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写作要善于从细节摄神

2016-10-17 17:41林高明
江西教育B 2016年7期
关键词:语气细节心灵

林高明

我们常说为人处世要“大处着眼,小处着笔”,然而,人们在世事尘扰中已经习惯了好“大”喜功,抓“大”放小。在大家的思维方式中,大与小成了一种不得不厚此薄彼或弃彼取此的割舍。其实,正如古人所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万事万物的“大”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构筑而成的:小中见大,积小成大。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善于从细节入手,只有细处求细,才能精益求精。

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写童年,结果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非常可怕。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细节的艺术慢慢从生活中衰退,从心灵中退场。同样,细节的描述也从文字作品中慢慢流逝——我们只读到干巴巴的说教、硬生生的宣传、冷冰冰的“道理”……

翻阅许许多多的教育杂志及书籍,不无遗憾地看到:在宏言大词浩浩荡荡的汪洋大海中,一些真实的细节、细腻的感觉被淹没了;在抽象概括的理论与思想的狂轰滥炸中,一些生机、鲜活的小情小思灰飞烟灭了——呼啸而过的“高铁”,毫不留意身旁的小花小草,甚至毫不留情地碾压成泥。也许,宏大叙事及严谨的主张如同高堂深院,巍峨耸立,令人仰望。而细节则是闲花野草,令人回味。堂屋的高伟如果失去了花草的映衬便缺乏生机,花草常常是深藏在宏伟建筑中的“诗眼”——活不活在它,美不美在它,灵不灵在它。一篇精彩的小说,未必有精彩的情节,但一定有精彩的细节。缺乏细节,就是缺乏细心,甚至就是缺心眼。生活如此,教育写作也如此。

伟大的教育家,往往是细节大师;伟大的教育作品,常常是细节的艺术。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们好》一书中提到他是怎样成千上百次地练习怎样说好“孩子们,你们好”这句话。他是这样描述的:我要对孩子们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呢?这句话我早已想好了,“孩子们,你们好!”“我们的预备班有170个学日,我将有多少次跨进教室,将有多少次向孩子们说这句话。然而,问题不在于这句话本身,而在于我将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有怎样的表情?不用说,我的语气应该是和蔼可亲的、慈祥的、令人愉快的,我的面部表情也应该是这样的。似乎这都是一清二楚的事,可是实际上能否真正做到这样,我仍然没有把握。我对孩子们说这句问候语总觉得不满意:有时过于严肃、死板;有时声音太高、故意做作;有时(我羞于承认)应付了事。也许,不值得绞尽脑汁去思考这种几乎觉察不到的问候语的语气?也许这里没有任何教育学的问题可言?难道我每天怎样向孩子们问好有那么重要?”问候语的特殊语气——令人好感的、和蔼可亲的、慈祥的,激起精神振奋、学习快乐和交际幸福的语气,怎能不值得被看做是培养人对人的爱和信任、期望的一种手段呢?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心灵的雕刻,是教育艺术家的匠心与艺术所在。

细节是深藏在文字中的一粒粒种子,当它撒播到读者的心田时,便葳蕤生长,花香果硕。在我看来,缺乏细节,就缺乏一种潜入内心与触抚他人内心的艺术及敏感;缺乏细节,就缺乏一种深刻的感动,缺乏一种美丽的思想。在教育写作中如果没有细节,就缺乏一种深沉的、抵达人心、启发灵智的力量。

也许教育教学的道理往简约处想,就是大道至简,就是简简单单,没多少纷繁复杂。只是“理一分殊,月映万川”,在具体的情境中、具体的生命遭遇中,它呈现出千姿百态。在具体的践履中,它是妙入幽微的。而对于教育教学的探索,如果仅止于总体的、概括的认识,毕竟还显得粗枝大叶,显得与具体实践难以交融。不少教育教学写作总是泛泛而谈、人云亦云,没有令人心眼一亮的想法与做法。细节,看起来如同细枝末叶、微不足道,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枝叶,无法培植起思想的参天大树。细节的细就在于心细如发: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写人所未写。可以这么说,你对教育的爱有多深,对教育的理解有多深,你的心就会有多细,你对教育细节的留意与描述就会有多在乎。

