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博物馆馆藏画像砖内容及特色分析

2016-10-18 12:05王建荣
丝绸之路 2016年18期
关键词:画像砖瓜州河西

王建荣

(瓜州县文物局,甘肃瓜州736100)

瓜州县博物馆馆藏画像砖内容及特色分析

王建荣

(瓜州县文物局,甘肃瓜州736100)

作为古代中国传统的一种建筑及装饰材料,画像砖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特点和深厚的文化韵味,是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阳刻线条、阴刻线条、浅浮雕等相结合,可用模型印制为素面或彩绘,也可直接在素面青砖上直接彩绘作画。本文以河西较具代表性的瓜州县博物馆馆藏画像砖为例,分析河西汉代、魏晋、唐代古墓葬中画像砖的内容及特色。

瓜州;古墓葬;画像砖

甘肃河西境内,汉、魏晋、唐时期墓葬出土的模印画像砖、彩绘画像砖及砖雕,在其艺术风格上,既有对汉代画像砖艺术的继承,又有其自身发展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汉晋及隋唐砖画艺术的风格体系,成为一种特定地理环境、区域环境下的独特文化现象。瓜州县博物馆馆藏画像砖类型较丰富,共计213件,几乎涵盖了河西画像砖类的所有类型。其题材类型主要有画像类和花纹类。画像类包括辟邪祥瑞、人物和动物题材;花纹类分为植物类、云纹、火焰纹、几何纹等。彩绘画像砖多为长方形,一般饰于墓葬照壁或墓室四壁中部,画面主要反映墓主人生前地位、生活环境、需求喜好和当时的民族习俗以及死后同样衣食无忧、信使侍女成双成对、鞍前马后的侍奉等画面。这种祈福祝愿、追求吉祥幸福或远避灾疫邪恶的画面,是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庶民百姓的普遍心理。模印画像砖多为铺地方砖,部分为墙壁装饰砖,其纹饰非常丰富,多种纹样常配合使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模印画像砖是以雕刻出图案的制砖坯模型,填入泥坯脱模阴干成型,入窑烧制而成,再拣选精美完好的模印砖使用。①此种模印砖砖坯模型可重复使用,一般一砖即一个完整的图案。

瓜州县博物馆馆藏彩绘画像砖绘制精美,线条流畅,笔法精湛,画面刻画细腻,概括性强,具有独特的西部多民族绘画地域风格。从绘画线条笔法和对所画对象简单几笔的概括手法来看,当时已有专门的社会服务团体,画师就是其中重要的成员之一。在一块块了无生机的青砖上,画师们通过倾听、了解,极力表现墓主人生前所生活的环境、喜好或死后的祝愿祈福等等,绘制在青砖上,内容十分丰富。

在汉代、魏晋时期,河西地处内陆西北边缘,地广人稀,游牧民族居多,农业和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圈养家畜和狩猎野生动物也是百姓谋生和上层社会享乐的一种方式。牛、马、羊、兔子等动物的出现,墓主人生前喜爱,或养或吃,说明早在1800年前,河西地区人们生活之中已有这些动物。牛、羊、兔肉现今都是美味,而在当时落后的生活条件,原始的圈养和捕猎技术下可想而知,必定是奢侈品;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解这些动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与人们的关系。这些实物为我们研究古代人们生活环境、饮食起居、民族风俗等方面提供了详实的影像资料。

瓜州县博物馆馆藏模印画像砖是东汉以后最流行的题材之一,工艺简单,制作较粗,较为拘谨且带有图案化作风,但突起的阳线质朴、简洁,展示给人的是沉静富丽的美感。砖面纹饰鼓起,略有高低,疏密有致。图案造型圆润流畅、生动逼真,立体感很强,呈现出浑圆、柔和、阴阳分明的浅浮雕效果;纹饰疏密处理得当,内外层次界限分明,对称平衡中蕴含着气韵,给人以整齐、稳定、庄严的感觉。②其制作工艺一般分为雕刻坯模、填泥脱坯、入窑烧制和施彩设色四道工序。做坯模时,先选一块与所需砖大小一样的方形或长方形木板,在木板上勾勒出墨线画稿,用雕刀刻成阴线模板,经过细致打磨后在模板四周加上木质边框,就成了坯模。与制作普通砖一样,在坯模中填入和好的泥浆,夯实反扣脱模,就形成了凸线条图像的模印砖坯了。待砖坯阴干后,入窑烧制,精选合格的砖,有的再施彩设色,就成了精美的印模画像砖。

瓜州县博物馆馆藏砖雕彩绘纹饰砖工艺简单,制作粗糙,一般以长条素面青砖或方砖为坯,在平整的砖面上勾勒出图案画稿,再用刻刀等工具阳刻出图案,一般图案都比较简单,凸起的阳线粗宽平整,再饰以黑红等颜料,有较强的概括性。

现精选部分彩绘画像砖、模印画像砖、砖雕分析如下:

西晋彩绘兔画像砖(图1),1997年6月踏实墓群二号魏晋壁画墓出土。砖呈长方形,长31厘米,宽15.5厘米,厚5.3厘米。砖白灰抹面,彩绘一只兔子,呈卧姿状,体态肥硕,眼睛圆睁,两耳高耸,尾巴翘起。③其绘制精美,动物造型准确生动,用笔简练,形成了其特有的粗放古拙地域风格。

图1

西晋彩绘人御牛车图画像砖(图2),1997年6月踏实墓群二号魏晋壁画墓出土。砖呈长方形,长31.1厘米,宽15.7厘米,厚5厘米,白灰抹面,彩绘一头牛拉一辆篷车,牛身旁有一赶车人。牛昂首右前蹄抬起,似在前行,双角向内弯曲,眼睛圆睁,目视前方,车辕过牛身搭到牛肩部,拴牛缰绳一头穿过牛鼻打结,另一头向后延续到车上;牛车轱辘有车轴、车轂、辐条、车辋等物件,牛车上方有车帷幕、骨架等;赶车人在牛的另一侧,高举一只胳膊,手拿鞭子,似驱赶牛车快走。画面绘制精美,生动形象,线条流畅,笔法精湛,具有很强的写实风格,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出行的一种交通工具或运输工具,对研究我国古代西北与内地车、舆的发展及演变有着积极印证作用和参考价值。尤其是1800多年前,人们拴牛缰绳一头穿过牛鼻打结的方法,现今河西农村还在沿用,只不过把穿牛鼻子的绳子换成了铁环或小铁棍,称牛鼻环或牛鼻棍,便于更好地控制牛。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这对于研究古代河西人们对牲畜的管理以及牲畜笼头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实物参考价值。

图2

图3

唐代模印卷草莲花纹铺地方砖(图3),1995年5月锁阳城墓群一号唐代墓葬出土。砖呈方形,边长37.5厘米,厚6.5厘米。砖面有两个同心圆,小圆正中饰一颗大莲子,外均等分布八颗略小一点的莲子,小圆外大圆内饰对称卷草莲花纹,大圆外又饰对称卷草莲花纹;砖面纹饰鼓起,略有高低,疏密有致。方砖图案造型圆润流畅、生动逼真,立体感很强,呈现出浑圆、柔和、阴阳分明的浅浮雕的效果;纹饰疏密处理得当,内外层次界限分明,对称平衡中蕴含着气韵,给人以整齐、稳定、庄严地感觉。说明隋唐时期,莲花备受人们推崇,建筑、装修、器物也都有莲花图案。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自古就被文人看成是清高脱俗的品格象征。墓室内出现莲花纹铺地方砖,除了装饰作用和显示墓主人的富有外,还带有浓郁的佛教色彩和足踩莲花、莲台等修行成佛的民俗追求。④

图4

方砖纹样的选择体现了古代工艺大师的喜好和想法以及当时的流行时尚,从简单的点、线、圆构成的对称画面看,给人以流畅圆润的感觉。画面繁缛精美,在唐墓铺地方砖中独具代表性,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图5

唐代模印莲花纹方砖(图4),2006年9月锁阳城墓群早期被盗墓葬抢救性发掘出土。边长32厘米,厚6.4厘米。整块方砖造型是一朵盛开的莲花,中心饰一颗大莲子,外均饰八片荷花花瓣。砖面图案简洁质朴,线条饱满,呈现出阴阳分明的浅浮雕效果。模印砖上的精美纹样,从简单、抽象的几何图案到繁复的人物、动物、花卉图案,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多角度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丰富多彩的地域民俗文化和生活。⑤

魏晋雕刻彩绘菱格纹、钱串纹砖(图5),2007年3月十工山魏晋墓群十二号墓葬出土。砖呈长方形,大小相等,边长32.4厘米,宽16.5里面,厚5.4厘米,为墓室墓壁装饰砖。雕刻彩绘菱格纹、钱串纹砖,多为反映墓主人死后希望灵魂升天,保佑他的幽冥生活平静不受打扰,丰衣足食、吉祥顺畅等心理。反映了当时特有的民族雕刻、绘画地域风格,对研究魏晋时期西北边牧地区的文化发展、演变进程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以上所有画像砖反映的都是一定历史时期老百姓最朴实、生动的现实生活,是研究、发现和探究及佐证这一时期历史文化有力的实物资料。

[注释]

①②③④⑤吴新荣:《酒泉出土印模铺地方砖鉴览》,《酒泉日报》,2013年12月3日。

[1]李春元.瓜州文物考古总录[M].香港:香港天马出版社,2008.

[2]高生荣,康付明.瓜州史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

K879.44

A

1005-3115(2016)18-0031-02

猜你喜欢
画像砖瓜州河西
瓜州的“大地之子”
更 正
北宋演员画像砖四人组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新莽时期“函谷关门”画像砖研究
南阳汉代画像砖墓的渊源及其影响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西夏佛教艺术中的“家窟”与“公共窟”——瓜州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构成再探
瓜州养路忙——甘肃省酒泉公路管局瓜州公路段集中整治路域环境
升级版河西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