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宝珠
外公有一件珍贵的宝贝,那是一根红军留下的扁担。他经常拿出这根扁担给我们讲有关红军的故事。外公与红军有着特殊的感情。外公一生行医,曾救过红军战士的命,在战火硝烟中与红军结下了深厚情谊。
这根扁担是红军长征经过广西湘江渡口,战士们为感谢外公熬药治伤治病之恩而留下的。1934年11月,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与国民党军队苦战五昼夜,那时候岁暮天寒,很多战士得了寒病。外公白天上山采草药,晚上整夜熬药,悄悄地帮红军医治。那些日子,外公共救治过100多位红军战士。战斗结束后,红军转移,他们没钱给外公支付医药费,但一心想感谢外公的救治之情,就把一根挑行李的扁担,交在了外公的手上以作留念。
在长征的历史上,过广西的这一段虽然短暂,但却是非常关键的一段。英勇的红军将士在突破国民党30万大军的堵截后,以损失4万多人的代价,彻底粉碎了敌人妄图全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胜利突破湘江,走上北上抗日之路。
外公的这根扁担长约130厘米,宽约6厘米,选用上等的竹子制作而成。这根扁担中间厚,两端薄,修长而匀称,上面铭刻着两行字,一行是“红军万岁”,一行是“打倒土豪”。扁担两端微微上翘,那弧度恰到好处,由于岁月与风雨的磨砺,使它通体褐里透红,油光闪亮。见到这根扁担,无论是行家里手,还是初涉农活的门外汉,无不为这简单与完美的结合而赞叹不已。
红军离开后,外公经常想起他们。这根扁担,就成了外公最珍贵的传家宝。外公对扁担的爱惜是众所周知的,谁若是用他的扁担,必须当着他的面,扁担不能离开他的视线。外公觉得这根红军留下的扁担,是他行医生涯最大的荣耀。他时常抚摸扁担,眯虚着眼睛,脸上流露出满足的神情。
这根扁担记载了红军长征的艰辛,见证了那场悲壮的历史,时刻提醒着我们,长征精神要一代代传下去。
枕头里的秘密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第二高级中学 陈金丽
祖父是一名老党员,他特爱管闲事,东家闹矛盾了,西家发生纠纷了,他都要管一管。我们村大多数人都很喜欢祖父,我却一点儿也不喜欢他。
小时候的我觉得祖父有点傻。那年县里分指标去工厂,我祖父却把名额全部给了别人。为此事,大姐、二姐没少和祖父闹,但闹没用,祖父决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还有一次,县里让推荐有学问的人上大学,我祖父推荐了别人,却把有学问的叔叔晾到了一边。因这事叔叔好长时间不和祖父说话。祖父还得罪了姑姑,他不让姑姑把队里的小磨香油带回婆家,气得姑姑大哭一场。
在我们家,祖父可谓“众叛亲离”,但祖父似乎并不在意。他常对我们说:“你们急什么?我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们了,在枕头里放着呢,等我死后,你们再打开。”
既然祖父把最好的都留给我们了,我们也都原谅了祖父,毕竟,在他的心里,还是家人最大。但不久,祖父又得罪了我母亲,他把我父亲捎来的一块棉布、一顶蚊帐送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要知道,那时候的蚊帐是稀罕物,祖父如此自作主张,让母亲大为恼火,说祖父眼里只有别人,没有这个家。
祖父不恼,仍笑眯眯地说:“我眼里有你们啊,我把最好的留给你们了,在枕头里呢。”祖父枕头里到底藏着什么,我们都想打开看一看,但我们都害怕祖父,不敢打开看。
祖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姑姑孝敬他,有次给他买了只鸡。姑姑前脚刚走,祖父就把鸡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本想尝口鸡肉的我连鸡骨头都没啃上。
我们家人如此“讨厌”祖父,但在村民眼里,祖父就是村里的包公,正义善良。每每过年的时候,村里老的少的都会给祖父拜年。用村民的话说,谁没受过祖父的帮助呢?
祖父这辈子,为村里付出太多。祖父死后,全村男女老少都来祭奠祖父,他活在村民心里。
埋葬完祖父,父亲按照祖父的遗嘱打开了枕头,发现祖父的枕头里有一张泛黄的纸,只见上面写着:“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好好对待别人,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不愧党员的称号,希冀我的家人能牢记这句话。”
同样是党员的父亲惭愧地低下了头,母亲也低下了头。
祖父离开了,但父亲记住了祖父遗留的那些话。他开始不遗余力地为村民办事,成了村民口中的好干部、好党员。
人生有爱不荒凉,我会永远记住枕头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