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的中国筹码

2016-10-18 22:47韩璐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6年10期
关键词:解决方案服务

韩璐

德国邮政敦豪集团旗下同时拥有物流(DHL)和邮政(德国邮政)两大业务,2015年营业收入超过590亿欧元。旗下物流品牌DHL成立于1969年,从旧金山和檀香山之间的第一条运线开始,如今已经把公司业务扩展到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0年,DHL正式踏入中国市场,成为在中国服务的第一家国际快递公司。与其它品牌相比,DHL在中国的身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是开拓者也是教育者。初入这个陌生的市场,DHL选择了与中外运联姻,双方各占50%股权,于1986年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成立不久后公司就承接了英国女皇伊丽莎白访华期间的外交文件运送,迎来了开门红。

相比2000年后才发展起来的国内快递服务,中外运敦豪无疑是走在了前头,它既是国内第一家获得快递服务执照的国际航空快递公司,也是第一家为中国提供国际航空速递服务的公司。时机上的领先,为DHL赢得了充足的时间,享受到了市场起步的红利,而在DHL与中外运合作的过程中,前者也在不断向中国市场输出全球领先的快递服务经验与技术。

几乎每一年,DHL都在加大对于中国市场的投资。1996年,中外运敦豪投资总计高达250万美元用于开设新分公司、改善器材设备和提高电脑科技等方面。2003年,DHL又宣布了一项旨在“提速中国”的战略投资,计划在之后5年内投资2亿美元来扩充在中国的服务网络,加强中国企业的业务网络。

功夫不负有心人,DHL对中国市场的偏爱,也得到了回馈。2006年,中国就已经成为DHL全球网络中增长最快的市场,并且对DHL亚太区乃至全球市场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年,DHL又提出了“中国优先”的战略,包括约2400万美元的投资,兴建中外运敦豪大厦等。2012年,DHL投资1.75亿美元的北亚转运枢纽在上海正式投入运行,这是当时DHL进入中国后最大的单笔投资。

作为德国邮政敦豪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安鹏很清楚中国市场的分量与意义,只是他也同时需要负责、管理集团网络覆盖的220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事物,尽管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差旅途中,但来中国的频率也不得不有所减少。

9月初,他来到中国,依旧忙碌得将每一项工作精确到了分钟。

在接受《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专访时,安鹏说,由于业务网络覆盖的国家和地区相当密集,他每年需要把自己的精力分配在不同的地区,哪怕是只有近200名员工的乌拉圭市场。也因此,尽管中国市场对于DHL来说相当重要,每年也没有办法频繁前来中国,“现在每年至少来一次中国。”口气里有一些遗憾。

事实上,距离安鹏第一次来中国,已经时隔15年,这些年里,他感受并熟稔着中国的巨大变化,包括一些新力量的诞生,比如路边停着的摩拜单车,“前两年,马路上能看到的自行车在减少,这一次来,它们好像又回来了。”

他发现中国有两大改变:好学与开放。“我记得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不管是乘坐航空、入关过境,还是酒店入住,服务人员尽管热心,但语言交流依旧是很大的阻碍,但现在英文已经很普及了,我们在中国的生活就变得很轻松便捷。另外,中国更加开放了,能够主动谈起他们面对的挑战,并且愿意采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解决或者治理,比如环境保护、食品安全问题等。”

其实可以看到的是,好学背后是中国市场前进的决心,而开放后的连通,让整个市场的运作效率开始被置于重心。对于一家需要用速度、服务、效率来制胜的货运物流企业来说,DHL需要在中国这个带来了惊喜回报的市场中,寻找到新的生机。

“一带一路”就是DHL最新借助的东风。截至今年6月,在过去的18个月里,中国已经投入了超过750亿美元用来在建设“一带一路”基础架构,推动区域合作及贸易往来。而DHL则从2010年开始,就已经积极配合“一带一路”的进展,在中国多个城市开设了定期的铁路货运服务,并与其遍布东南亚的公路运输方案以及来自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北亚地区的海运服务相连接。

来自东南亚和北亚其它地区的货物,通过公路和海运进入中国的铁路系统,然后一路相连至欧洲,再通过当地的公路系统进入整个欧陆。这个集铁路、公路及海路于一身的庞大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额外的物流线路选择,DHL以货运服务商的角色努力促进着欧亚两大经济区域的贸易往来。

9月安鹏专程来中国,宣布新增三条多式联运线路。第一,海路及铁路运输。一条连接日本与德国的拼箱货运服务线路,客户可以出口小批量的货物,而其费用仅是标准空运费用的一半,整个运输过程只需约22天。

第二,公路及铁路运输。连接越南与欧洲的整箱货运服务线路,货物从河内通过公路运输至成都,然后由铁路运输至位于欧洲的枢纽城市,运输时间为21天。此外,越南—欧洲拼箱货运服务计划于2016年第四季度启动。

第三,铁路、公路及海路运输。为加强2015年开通的南部铁路运输通道,新增的成都—伊斯坦布尔运输服务线路横穿中亚三国——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经两次海运中转最后抵达伊斯坦布尔,全程运输时间仅需14天。

唯快不破

21CBR:对于物流领域来说,“快”可以说是行业的生命准绳,这一次DHL为中国市场带来了多式联运解决方案,它的特色是什么?用户具体能够得到哪些受益呢?

