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杰,张一弓,王慧贤,李清华
(1山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太原03000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推广处,太原030031;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4山西省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培训中心,太原030002)
文水县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王慧杰1,张一弓2,王慧贤3,李清华4
(1山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太原03000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推广处,太原030031;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4山西省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培训中心,太原030002)
为加快县域农村经济发展,以山西省文水县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考察、调查数据、文献查阅等方法,分析了当前文水县农民收入现状,并针对该县以农业为特色的特点,结合当前全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工作部署,指出农民收入呈现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增长不均衡等特点,分析原因主要是村级组织、土地流转、农产品流通、科技服务等方面发展缓慢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文水县农民增收步伐的几点建议:科学布局产业发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产品收益,统筹农业资金。
文水县;农民增收;现状;对策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历年来最为关注的基本问题,其核心和关键是农民增收问题,三农的稳定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发展[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收入总体呈不断增长的态势[2]。但近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阻碍和挑战,基础薄弱,亟需强化,滞后的农村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最严重的便是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需要拓宽其路径和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收入,使其收入实现持续增长,并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的严峻形势[3]。
目前,中国许多学者对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闫寅宝[4]指出山西省农民增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不大。刘小英等[5]分析表明山西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来源单一、增长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外出务工形式严峻、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较低等方面。李晓光[6]针对山西省农民增收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制、解决资金制约问题,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培养农村经纪人,建立农业抗风险基金、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等措施。冀俊强等[7]对晋中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研究分析了晋中市农民收入现状及增长缓慢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及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郭林春[8]研究表明在当前形势下,促进山西省农民收入增长要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等方面入手,应努力加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组织领导和宣传鼓劲,强化县乡两级促进农民增收的责任,推进扶贫开发纵深化,改进农民收入统计工作,强化山西农民持续增收的保障措施。
前人关于山西省农民增收问题多是基于全省或地市级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研究的,而针对以农业为特色的县级区域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较少。为此,笔者从山西文水县农民增收情况入手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研、查阅文献等方式,对文水县农民增收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对其他具有相似发展阶段和特点的地区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1文水县概况
文水县位于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脉东麓,东靠汾河,与祁县、平遥相望,西依吕梁山,与离石交界,北与交城、清涂相邻,南与汾阳接壤[9]。该地理条件为文水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全县以特色农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有效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并于2010年被确定为全国特色农业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县[10]。
1.2文水县农民纯收入构成情况
1.3文水县农民收入特点
1.3.1收入增长缓慢文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4028.00元增加到2014年的7886.47元(表2),年均增长643.08元,年均增长8.2%,比全省低2.4个百分点。2014年文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9892元低2005.53元,比中部六省平均水平低1174.89元,增幅在中部六省垫底。由此可见,文水县农民收入在稳定增长的同时,存在着增长缓慢的问题。
表1中农民收入结构数据显示,2009—2014年,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4项纯收入在总收入所占比重发生了较大变化。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由2009年的54%下降到2014年的43%,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由2009年的41%提高到2014年的44%,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由2009年2%、3%提高到2014年的5%、8%。农民人均收入共增加3858.47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贡献份额分别是31.5%、47.1%、8.1%、13.2%[11]。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文水县农民收入呈现出了一种积极现象:收入来源进一步扩宽。收入结构变化见表1。
表1 “十二五”期间文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构成概况
1.3.2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09—2014年文水县城乡收入的差距由6225.00元扩大到9273.23元,但城乡收入比例从2.55缩小到2.18,收入差距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11]。表明近几年,文水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效果显著,农民收入增速较快。
1.3.3增长不均衡2006年中国农村全面实施了税费改革制度,农民收入逐渐出现了较好的增长势态,但并不明显,仍然存在地区间的不平衡和地理之间的明显不同,其中主要表现在区域间的不平衡[12]。这种不平衡还在农民个体间体现,造成农民收入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农业资源的不均匀,如土地承包数量、土壤肥沃程度和农业工具数量的不同,还有农业信贷和保险获得的不均衡,而且农民本身的素质差异也是农民收入不均衡的重要因素。
表2 文水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
2.1村级组织引导不力
村干部是党最基层、与群众联系最密切的干部,充分调动起广大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广大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发展的能力,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前提和基础[13]。但是,目前文水县后备干部人选匮乏,来源不足。大部分村级组织运转困难,“两委”负责人作用发挥不够,不能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部分农村存在着村干部难选的问题。
