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顿
中国有漫长的农业社会,这种社会的生产组织,始终是以家庭而不是个人为单位组织的。家庭越大,在竞争中的优势也越多。等到子女们长大,家里积攒的财富,往往要进行一次分家。惯例是,女儿由于出嫁,没有任何继承权,财产则在儿子们中间进行分配,核心的原则是做到公平,即每个人要分一样多。
有朋友到英国游玩,看到像电视剧《唐顿庄园》中那样美丽气派的庄园,在英格兰有很多,往往有几百年的历史。他问了一个问题:中国传统社会那样发达,为什么中国家族留下像样的财产不多呢?
我曾看过苏州的园林,比如拙政园,规模也很大。但是梳理拙政园的历史,你会发现现在的拙政园基本上是1951年重修的。拙政园最初是16世纪初官场失意的御史王献臣所建,王死后,他的儿子赌博将园林输给了徐家,拙政园从此开始了流浪,它几次被官方没收侵占,也遭到多次破坏,以至于后来的拙政园与当初的王家,没有任何关系。
传统中国家族似乎并不在意这种宅院的传承,今年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各地的“故居”大为增多,但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很多都是今人重修。很多人对这种人造古迹很不满,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终于开始重视财富的传承了。
中国有漫长的农业社会,这种社会的生产组织,始终是以家庭而不是个人为单位组织的。家庭越大,在竞争中的优势也越多。等到子女们长大,家里积攒的财富往往要进行一次分家。惯例是,女儿由于出嫁没有任何继承权,财产则在儿子们中间进行分配。核心的原则是做到公平,即每个人要分一样多。贾平凹的新小说《极花》写了一个兄弟分家的场景,连买来的媳妇,也被算作了财产。
这种处理财产的原则,很不利于财富的增长。成功的大家庭,总是尽量延缓分家,往往修筑大规模的院落,儿子们在“老爷”的统领下,尽量和谐相处。但是,这一分裂的时刻最终还是会来临,如果“老爷”不能在身前对财产做出合理的分配,在他死后,儿子们往往会为争夺财产争得头破血流。
相比之下,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现代”的国家,有着悠久的财产继承的传统。一个男人的财富,按照法律,三分之一属于他的妻子,剩下的他完全可以自主决定。他可以对几个子女进行平均分配,但是更多的情况是,他会选择一个最能干的儿子,把家产全部传给他,这样财富就会发扬光大。如果他不喜欢自己的儿子,他可以立下遗嘱,把财富赠与任何一个他喜欢的人。我们在英国的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某个主人公,突然接到通知,继承了并不太熟的亲友的财产,一夜暴富,年纪轻轻就拥有了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第一桶金。
这种方式,如今已经演变为全球公认的继承原则。尽管各国法律有区别,但是核心原则却是一致的:一个人在他活着的时候,对自己所挣得的财富,有完整的处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