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516300)林华杰 陈玉秀 周文娟
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临床常见病,患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集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尿毒症症状和肾脏代谢功能紊乱使得机体对感染的应答反应异常,抗生素治疗也因此受到限制[1]。维持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自身伴有多种疾病、营养不良、贫血等原因,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也逐渐升高[2]。为减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0例行维持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以期减少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减少死亡率,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27例,女73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8.3±10.7)岁。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63例,糖尿病肾病60例,狼疮肾病15例,高血压肾病42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0例,梗阻性肾5例,多囊肾5例。院内感染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进行判定,其中有4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将其纳入感染组,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3±12.8)岁。其余153患者纳入肺感染组,男102例,女51例,平均年龄(44.5±12.7)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平均年龄、原发疾病、感染病菌分布部位,实验室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血胆固醇(TC)、血浆白蛋白(ALB),细胞培养等。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比较 感染组患者平均年龄、每周透析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长于非感染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1。
2.2 原发疾病构成比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统计 原发疾病中,感染率最高的为糖尿病肾病,占35.00%,其次为高血压肾病(30.95%)和慢性肾小球肾炎(15.87%)。详见附表2。
2.3 感染部位 47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患者25例,占53.19%,泌尿系统感染13例,占27.66%,中心静脉导管感染7例,占14.89%,肠道感染2例,占4.26%。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率偏高,提示静脉插管会增加院内感染发生率。
2.4 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对比 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ALB和HB显著下降,提示患者存在严重营养不良和贫血;CRP为急性炎症标志物,提示患者存在感染;TC偏低表明患者存在感染、营养不良;OKT4/OKT8偏低提示患者免疫力低下。见附表3。
附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附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n) 平均年龄(岁) 每周血液透析时间(h) 平均维持血液透析时间(月) 住院时间(月)感染组(47) 61.3±12.8 8.2±1.7 22.3±14.6 69.5±18.3非感染组(153) 44.5±12.7 13.3±2.8 22.5±14.3 32.6±13.8 t 6.886 11.089 0.072 12.168 P 0.000 0.000 0.942 0.000
附表2 原发疾病构成比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统计结果
附表3 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对比(±s)
附表3 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n) HB(g/L) CRP(mg/L) TC(umol/L) ALB(g/L) OKT4/OKT8感染组(47) 59.3±14.9 25.7±6.9 3.9±0.68 29.1±1.3 1.07±0.33非感染组(153) 82.1±16.3 4.7±3.6 4.6±0.72 36.1±2.9 1.45±0.40 t 7.570 20.934 5.196 15.449 5.330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1 维持血液透析感染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透析时间短、住院时间长、贫血、插管、免疫力低下等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以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原发疾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①高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机体抵抗能力和免疫功能也就越差,再加上原发疾病患者抵抗力不高,因此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相对低龄患者高[4]。②透析时间短,透析不充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食欲,患者进食少,则会引起营养不良,加重贫血,因此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③医院是病原体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其发生院内感染的可能性也就越高。④糖尿病患者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分解速度较快,补体合成、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含量也会相应减少,降低了淋巴细胞转化率,白细胞的游走、吞噬以及杀菌能力也显著降低,免疫力下降,感染因素增多,会增加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5]。同时,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透析下,糖代谢功能衰退,会加重血管病变,局部组织损伤,更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从而容易发生感染[6]。
3.2 预防对策 为降低持续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对策:①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为了降低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佩戴好必要的工作服,防止职业暴露。加强对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建立严密的保护屏障,做好血液透析消毒隔离工作。②对于治疗过程中已经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要培养病原菌,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及时调整用药,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医护人员用完的血路管、穿刺针要及时收回,并统一焚烧[7]。③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原发疾病,并针对院内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合理干预[8]。④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取得患者信赖,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营养套餐,以高蛋白食物为主,确保营养供给,适时补充铁和维生素,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患者贫血状况[9]。
综上所述,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广泛应用,降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已经成为了医院亟需解决的问题。高龄、透析时间过短、贫血、插管、营养不良等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医院应加强对高危因素的管理和控制,实施规范化管理,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