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百出的清代“公车”

2016-10-18 13:06
看历史 2016年7期
关键词:西苑轿夫轿子

尽管违规,清朝有些满族官员还是悄悄地备个轿子,有时间有机会的话就坐轿子出来“兜个风”,反正,相当级别的官员们也不缺那几个备车钱。

在清代历史上,涉及公车的话题以及公车的改革一直都在进行着。

清代初期,朝廷规定在京的满族大臣不分文武一律乘马,不准坐轿。一品文官如果因为年老或疾病不能乘马的,须经过特许才可坐轿,让人不解的是,汉族文官可以坐轿。为什么?其实,因为满族号称是马上得天下的,满清最高统治者要维持所有满族官员的尚武精神,保持战斗力,所以对于汉族官员在“公车”上就松缓得多,而这显然不是为了优待汉族官员。

在清代,轿子是身份的象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慈禧带领皇室成员出逃时,只有太后与皇帝是坐轿子的,其他人一律坐马车、骑马,甚至步行。赏赐在紫禁城内骑马、西苑门内乘坐二人肩舆,是清朝对于大臣最高荣宠之一,譬如李鸿章曾被赐予西苑门内乘坐二人肩舆,张之万曾被赐予紫禁城内骑马、西苑门内乘坐二人肩舆等等。

《清史稿》中不厌其烦地描述了皇帝、太后、皇后、太妃、贵妃、皇子、亲王等等一应皇亲贵戚、王公大臣以及各级官员眷属所能享受的相应“公车”规格,把个轿子弄得极其繁缛复杂。

气派、拉风,历来就被人所羡慕、效仿。所以,尽管违规,有些满族官员还是悄悄地备个轿子,有时间有机会的话就坐轿子出来“兜个风”,反正,相当级别的官员们也不缺那几个备车钱。从《清朝文献通考》的记载来看,满族官员不许乘轿的禁令在康熙朝时就松弛了。乾隆朝时,乘轿已成普遍现象,乾隆皇帝为此连发诏谕训斥,但是并没有起到什么大效果。譬如,乾隆的宠臣、满族大将军福康安,长年统兵在外,“其出师督阵亦坐轿,须用轿夫三十六名,轮替值役,轿行如飞。”

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原本出身穷苦的太平军高级将领们竟然也十分喜欢坐轿子。1852年5月底,太平军经过广西全州时,南王冯云山就是因为坐在大黄轿子里,目标太大,一下子就被城墙上的清军发现,用大炮轰成重伤而死的。

北京城区域广大,对于那些住宅离供职官衙的路途很遥远的官员来说,如果“公车”是轿子的话,得准备两班轿夫中途替换,一班轿夫抬轿时,另一班乘大板车随后。据说,这一计算下来,养一乘轿子的年度开销需要数千两银子。而清朝一个五品京官的俸禄一年才八十两银子,支米八十斛,加上恩俸,总共不及二百两。由此可知,当时一顶豪华“车”的开销得5个五品京官的“工资”才能扛得住!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朝廷都在致力于“公车改革”,规定在不影响官员形象的情况下,鼓励满汉大臣一律使用轻便价廉的代步工具,于是很多京官都改乘骡车,比坐轿子省得多。

此外,清代消除公车特权的举措还碰到了这一幕:某皇家贵族的车子闯禁区,硬是被一名忠于职守的小警兵给拦住了,“贵族大怒”,警兵上前微言大义,还说出了一番道理,直到那个皇族“无语而去”。警兵敢于阻挡贵族的车,而该皇族也知错就改,都是难得!

猜你喜欢
西苑轿夫轿子
轿子抬狗,碍着谁了?
文徵明余生念念不忘的西苑之行
石家庄市西苑小学学生美术作品
爱眼有道,生活才更“睛”彩——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玉平主任医师
詹火林
好玩的游戏1
罗素与轿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