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对流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

2016-10-18 01:22郭秀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三门峡4720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流通物流经济

■ 郭秀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河南三门峡 472000)

物流管理对流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

■ 郭秀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三门峡472000)

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流通业已经切实转变为一种先导产业,从这个层面来看,有效促进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鉴于此,本文基于流通经济增长的视角,从理论角度审视了流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接着探析了我国商品流通增长方式的现状,并明确了物流管理水平对流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着眼于流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视角,从多个方面探索了物流管理水平的优化策略。

物流管理流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作用

引言

21世纪的经济是流通主导型经济,处于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的流通体系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流通规模逐渐扩大,而流通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不断提高。但是,认真审视我国流通经济的发展可以发现,其在具体的经济增长方式层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以传统的“粗放式”增长为主。对于多数流通产业而言,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会严重弱化自身的竞争能力,最终制约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积极推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从战略发展层面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提出的要求。

现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切实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流通经济的发展亦是如此。针对我国流通业的发展,转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其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环境下的一项重要任务。“流通已经从末端产业转变为先导产业”,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优势,如物流管理等,积极推进我国流通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变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流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分析

“经济增长方式”这个概念是从前苏联传入我国的,从时间上看,它是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传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是“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在此之前,“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在我国的经济学领域出现。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时我国却针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经济的低效率增长,做过一定程度的研究和分析。此后,建立在“经济增长方式”概念的基础上,我国相关领域的学者又进一步就这个问题展开探索,并在理论层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不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审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后,这个概念才被广泛认可并得以使用。从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来看,它实质上就是一种资源的利用方式,其中涵盖了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分配、组合等。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经济学范畴,并且会与多种经济因素具有密切的关联,如生产力水平、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战略等。从现在经济研究的角度来讲,普遍认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类型,即集约型和粗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增加资金、资源投入为手段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而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手段的经济增长方式则属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流通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济效益的实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从经济增长的两种方式来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会对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压力,处于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下,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流通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总趋向。商品流通增长方式所涉及到的因素有很多,如流通发展战略、流通体制、国民经济生产力水平等,并且它体现的是对各种经营要素的合理使用。如果基于流通要素投入的视角,同样可以将商品流通增长方式分为两种形式:集约型和粗放型。首先从集约型的商品流通增长方式来看,它主要以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坚持的中心是“流通经济效益”,过程中利用到的手段是“增强各种要素的使用效率”。而粗放型的商品流通增长方式则形成了与其相反的发展趋向,在这种方式引导下,实现商品流通增长的主要手段是:提升对商品流通资本和人力等要素的投入。这种商品流通增长方式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并且所需的费用比较高。

深入探析我国商品流通增长方式现状

(一)基于流通企业的角度:数量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并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国多数流通企业的经营范围是在本地区,而在这种经营范围的影响下,那种“全国性的大零售企业”的数量就明显不足,流通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也难以企及国际化水平。针对我国多数流通企业的经营范围,其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这种地域性特征进一步限制了我国流通企业的发展空间和经营规模,从而对其整体资产规模形成一定程度制约,约束着我国流通企业的快速扩张能力。

从实质上来说,如果一个企业的发展规模过小,那么相应地,这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其综合实力与一些发展规模大的企业相比,也会明显不足,进而带来市场占有方面的劣势。对于那些普遍存在“小而散”特征的物流企业组织来讲,其在整体发展层面也会处于弱势。此外,就我国流通企业的发展而言,在其组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企业也是难以有效迎合大生产发展要求的。并且,在众多小规模流通企业泛滥的情况下,流通资源的配置效率也会明显降低,而这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利益,彼此之间也可能实施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进一步扰乱流通领域的秩序,不利于流通经济的发展。

(二)基于流通企业管理水平的角度:呈现出严重的粗放现象且管理水平低下

对流通企业而言,为了更好实现流通经济的增长,企业需着眼于长远发展的利益,克服自身的一些短期行为,有效避免那种以“眼前利益”为主的营销方式的建立,从而促进企业自身经营能力的提升。以某市物流企业为例,2014年时,某市主要仓储资源约为13.94万平方米,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某市对这些仓储资源的利用率不是很高。重要的是,一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库存成本大幅度增高,这些因素有:分散库存、重复库存等。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占用资金增加、库存环节增多等,某市流通企业的经济增长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此外,从物流企业内部的配置来看,很多设备都是比较落后的,对于那些拥有众多设备的经营组织来讲,其在设施的利用层面,又明显呈现出利用率低的趋势。某市拥有的各类货运车辆以及运输船舶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分别是:26997辆、4890艘。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这些可动用资源的闲置率太高,而且彼此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竞争现象。以生产的总成本为准,很多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所占据的比例一般是在20%以上,其中体现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资源浪费。在拥有一定运输设备的情况下,如果内部使用率很低,那么物流企业的发展也会严重受阻。

