动机,理想工作温度接近一千四百摄氏度。当时最强悍的航空合金材料在这个温度面前,都会出现白热化现象。最终这个难题靠一种古老的材料得以解决——陶瓷。

当然这个陶瓷与那种明清花瓶完全是两码事,属于航空航天用的特种陶瓷,高强度、耐腐蚀、耐磨损,还特别耐高温,它的极限超过一千五百摄氏度。

找来提供陶瓷的厂商名为库尔思(COORS),此公司乃是美国实力最强的特种陶瓷生产商,在2015年的全球陶瓷排行榜上属于前五十名,多种产品驰名世界。不过当初参与“冥王星”项目却是一大失误,因为这笔看似有很多油水的生意,最终又被五角大楼取消了。至于取消的原因,很简单,丧心病狂。

起初五角大楼的构想是用这种超高音速无人机来应对苏联的同行,带上几颗核弹头,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到来时,率先扑向对方的重要目标。不料在研制过程中,那群疯狂的科学家们将其化为了携带多达十六枚氢弹,常年游弋在公海上空,到了战争爆发时再猛然一头扎向苏联的恐怖版本。更加恐怖的是,他们似乎觉得这还不够,要将其设计成能实现边飞边喷出核废料。

也就是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全是辐射。那么问题就来了,当这种丧心病狂的武器,要从美国本土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升空时,在进入苏联之前,它飞过的地方怎么办?难道要让所经路上的美国人民或者欧洲人民或者日本人民都先去牺牲?

这自然难不倒万能的疯狂科学家,他们有“万全”的方案:发射时不启动核发动机,而是用火箭助推器,助推到一定高度和一定距离之后,再打开核发动机。

看来这个“万全”方案实际上也至多能让美国人民暂时逃过核污染,在这只钢铁怪鸟飞行路径上其他国家的老百姓,似乎根本就不在考虑之列了。

疯狂科学家的构想,还有额外“赠送”,那就是让这种无人机扔完氢弹后,在苏联上空来回不停地飞,兜圈子,将大量的核废料喷到尽可能宽的土地上。最好还是超低空飞行,用四倍音速的速度激荡起猛烈的冲击波,摧毁普通建筑和人的听觉与内脏系统……

1964年5月,在美苏的核飞机项目基本上都已经寿终正寝时,这种丧心病狂的核动力无人机研制工作却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核发动机在地面试验中成功地运转了长达五分钟之久,而在改进型版本中,预计其速度将超过四倍音速。

疯狂科学家欣喜若狂。然而不到两个月后,就有一个晴天霹雳打到他们头上:项目立即终止。

按照来自五角大楼的公开说法,项目终止的原因,除了此种武器过于丧心病狂外,还在于他们担忧,这会迫使苏联人也如法炮制出一类同样的东西来,结果就是同归于尽。

1964年7月1日,“冥王星”计划正式终止,寿命,七年零六个月。

七十七天后,一个曾经饱受欺凌的大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列强用来威吓人类的核垄断,就此被打破。

它的名字,叫中国。

猜你喜欢
米亚原子弹苏联
愿望实现之前
徒手“撕开”原子弹
杀狗
杀狗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评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的失败
一颗未爆的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