2.2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带动性不强
截至2014年底,文水县农民合作社规模还很小,仅有354个,成员总数3800人左右,金额共2.3亿元,其发展目前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如规模小、带动性较差、服务的领域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组织机构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合作效率低等。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作社的发展不全面,更多地注重发展的速度和横向的拓宽,而相对忽视了追求速度的前提是保证质量,且管理的规范性有待提高。第二,合作社由于起步偏晚、规模偏小、实力偏弱、资金不足,其普遍存在担保偏难、贷款偏难、额度偏低的问题。第三,合作社社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问题严重[14]。
2.3土地流转分散,规模化程度较低
虽然文水县近几年出台了一些较为规范的统一土地流转合同,但其中没有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市场的具体细节和管理实施细则,特别是对土地租期和租金的标准没有统一的规定,而这样的标准模糊必然导致土地流转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更是存在一定的纠纷隐患,农民的法律意识薄弱,导致流转中出现吃大亏的现象。
2.3.1土地集中连片流转难度大土地流转集中连片使得流转难度大,主要原因在于文水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过多,一些中年偏上的男性劳动力,在家种地兼顾带孩子,认为这样比流转出去划算,而且在文水县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很低,2014年平均每公顷土地1800元左右,这里还包括了国家补贴的部分。农民的跟风导致土地流转难度大大增加。
2.3.2保障机制不完善目前文水县并未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和医疗保险制度,农民会担心若是把祖辈依靠的土地流转出去以后,年老后生活没有保障,心理上有所顾忌。
2.4农业融资不畅,投资缺乏
目前文水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业资金的用途已经逐步增多,从一开始的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转变为特色优势产业、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的多领域需求[15],但由于银行在贷款审批权限上过于严格和集中,单笔贷款的审批时限较长,手续繁琐,而且大多农民的房子和土地等抵押物并不符合银行的抵押条款,使得农民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2.5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2.5.1农民的市场流通意识缺乏文水县大多数农民缺乏市场流通意识,多年来一直只重视生产,忽略市场流通。农民一般只关注作物生产环节,如种子、化肥、播种、收获等,却不关注农产品的流通,认为只要能把作物种出来,再按市场价卖出去,整个生产过程就完整了,正是这种小农思想和传统意识直接导致了农民在流通过程中的被动性,要完全受制于主导者,往往会使得农产品的价格被不合理地压低,农村收购产品的主导者肆意提高收购条件,经常使得农民的辛苦劳动难以得到相匹配的回报。
2.5.2农产品流通规模偏小,处于弱势地位农村农产品的流通主要以个体农户为主,但农民的流通意识薄弱导致其在流通中处于弱势地位[16]。农民往往不以组织的形式参与谈判,且谈判地位低,流通的起点便是这些分散开来各自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个体,他们为整个流通过程提供商品,但与最终的购买商不能建立稳定长期的供销关系,也无法签订购销协议,所以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2.5.3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目前流通环节的成本占到整个销售价格的1/2甚至2/3,除去油价、人工费、车辆的保险维修等费用外,高速公路通行费、入场费、市场管理费、摊位费等所占比重也很大。
2.6农业科技服务不健全
2.6.1管理制度不全,运行机制不畅目前,文水县的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大多均为“三定”人员,且多为县级机构下放到乡镇工作。乡镇的综合治理及各项工作繁杂,农技人员被政府长期调用从事其他工作,占用了他们太多的工作时间,限制了其研究本职工作的精力。2.6.2技术普及难以实施一些新技术的普及、培训和一些公益性技术的推广工作难以实施,新品种试验难以进行,对病虫草害的监测也不能完全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2.6.3经费严重不足文水县当前农业经费严重不足,导致了一部分基层的农技工作人员出现了散伙的艰难局面,基层农技部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较少的农业推广投资导致人才的逐步流失,农技推广网络被撕破,路径受到极大的破坏,而且基层农技人员从事农业推广的时间越来越少,举步维艰。
3.1以城镇化带动农业人口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
据资料显示,2014年在人口素质方面,文水县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只有10.5%,其中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为7.5年,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仅为6.2%。由此可以看出,人口素质仍然是制约文水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大障碍。因此,应大力推进城镇化,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可对部分有技术、有资金、有经验的青壮年农民进行农业职业化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投入到现代农业产业链中,同时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增加工资性收入。
3.2以园区化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
2014年文水县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共有5个,分别是下曲镇青高村设施蔬菜示范园区、胡兰镇段城村设施蔬菜示范园区、下曲镇蛋鸡养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南安村酥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南庄镇信贤村蛋鸡养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5]。
下一步,文水县要进一步发展农业园区化,以本县的粮食、设施蔬菜和养殖业等优势产业为起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规模化经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建设、科技创新与现代科技的运用,促进粮食高产、设施园艺推广、健康养殖。
3.3以科技化促进农业特色化发展,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加强对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要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公益性社会化服务水平,继续完善政府相关机构,培育发展职能效力更为广泛的农技推广组织,为文水县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强力帮助。
4.1科学布局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增收效应
做优做精文水县特色产业,发展沙棘、红枣、杏、石榴、贡梨、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17]。各乡镇根据气候特点,促进优势主导品种向适宜区集中;在逐步形成规模的基础上,提升质量效益、强化管理、普及良种、提高技术。2014年,特色产业面积达到5万hm2,沙棘年产量达1万t以上。同时,文水县要继续大力发展养殖业,扶持大象禽业农牧集团、胡兰乡牛肉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使鸡、牛肉等优势养殖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18]。
4.2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要拓宽选人视野和选人渠道,选用更多政治立场坚定、能力突出、立志高远、群众基础好的优秀人才,注重大学生村官的培养[19],也可从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挂职,还可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多途径、宽领域加强村级“两委”班子。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丰富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使村干部的学习培训更加科学规范[20]。要改变村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政治自觉性、工作创造性。