在教育教学表达的过程中,如果教育教学经过修枝剪叶之后,只剩下面无表情、机械刻板的一问一答式的对白,没有丰富多腔的语调,没有轻重缓急的语气,没有神情毕肖的描绘,更缺乏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描绘,所谓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主体地位”这些理念在如此对白中将变得虚无缥缈。教育教学写作的细节就在他人忽略的地方认真用笔,便可以以一当十,意味无穷。细节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就在于细处摄神,细处有细心,细处有细腻,细处有细致……

我们在教育教研过程中不断地听课,总会有一些激动人心的课堂细节缠绕心间,总会有一些让人警醒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我们感慨良多,总会有一些鲜活生动教育教学细节让人拍案叫绝……回想我听过的上千节课:总有一些特别温暖的眼神;总有一些特别温存的手语;总有一些特别温馨的气氛;总有一些特别温情的语调……同时,也有一些特别让人寒心的讥嘲;一些特别令人痛心的粗暴;一些特别叫人恶心的作秀;一些特别使人揪心的环节……碰撞、矛盾、回环、复合、交融成我美好的课堂追求与理想。不断地沉潜、不断地积淀、不断地建筑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理想与智慧。在我看来,许多教育教学真正的意义与旨味便潜藏在这些鲜活生动的细节之中。

细节关连着细心。每一种有吸引力与震撼力的表现,都是一颗心的舒张,而心的每一次细微的搏动与变化都会展现在文字一笔一画的纹理中。用心浸润过的言词才具有慰贴人心、发人深省的韵致与神力。

生命及成长的奥秘就像上帝造人一样神秘莫测。教育最本质的定义就是发现生命成长的奥妙并力所能及地助长生命的升华。富有使命感与力量感的教育写作一定是指向心灵的成长履历,指向生命变化过程的行迹,指向教育如何影响生命的成长、走向及速度……总之是指向人的复杂性,就像法国著名哲学家莫兰所说:“理性的和无理性的、既能节制又会过激的存在;受制于强烈的和不稳定的情感,他微笑、欢乐、哭泣,但也知道进行客观的认识;这是一个认真的和精于计算的存在,但也是忧虑的、恐慌的、享乐的、陶醉的、痴迷的存在。”教育及写作要探索人及生命成长的复杂性与微妙性,唯一要做的就是回到细节,回到每个个体生命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回到捕捉个体具体的瞬间感受及稍纵即逝的反应。可以这样说,教育写作缺乏细节就像微笑缺乏意义一样乏味而无聊。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可以说是通过对无数“令人着迷”细节的捕捉与描绘,通过对无数“意味深长”细节的凝视与沉思,然后顺其自然地生长出来。也许,许多人的文章是写出来的,而我坚信,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是“长”出来的。他生长的基础就是实践为他提供了沃土,成千上万个真实的故事与案例激发了他。比如他在著作中写道:“通往儿童心灵的道路要靠友谊,靠共同的兴趣、爱好、感情、感受来铺设。我能举出几十个实际例子,来说明那种看似最难接近和最不开朗的孩子只是由于我和他因同一项活动或者同一本书、同一场游戏、同一次旅行而高兴、而激动,才向我敞开了心灵。”那么这段朴实而富有诗意的感悟,通过什么来描述呢?他举了这么一个细节,让我们深为触动:教育大家、教育大师的“大”就在于以“小”见“大”。

当一个教育者能在目光中传递其教育学,在目光中构筑一种心灵的对流,并丰富彼此的善意与美好,这就是教育的诗人与艺术家。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为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做于易,天下大事做于细。细节连着细致。细致是一种细密周全、无微不致的思虑。其主要的特征就是在许多人“百密一疏”的时刻,他则是密不透风,严严实实……细节是描述“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描述彰显生命个体“心灵史”的一瞬间,细节关注的是成长过程中心灵的悸动和挣扎,是讲述生命个体“思想史”的那一刻:关注教育过程中思想的搏斗与矛盾;细节就是描述“内外不一致”的不经意的呈现;细节就是定格习惯成自然的言行的背后散发出来的内心信息……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 刘伟林

E-mail:1780724227@qq.com

猜你喜欢
语气细节心灵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注意说话的语气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唤醒心灵
细节取胜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