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财政局
攀枝花市本级财政支出分析与对策
四川省攀枝花市财政局
财政作为政府的调控手段,在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财政支出不仅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还体现了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力。为此,攀枝花市财政局通过对2010年至2015年市级财政支出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发现了市级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今后优化财政支出提供有益借鉴。
(一)支出规模
攀枝花市级财政支出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①按照《预算法》规定,政府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等。但由于社保基金预算运行封闭,其收支相对独立于前“三本”预算,因此,在对市本级财政支出进行分析时,没有将社保基金预算支出纳入分析范围。。2010年至2015年,市级财政支出规模从41.32亿元上涨至53.2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在总支出的年均占比为80.8%、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年均占比为19.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年均占比为0.1%(见表1)。
表1 2010年至2015年市级财政支出规模明细表 单位:亿元
(二)支出来源
财政支出来源可分为市本级财政收入和上级转移支付两个部分。经计算,上级转移支付支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11.97亿元增至2015年的24.47亿元,年均占比为34.8%;市级财政收入形成的支出规模呈现“倒U”型趋势,先从2010年的29.35亿元升至2013年的41.23亿元,再降至2015年的28.8亿元,年均占比为65.2%(见表2)。
表2 2010年至2015年市级财政支出来源明细表 单位:亿元
(三)支出结构
根据财政部印发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财政支出可按照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进行划分。
1.支出功能分类
按照支出功能划分,财政支出包括公共服务、社会事务、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等四大类16个小类。其中,公共服务类支出(含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和城乡社区事务等)从2010年的19.55亿元降至2015年的16.71亿元,年均占比为40.8%;社会事务类支出(含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从2010年的8.54亿元增至2015年的17.7亿元,年均占比为26.5%;社会保障类支出(含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支出等)从2010年的5.48亿元增至2015年的6.25亿元,年均占比为8.9%;经济发展类支出(含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事务、商业服务事务、国土资源事务和其他支出等)从2010年的7.76亿元增至2015年的12.6亿元,年均占比为23.8%(见表3)。
表3 市级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明细表 单位:亿元
续表
2.支出经济分类
按照支出经济划分,财政支出包括行政类、保障类、基建类等三大类7个小类。其中,行政类支出(含工资福利支出、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其他资本性支出等)从2010年的16.05亿元到2015年的16.47亿元,年均占比为39.8%;保障类支出(含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从2010年的20.91亿元到2015年的24.02亿元,年均占比为55.2%;基建类支出(含债务利息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从2010年的0.39亿元到2015年的3.06亿元,年均占比为5%(见表4)。
表4 市级财政支出经济分类明细表 单位:亿元
综上分析,市本级财政支出存在以下四个特点:
(1)支出增速大幅下降。2010年到2015年,市本级财政支出增速分别为-8.5%、22.4%、12.6%、5.9%、-7.3%和-4.7%,下降趋势十分明显(详见图1)。造成支出增速下降的原因有三:一是近年来,市里不断加大对县区的资金投入力度,这在增强县区自我保障能力的同时,客观上拉低了市级列支占比;二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相应影响了财政支出的增长;三是在2014年米易县纳入扩权强县范围后,原市级承担的米易县支出责任下划至米易县,减少了市级财政支出规模。
图1 攀枝花市本级财政支出增长率变化图
(2)民生支出保障较好。在过去五年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民本工作,以民生工程和民生大事为载体,通过市级财力安排、争取上级支持、盘活存量资金、创新投融资方式等多个渠道,及时筹措民生保障资金,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解决好各类民生问题,市级的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合计占比长期保持在68%以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为攀枝花市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美丽幸福攀枝花提供了坚实基础。其中,教育支出从2010年的3.9亿元升至2015年的9.43亿元,实现了高基数下的快速增长,其支出占比排位长期处于各类支出第一;医疗支出也从2010年的1.96亿元升至2015年的4.59亿元,其支出占比排名仅次于城乡社区事务、教育、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一般公共服务,处于第七位的水平。
(3)对上级财政依赖度高。从支出来源可以看出,上级转移支付形成的支出占比逐年上升,从2010年的29%升至2015年的46%(详见图2),这说明市级财政运行高度依赖于上级转移支付补助。
图2 攀枝花市市本级财政支出来源分布图
(4)基建支出未在预算体系内全额反映。随着近年来城市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的加快,市级财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从经济分类看,市级基建类支出规模总体偏小,年均占比仅为5%,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较大缺口。对于这部分缺口主要是通过举债的方式另行解决,而未反映在财政支出报表中。
(一)支出规模总体偏小,财政安排空间有限
与四川省其他兄弟市州相比,攀枝花市本级支出规模总体偏小。以2015年为例,市本级支出规模为53.25亿元,是成都市本级的8.2%,是雅安市本级的70.6%。这种支出规模较小的现状,使得地方财政的安排空间十分有限,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的能力较弱。究其原因为: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攀枝花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企业缴纳税费有限,加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财政收入大幅下降,相应减少了市级可安排支出的规模。另一方面,攀枝花人口基数较小,人均财力相对较高,在获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时,处于不利地位,获取的上级补助资金规模总体偏小。