安鹏:多式联运的特性就是它的操作弹性。如果客户最求的是速度,它可以提供比航运更快的方案。如果客户希望节省成本,它可以提供比空运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整体的搭配灵活度很高,不仅可以从事整箱运输、拼箱运输,甚至在始发地,我们可以提供集货或不集货的功能;到了目的地,我们可以做派送,甚至可以做到托盘化派送,在实际运用上弹性相当大。

因为它还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受益方面我们大概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看。第一,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因为比起单纯海运,产品最终抵达用户的时间大幅缩短。第二,当产品不是那么急着要投放到市场的时候,就可以不用选择空运,节省物流成本。就好比手机,价钱会随着投放市场的时间递减。所以在类似这样的产业里面,价钱递减,利润变薄,但时间窗口又极其重要,就需要找到一个比海运快但比空运便宜的方案,这样的中间地带就适合多式联运介入。

21CBR:我们看到DHL在分拣、仓储、配送的过程中已经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包括VR、大数据、物联网,一些智能硬件的使用,协作机器人的使用。那在中国市场,哪些技术已经被使用了?

安鹏:从原则上来讲,所有这些项目,或者说这些创意都可以在中国使用。只是说,这些技术上的尝试都还处于一个相当早期的阶段,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有两大刺激要素:人口增长与提高生产效率。

但显然,前者已经不再适用,生产效率的提升才是如今需要被不断追求的。欧洲、美国特别是中国,生产效率都在不断地提升。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买得起手机或其他产品,正是因为效率提升后带来的成本降低。

现在的情况是,服务行业有了一个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的好机会,如果这一点能够实现的话,那么我们又能够获得经济增长。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尝试做一些科技实验。中国有所有驱使这些技术的条件,但我们不可能在所有的地方都做实验。

21CBR:在不同解决方案的使用上,会有哪些地域区别?

安鹏:具体来看,我们在有些国家大量使用包裹存储箱,以及合作使用电动车运输方式,这项技术在中国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解决方案;无人机对某些国家来说也可能是不错的解决方案,像中国大城市的交通很拥堵,大家就会试图挖掘无人机的使用空间。这当然也要取决于法律法规,还需要突破不少问题,但中国肯定是我们应用新技术的一个重要市场。

新机遇

21CBR:DHL开始将“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到了公司战略层面,那么在这个前提下,多式联运解决方案的机会在哪里?

安鹏:多式联运的解决方案其实是为了让所有产业受益。这其实是有很多复杂性的,有轨道、过境以及移动稳定性的问题。我们现在在试图做的就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将整个欧洲和亚洲连通,打造一个无缝的运输流程。这能够给所有“一带一路”地区的国家带来益处,而且还会延伸到像日本、越南、中国台湾等其它地区,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进一步推动世界的经济增长。

21CBR:我们现在沿“一带一路”路线的业务量规模如何?未来几年内,预计增长是多少?

安鹏:跨境公路运输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海关统计数字;铁路的增长率基本是三位数。此前,联合国统计过,2020年的铁路市场规模约是100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左右,其中每年的增幅是相当可观的。

21CBR:不少港口在中国已经开始尝试多式联运,但在和铁路公司合作方面会遇到很多阻碍,DHL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中亚和东欧等地出现的政治不稳定,会不会影响到未来“一带一路”运输线的规模成长?

安鹏:的确,铁路运营商参差不齐,服务不是很可靠。中间会遇到问题:第一,集装箱短缺;第二,口岸之间装卸的能力,车皮不足。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在这个市场上提供解决方案的,我们作为货物代运者,需要去提供和补足既有缺陷,形成一个可靠的物流方案。比如说,在集装箱短缺的时候,我们有自己的集装箱可以供应;而各港口之间,铁路的轨距也是不一样的,在东欧以及以前的一些苏联国家是宽轨,中国和欧洲是标准轨,所以在跨境时,需要大量人力以及标准作业流程来确保货柜吊装的准确。

政治因素当然会有影响,我们作为货代介入时,会选择不同的路线来避开一些国家的控制。我们不停地在应对不同的状况,根据时势的推移,将开发新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连通性。

21CBR:“一带一路”势必会对全球经济体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路线、方案的侧重上也能感受到,DHL在不断融入这个中国战略中。那么DHL的角色会是怎样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哪些因素?

安鹏:在短期来讲,“一带一路”和我们对此提出的产品解决方案,并不贡献太高比例的收益。但我们有很多的创新解决方案,包括机器人、无人机等,看看有没有机会把它们进一步拓展,这些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在未来的四五年时间当中,我们也不可能通过现有的解决方案完全改变业务组成,但我相信需要领先地去发现新市场的机会。

21CBR:中国民营快递也开始向国际巨头对标,进入全球物流服务领域。它们可能更低价,服务时长更长。您怎么看待中国这些新崛起的竞争力量?

安鹏:其实我们还没有完全进入国内快递市场,我们还没有形成与国内快递公司直接竞争的格局。我们能够提供在全球最高品质的服务,另外我们也相信要在全球建立一个巨大的网络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在物流的高端市场上,客户会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获得更快和更好的服务。有竞争对手是好事,这会让我们更健康地竞争与发展,也让我们能够不断地自我挑战,但总体来看,新力量在改善服务质量方面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年和今年,我们也在快递业务方面做了很多的投资,来改善、升级分拣货件等环节的设备,所以我相信,在未来DHL也可以像过去一样取得出色的增长。

猜你喜欢
解决方案服务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一种端口故障的解决方案
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倾斜解决方案研究
集成创新发挥优势 自主研发服务造纸
国产制浆造纸装备华章解决方案
UCloud云汉产品解决方案体系发布
2016中国大数据·最佳解决方案奖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