4.3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要想带动农民增收,必须提高文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化程度,使合作社进一步向市场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产权重组,整合合作社的资源[21]。发展产业组织体系更加完善、整合度更高的经营体制,如“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等。
4.4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收益
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并与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合作并网,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防止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农民造成伤害。坚持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产品存储流通条件。研究制定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目录,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菜店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2]。
4.5统筹农口资金,提高支持效率
目前,农业资金整合的有利条件,一是明确的政策要求;二是不断统一和深化认识;三是通过试点积累经验[23]。在“由易到难,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要求下,先行试点,以确保良好开局,获得经验,然后逐步扩大范围,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金融一体化工作。
[1]史荣军.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3):91-93.
[2]路家涛.河南省新乡县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3]顾朝林,李阿琳.从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J].经济地理,2013,33(1):138-141,148.
[4]闫寅宝.山西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5]刘小英,柴志敏,李富忠.山西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61-13863.
[6]李晓光.山西省农民增收问题浅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75-77.
[7]冀俊强,冯佰利,鱼欢.晋中市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444-446,452.
[8]郭春林.现阶段山西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研究[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4.
[9]孟志兴.文水县生态农业规划与设计研究[J].山西农经,2004(4): 23-26.
[10]石美珍.文水县生态农业产业化之我见[J].农技服务,2014,31(12): 7.
[11]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山西统计年鉴(20009—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2]汪伟,艾春荣,曹晖.税费改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13(1):89-100.
[13]黄革新.切实抓好村干部培训,促进农民致富增收[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4,4(3):57-59.
[14]温铁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4-6.
[15]薛文平,张丽卿.文水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践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11):49-51.
[16]元新娣.山西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5):507-510.
[17]绿色田野奏响富民曲—吕梁农业产业化发展纪实[EB/OL].http:// www.sxllnews.cn/news/html/2012-04/2012042409500814.html,2012-04-24.
[18]彭彩兰.加快发展文水县畜牧业发展的建议[J].中国畜禽种业,2015(10):29-30.
[19]古璞.山西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干部素质问题研究—以娄烦县农村干部为例[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
[20]姜方云,祝秋清,祝永飞.加强村干部培训,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J].新农村,2003(8):32.
[21]毋俊芝,安建平.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8):1027-1030,1034.
[22]李桂娥.山西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2013(3):56-58.
[23]尚斌.山西省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5.
Farmers’Income Increase in Wenshui County
Wang Huijie1,Zhang Yigong2,Wang Huixian3,Li Qinghua4
(1Shanxi Station of Soil and Fertilizer,Taiyuan 030001,Shanxi,China;2Divis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030031,Shanxi,China;3Sorghum Institute,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nzhong 030600,Shanxi,China;4Shanxi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Integrated Service Training Center,Taiyuan 030002,Shanxi,China)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Wenshui County in Shanxi Province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urvey data and literature review,farmers’income status in Wenshui was analyzed.Then taking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Wenshui into consideration,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work arrangement of chang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the authors pointed out that farmers’income increased slowly and unbalanced,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became narrow.The main reasons caused the above phenomena were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village organization,land transfer,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and the serv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u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increase of farmers’income were put forward,including appropriately arrang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organizations,developing specialized farmer’s cooperatives,increasing the benefi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oordinating agricultural funds.
Wenshui County;Increase of Farmers’Income;Status;Countermeasures
F304.8
A论文编号:cjas16040021
王慧杰,男,1980年出生,山西稷山人,中级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土壤肥料技术研究。通信地址:030001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312号山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E-mail:whj9993@163.com。
2016-04-18,
201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