(二)刚性支出占比偏高,支持发展能力不强
根据前文数据,2010年到2015年,市级行政类支出和保障类支出的年均占比分别在40%和55%左右,余下用于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和重大项目建设的支出仅占总规模的5%,这意味着市级财政的调控手段较弱。究其原因在于:一是行政运行成本压缩空间有限。目前,市本级多措并举,不断加强对“三公”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各项费用的管理,并在编制预算时逐年压缩了一般性支出。尽管这一压缩幅度较大,但由于现有支出基数小,压缩总量不大。二是政策性支出增长较快。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公务员工资结构调整等各项人员支出政策的落实,形成了财政支出的刚性增长,从2010年的8.99亿元上涨至2015年的12.38亿元。这部分支出只能增长不能减少,进一步挤占了财力调剂的空间。三是政府承担的教育、卫生、文化、道路交通、城市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压力巨大,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民生问题,形成了财政投入的刚性压力。
(三)政府债务规模偏大,财政风险逐步显现
政府性债务作为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调控手段,虽然未全部纳入预算管理①按照《预算法》的要求,从2015年起,市本级政府性债务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这里的“未纳入预算管理”,主要是指2014年及以前年度的预算管理。,但也形成了真实的政府收支。以2015年为例,市本级存量债务规模为81.98亿元,债务率达到130.9%,超过省债务率标准(100%)近31个百分点,说明市级债务规模相对偏大;当年新增债务规模为4.42亿元,增长5.7%,与市本级下降的财政支出规模形成较大反差,这表明政府债务风险正在逐步显现。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受过去“先生产、后生活”建设理念的影响,攀枝花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需要政府进行大量投入,而自身的财力又无法满足这一需要,不得不举债建设。从债务投向看,上述81.98亿元的债务主要用于道路交通、城市建设等公益性项目以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其中,投向社会事业9.17亿元、保障性住房2.92亿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4.64亿元、其他公益性项目51.24亿元。应该说,政府债务在加大财政运行风险的同时,客观上与财政支出形成补充,增强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四)市级承担事权过多,财政支出负担较重
通过前文分析,教育支出和公共安全支出规模大、增长快,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财力下降的情况下,给市级财政带来了巨大的支出压力。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承担了高等教育支出责任。近六年来,市级财政累计投入攀枝花学院19.6亿元,占教育累计支出的比重达到42.1%。而攀枝花学院作为一所高等院校,面向全国招收和培养人才,不应纳入攀枝花的事权范围。同时,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除成都大学外,攀枝花学院是四川省目前唯一一所由地级市承担支出的学校,这也与现行高校管理模式不吻合。二是承担了部分义务教育支出责任。对于义务教育的管理,其他兄弟市州大多下放至县区,市级仅承担一些必要的政策性支出,这不仅减轻了市级支出压力,腾出资金用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还便于基层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但目前,攀枝花市市级承担了一中、二中、八中、十一中小等义务教育阶段的支出责任,包揽过多,摊子过大。据统计,2010年至2015年,市级累计投入上述四所学校4.85亿元,占教育累计支出的比重达到10.4%。三是承担了三区公安支出责任。三区公安本属于所在辖区政府的组成部门,由于历史原因,三区公安一直由市公安统一管理,其支出责任也在市本级。2010年至2015年,市级累计投入三区公安9.58亿元,年均投入1.6亿元。从现有财政管理模式看,将三区公安交由所在辖区政府进行管理,将更为高效和有利。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县区对社会事务的综合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县区人均财力水平,用好用足现有转移支付政策,以便争取更多的上级支持。
(一)加快财源培植,做大支出规模
培植财源,壮大地方经济实力,巩固财力保障,做大支出规模,是解决财政支出问题的根本。目前,攀枝花市财源的结构性矛盾已经显现,今后,要抓住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这一重大机遇,加快培植新的财源,增强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一是抓好主体财源建设。支持工业企业改革转型,充分运用好财税政策,扶持一批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下游高端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走出一条符合攀枝花实际情况的“高、精、尖”路子,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提高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二是抓好辅助财源建设。充分利用攀枝花的特色优势和地域优势,发展阳光康养、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发电、现代物流、农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财源结构体系。
(二)争取上级支持,缓解支出压力
在现有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础上,用好上级转移支付政策,是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的最有效途径。要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首先,争取一般性转移支付。要针对资源型城市当前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在城市转型升级、企业移交办社会职能等方面,随时关注上级政策动态,做好调查测算,努力争取各项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重点是做好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重点特色区域发展补助等资金的争取工作。其次,争取专项转移支付。充分运用现代特色农业、阳光康养产业、攀西战略试验区等平台,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一批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做好项目的包装和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三)压缩一般支出,保障改善民生
