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军
天门市教育局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促进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强大动力。
抓建设,走均衡发展之路。天门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投入原则,把有限资金向贫困农村倾斜,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促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一是实施“改薄工程”。投入资金1.0173亿元,安排农村薄弱学校项目92个,新建和维修教学楼29个、宿舍9个、运动场24个、食堂10个、校门围墙及厕所20个,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19所,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二是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为了让农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市教育局与北京安氏领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投资9800万元,完成校园网信息点布点5047个,新增“班班通”1139套,配备教师办公电脑8681台,装备学生电脑6670台。三是加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实施农村教师“安身”“安心”工程,逐步建设农村周转房,2015年已建设6所。
保就学,施阳光爱心之策。突出精准资助。“要精准滴灌,不要大水漫灌。”市教育局严格按照“不漏一人,不错一个”的原则,组织全市师生走乡入户访贫问苦,精准识别、精准核定贫困学生,建立“一人一档,一年一核,档随人走”的帮扶制度,保证贫困生不会因转校、升学等异动影响资助。2015年对核定的4546个贫困生严格按国家标准减免学费、发放助学金共计1207万元。
实施专项救助。联合市妇联、工商联等部门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志愿者开展“爱心妈妈”“护幼行动”“雨露计划”等爱心捐赠活动,募捐资金20多万元,为“留守儿童”找“爱心妈妈”200多位。资助贫困大学新生,发放资助资金近30万元。设立高中奖励基金。积极与天门籍企业家联系,搭建爱心企业与贫困学生之间的桥梁,在天门中学、渔薪高中分别设立“超明奖学金”“吴茂源奖学金”,每年发放奖励资金20万元。在天门中学、天门市实验高中和天门市岳口高中开办湖北慈善“劲牌”阳光班、“慈缘天长”阳光班、“卓越”阳光班,发放资助基金150万元。
强师资,扶贫先扶智。天门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全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细则》(天政办发〔2016〕13号),市教育局认真落实《细则》,在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生活待遇、教师培训、编制管理、成长渠道、奖扶机制等各个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建立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按照“总量平衡、退一补一”原则,及时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优质教师。2015年全市补充农村教师315人。保障乡村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预算教师继续教育经费。2015年组织农村教师外派培训200多人次。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农村教师津贴标准按高于城区教师绩效工资12%的水平确定,并根据学校偏远艰苦程度,分档次确定具体标准,越艰苦标准越高,重点向教学点、村小教师倾斜。适当放宽乡村教师晋升专业职务条件。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设置向乡村学校倾斜。设立教师奖励基金。每年列支50万元,对优秀专任教师予以奖励,重点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其中乡村教师比例不低于30%。
帮就业,变“输血”为“造血”。突出教育扶贫的“造血”功能,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依托天门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长期性的贫困户(含其子女)免费职业技术培训,并联系相关企业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题。近两年,天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茶学、医护、酒店管理、电子电工、机械等专业累计培训农民工、返乡青年近5000人次,推荐到我市相关企业就业800多人次。参加培训的农户基本达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幸福一家”的目标。贫困户对这种“三包服务”(包上学、包学费、包就业)较为满意,参与积极性较高。
(作者单位:天门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