(三)基于流通产业发展形式的角度: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且科技含量低

通常而言,在传统发展方式的影响下,我国流通业选择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具体的流通活动中,这种发展方式倾向的是手工劳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技术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对流通产业的科技投入,受此影响,我国流通产业的科技含量很低。具体以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为例,其中凸显出来的科技含量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手工作业是仓储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物流国际化标准建设滞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缺乏一定的安全性,同时也缺乏相应的交通运输设施,物流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王维娜,2016)。此外,我国流通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信息化程度偏低的现象,信息流通的不畅进一步对流通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如流通成本上升、流通效率低下等。并且,从相关的数据调查可以发现,站在我国流通企业的发展角度,基本实现电子商务的流通企业并不是很多,而与此相对应的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也不是很乐观,企业信息化投资力度不够,在平均水平上,与一些国外大企业的差距太大,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物流管理水平对流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

(一)物流的时间价值

从流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角度看,提升物流管理水平所体现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就物流的时间价值而言,它主要是利用相关的时间差来创造所需要的价值。其中,这里的时间差存在于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一定程度上,时间差的存在可以为物流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创造一定的发展空间,物流企业通过改变时间差,可以为流通经济的增长创造一定的价值。具体来说,改变时间差体现出来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有效缩短了物流时间,并且物流的损失度和消耗度也可以降到最低,而在此基础上,商品的流通速度也会随之提高,因为受到时间差改变的影响,商品流动资金的周转率也得到了提升(崔玉蕾,2016)。另外,物流是一种以“时间”为限制的特殊经营活动,在此过程中,特定商品是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被运送到指定地点的,而这也是提升商品流通效率的一个有效方式,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流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立足企业资金周转率的发展角度,发达国家商业企业可以达到每年20多次的频率,而我国商业企业每年10次的频率都难以达到,与此相对应,商业企业的利润率也难以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物流的场所价值

物流的时间价值着眼于商业企业利用时间差来创造价值,而相应的,物流的空间价值着眼于利用空间距离来创造一定的价值。针对一件物品,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并且在很多情况下,物品的供给者与需求者所处的场所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对于物流企业来讲,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改变这种场所差别,并以此为途径,进而创造出来的价值就叫做“物流的场所价值”。物流场所价值的创造是需要经过一定过程的,从物流环节的角度来看,通常情况下涉及到的程序有:装卸、储存、运输等。物流各个环节的流通都会牵涉到一定的流通费用,当前,我国一般工业品的出厂同样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例如从出厂,然后经过不同的物流环节:装卸—储存—运输,最终抵达消费者的手中。而对物流企业来讲,流通环节越复杂,其所耗费的物流成本就会越高,而经过调查可以发现,上述各个流通环节的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并且一些特定产品的流通费用还会相对高一些,如水果、蔬菜、某些化工产品等,有时会达到70%(冯英歌,2015)。但是,具体到一些特定产品的流通环节,其将多数的时间用到了储存、装卸和搬运层面,如我国汽车零配件生产,这个时间比例达到了90%以上。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超过20%,远远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的物流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创造更高的物流场所价值,就需要以技术为手段,坚持创新,适时引进一些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

(三)物流的流通加工附加价值

从对流通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除了上述的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外,物流的流通加工附加价值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物流企业树立了新的发展理念,逐渐将视角集中到自己的优势层面,并以此为发展依据,进一步从事相应的补充加工活动,在此基础上,进而形成劳动对象的附加价值,以此为参考,进一步有效提升商品的附加价值,最终实现流通经济的增长(马勇,2015)。对此,一些物流企业在具体的流通加工过程中,要切实结合技术进步等因素,认真研究减少包装的运输技术,并通过各种集装、专门装运等方式来实现并最终达到降低包装成本的目的。