一是通过改革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快推进公务用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改革,进一步减少相关的运行维护费和购置经费。二是通过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加大对“三公”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的管理,严格执行资产配置定额标准,降低不必要的开支。三是通过创新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运用市场理念,全面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试点,降低人员、机构运转等费用。四是通过压缩单位工作经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目前,各预算单位除基本保障经费外,还安排了不同额度的工作经费,存在很大的压缩空间,对此,应通过绩效管理的方式,尽可能少地安排工作经费,以减少行政运行支出。对于上述节约的资金,全部用于脱贫攻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领域,切实提升财政的民生保障水平。
(四)合理界定事权,划分支出责任
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原则,明确划分政府间的支出责任,更好地形成协同合力,提高财政支出的整体效益。就攀枝花市而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将攀枝花学院纳入省级以上管理,解决好支出责任上划问题。二是将一中、二中、八中、十一中小等义务教育阶段支出责任尽快下划区级承担。三是将三区公安的管理权限下放所在辖区,以发挥区级管理优势。通过这些事权的合理界定和适时调整,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支出责任,厘清事权与支出责任之间的匹配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教育、公安等职能部门更好的尽责履职。
(五)转变支出方式,提高资金效益
明确财政支出定位、转变财政支出方式是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应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对于非经营性、非竞争性领域,要着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对于经营性、竞争性领域,财政资金应坚决退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
在转变财政支出方式方面,一是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逐步健全以产业引导基金、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间接方式为主的财政支持体系,推进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增加投入,发挥财政资金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效应”。二是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不足和社会资本投入无途径的问题,对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基础设施等具有经营性或者准经营性的项目,采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PPP模式建设,在全社会营造使用者付费的氛围,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三是充分运用融资平台公司资本运作手段,采取基础设施专项建设基金等融资方式,募集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以融资平台公司拥有的土地资产及其他资源为还款来源,辅之以政府购买服务所支付的报酬为补充,缓解当前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瓶颈问题。
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方面,一是以支农资金为突破口,在原有因素测算、规划分配、据实据效等分配方法的基础上,创新财政资金绩效分配新模式,对具有特定政策目标、适合市县统筹决策、适用因素测算分配的专项资金进行分配,以增强县区财政的自主调控能力;二是继续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统筹用好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解决专项资金“小而散”的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大部门结余资金清理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腾出更多的资金,重点解决好民生民本和重大项目建设问题,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六)严控政府债务,减少财政风险
政府债务本质是预支未来的税收,是用预期收入解决当期的问题,也是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解决全局性的经济困难,突破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一些“瓶颈”问题,适度、可控、偿债保障全覆盖的政府负债未尝不可。但由于攀枝花市现有债务增长过快、积累规模偏大,地方偿债能力趋于弱化,财政风险正在加大。对此,我们要严控债务规模,防范出现系统性风险。一方面,要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首先,建立和严格执行政府举债审批程序,公开举债额度、偿还保障等事项,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其次,用好债务资金,对地方政府城市建设的规划应当进行充分的论证和严格的审计,将债务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第三,整合现有政府融资平台,防止多头举债。另一方面,要尽快优化债务结构。地方政府拥有大量的优质资产,可以将资产证券化作为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一种可行方法,以更低的融资利率,降低政府的资金成本。同时,要用好债务置换政策,将所有政府债务纳入置换范围,优化债务结构。
(责任编辑:董丽娟)
《财政研究》扩版简介与选题范围
《财政研究》秉持“面向前沿、面向现代和面向世界”的办刊宗旨,从多角度、多层次反映中国财经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新成果、新动向、新经验和新知识。应广大作者与读者需求,自2015年3月版面由多年来的80页扩版至112页(大16开),在提高刊物质量的同时,增加了刊载量。
作为中国财政理论研究成果的专业传播平台,《财政研究》具备学科领域的理论高度和国际视野,着眼于中国财政、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反映财政学学科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瞻性分析,突出学术性、前沿性和创新性。
《财政研究》选题范围包括:财政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财政学科建设与发展、宏观经济与政策、财政管理制度、财政体制、政府收支制度、财政与社会发展问题、重大国际财经问题,等等。
《财政研究》封二、封三和封底可以代为发布相关广告。如有需求请与刊物编辑部联系。电话:010881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