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的优化策略

(一)整合中小型物流企业——以连锁经营的方式为主

物流管理对流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流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视角,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物流管理水平来实现流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此,物流企业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创新自身的经营方式,尤其是针对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要积极引入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从而有效实现物流企业经营和组织方式的转变,以集约化为发展趋向(何黎明,2016)。从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角度来看,它是组织众多中小型物流企业以“连锁经营”为形式,并将其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然后结合一定的物流管理要求,借助相应的发展方式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发挥不同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联合优势,提升协调运作的效率,进一步扩大物流市场覆盖面,最终实现规模效益的提升。此外,单纯从中小型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的角度来看,要想取得有效的发展,还需要突破一些所有制的界限,以及相关行政系统、行政区域的分割,从而很好构建一个社会化的物流网络,最终实现流通经济的发展。

(二)强化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要想进一步提升物流管理水平,还离不开对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从而建立并完善物流基础配套设施,增强我国流通物流企业的配送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例如可以以一定的方式节约成本,打破地域界限,远距离配送物流等。强化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还需要积极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借助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减少各个流通环节中的费用,提高各环节能力的利用率,实现成本优势。除此之外,还要促进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处于信息时代,我国的物流产业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发展的有利条件,积极打造流通物流网站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交流,为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效获取高效、准确的商贸物流信息奠定基础(王健等,2014)。从收集的相关数据来看,世界500强企业中,认为需要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来经营物流业务的并不在少数,其数量已经达到了70%。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很好利用电子商务高效快捷的优势,再辅以相应的物流计划和运送手段,最大程度地提升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

(三)促进科技含量和流通效率的提升——推动物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就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来讲,科技创新是其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因为在科技创新意识的引领下,我国物流产业的服务品质以及精细化管理会得到良好的实现,从而推动我国物流产业的持续良性发展。结合新时代背景来看,处于新的经济发展状态下,各种信息技术不断涌现并得以有效利用,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受到这些信息技术的驱使,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有了可能,而相关的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借助这一发展优势,最大程度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水平(曹翠珍,2015)。在此条件下,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还需要着眼于物流技术的研发以及物流运输装备的升级,积极促进我国在物流运输方面的多式联运发展。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它们需要在各种政策的鼓励下做好创新与研发工作,并以物流市场的发展需求为依据,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实现物流新技术的有效运用。此外,还可以借助新形势下的新的发展条件,迎合物流发展的趋势,参与到物流需求的管理活动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并积极开发新产品。

(四)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双赢”为目的——导入供应链管理

处于现代化经济发展环境下,很多物流企业着眼于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对单个企业生产率予以高度重视,因为这种意识的发展对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与单个企业生产率的重视相对应的是生产加工过程本身的技术方法,考虑到一些因素的存在,物流企业对生产加工过程本身的技术方法的重视程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结合现实发展的情况来看,全球化大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些物流发展企业要想最大程度地做好所有的业务,就需要把握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要联合其它上下游企业,并进一步将这些企业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将它们导入供应链管理,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业务之间的联系,然后最大程度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迎合新的发展趋势,适应新的竞争环境(陈俞宗,2015)。在将企业导入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企业还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共赢机制。从实质上看,“信息共享”是企业之间供应链关系建立的一个关键,其中还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流的构建。对一些物流企业而言,“从供应链整体出发”是导入供应链管理所需要把握的一个重点。供应链上的企业需要坚持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结论

总的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物流管理对流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方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通常情况下,“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两种表现形式。长期以来,在各种传统因素的综合下,我国商品流通增长方式也是以“粗放型”为主,严重阻碍着我国流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当前,从我国商品流通增长方式现状来看,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流通企业管理水平低下、流通产业科技含量低、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等。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流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物流的时间价值、场所价值、流通加工附加价值三个方面。对此,从流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角度来看,相关企业可以以提升物流管理水平为手段,最终实现流通经济的增长。

1.王维娜.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模式的革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2.崔玉蕾.区域物流能力对商品流通格局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6(4)

3.冯英歌.基于VAR模型的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5)

4.马勇.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流通经济学理论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5(26)

5.何黎明.我国物流业“十二五”发展回顾与“十三五”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6(3)

6.王健,范月娇.我国物流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检验与分析——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J].中国流通经济,2014(7)

7.曹翠珍,赵国浩.区域物流发展、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5(2)

8.陈俞宗.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研究[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5,34(14)

F252

A

郭秀红(1980-),女,河南三门峡人,管理学硕士,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流通物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