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任辉 王慧 许德友
地处赣南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的会昌实验学校创办于2000年,现有76个教学班、5000多名学生、280多名教职工,是赣州市最大的初中建制学校。学校在建校之初实施名师优生战略,教师从全县学校精选,学生也从全县择优而来,办学条件虽比较艰苦,但教学质量在全县独占鳌头。近几年来,学生按片区入学,县城所在镇文武坝镇的大部分农村学生被划分到实验学校,学校失去了办学之初的优势。尤其是2008年,文武坝镇一所有1000多名学生的农村初中撤并到会昌实验学校,学生数由原来的2000多猛增至4000多,最高时达到5400多人,学校规模达到极限,其中很多是农村留守学生。教职工由100多人,增至近300人,每年新增的教师基本上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这些都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失去了原来的名师优生的优势,面对5000多名师生的庞大“航空母舰”,学校如何管理和进一步发展?2010年9月,时任会昌县教育局分管教学教研的局领导刘旭东通过校长公开招考,走进了会昌县实验学校,成了该校新一任校长。“没有名师不怕,名师可以培养;没有优生也不是问题,只要启发得当,学生身上的优点就能被发掘。”刘旭东校长的心中一直抱有这样一个信念。
教育是具体的,没有实际内容的教育无法深入人心;教育也是相对单一的,太过宽泛,总想着胡子眉毛一把抓,影响就会大打折扣。刘校长心中思忖着,他在寻找一个“支点”,一个能有效推动全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找到一个支点,就找到一个世界
写作能力是学生重要的综合素质之一,作文教学水平的高低能反映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况,同时也能促进阅读教学的提升。这是刘旭东多年教育工作的深刻体会。搞课改,他首先将目光放在了作文教学改革上。传统作文教学是先导后写,先命题后写作,并且这些命题往往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学生很难写出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命题作文。2011年11月,在一次赣州培训会上,刘旭东结识了随笔化写作教学改革的发起人成浩老师,立刻被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崭新理念折服了。他回到学校,马上组织学校有关教师进行讨论,讨论当中,大家一致认为:随笔化写作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学生的写作潜能,实现真切、自信、个性、畅快的表达,让学生的写作回归本真。而在刘旭东看来,随笔化写作教学让学生找回了自信,张扬了个性,这当中的意义是非凡的,它将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无限的动力和无穷的活力。2011年11月30日,刘旭东邀请成浩到会昌实验学校指导,正式开启了会昌实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在成浩的指导下,学校确定了“先部分教师进行实验,再全校全面推广”的课改策略。让一部分接受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先加入课改实验。同时也鼓励所有语文教师与课改实验老师一起听课、评课。也就是在听课、评课的思想碰撞下,越来越多的老师产生了兴趣、获得了成长,他们都纷纷要求加入到课改的队伍中。为了改变学生“谈写色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局面,学校把传统的作文本改为随笔本,让学生随时随地、随心随意地写文章。学校要求学生定期整理随笔本,把自己近段时间最得意的随笔编入个人作品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重拾信心,体会写作的乐趣。传统作文批改方式是教师批注,作文批改完后常常会被束之高阁,读者范围很小,基本上就是任课教师一人。学校对作文批改方式进行了改革,采取一写三读、一写三评的方式,按照“从随笔中来,到随笔中去”的原则指导学生修改。对学生的日常随笔根据字数、质量等标准进行计分,达到一定的等级给予相应的表彰。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学校还不断创设条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每个班建立了图书角,学生自带图书,交换阅读;学校购买了大量图书,放至学校图书室,开设阅读课;学校与会昌县新华书店联合开办了一个占地300平方米、设施先进、宽敞明亮的校园书店。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师们又面临着一个新问题——怎样将随笔与作文考试相结合。学校按照考试作文中要用的随笔的数量划分为一篇成文和多篇成文,即运用一篇随笔或者多篇随笔成文。一篇成文通过看、收、剪、刻四个步骤来完成,多篇成文通过连缀式、对照式等方法来完成。随笔与考试成文给学生的日常写作和考试作文搭建了一座桥,真正实现了平常写得尽兴、考试考得得意的目标,达到了让学生喜欢写作、不怕考试的双重效果。
“伴随着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开展,喜欢写作的学生多了起来,学生也更活泼了。”副校长何勋边走边介绍,“之前学生一上作文课、一写作文就苦不堪言,学生学得苦,其实老师教得也累,随笔化为写作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学生们也愈发觉得写作好像没那么难了。”随笔化写作教学自实施以来,学生、教师、学校都在悄然发生着喜人的变化。随笔课上师生同写同展,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和写作能力。在首届全国中小学随笔化写作教学大赛及全国中语会组织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件等教研成果评比中,学校先后有108人参赛,其中获一等奖的有50人,另有4人的随笔化写作教学录像课获一等奖。随笔化写作教学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组织的全国感恩书信大赛中,共有71篇学生作品获奖并出版;在全国中语会创新杯作文大赛中有173名学生获得一等奖,177名学生获得二等奖。会昌实验学校写作爱好者越来越多,学校协助学生出版了班刊、校刊,其中谢雨川同学出版了自主命题的《风吹哪页读哪页》随笔集。
认清一种方式,就看到一片光明
随笔化写作教学的深入开展,促进了会昌县实验学校作文教学水平的显著提高。能写、会写、喜欢写的学生越来越多,愿教、会教、教得好的老师也越来越多。会昌实验学校的课改工作展现出一片勃勃的生机。然而,会昌实验学校的管理层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他们将课改的目光投向了更广泛的课堂教学。随笔化写作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倡小组化讨论和学习。这就要求有一个更加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分配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个课堂教学模式既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又要让学生完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作为校长的刘旭东再次陷入沉思。endprint
2012年下学期,信丰二中正在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吸引了会昌实验学校的注意,刘旭东校长了解情况后,立刻组织教师到信丰二中跟班学习,还派出教师分批到省内外其他课改先进学校学习取经,邀请专家到校培训、讲学,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出了 “‘316高效课堂”模式。
2013年上学期,会昌实验学校以七、八年级为试点,开始“316”课改实验。实验初期,为着力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满堂灌”问题,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时间作出具体要求,30%的时间教师精讲,60%的时间学生探究、展示和点评,10%的时间用于归纳、总结和评价激励;在学习内容上,也做了划分,30%的学习内容靠学生自学掌握,60%的内容靠班级小组合作探究,10%靠教师教授。学生先通过自学发现疑点、难点,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最后由教师点拨迷津、拓展深化。从时间上对课堂教学进行简单划分,这一看起来僵化的模式,在课改之初对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解决教师“一言堂”等问题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课改的深入,问题也慢慢显露出来。模式是死的,课堂和学生是活的,学科和课型更是具体的。学校课改小组以问题为导向,经过进一步探索、研究,对原有的“316”高效课堂理论进行不断创新和发展,赋予了“316”高效课堂新的内涵:即教学遵循“三个环节”(自学、展示、反馈),教学活动围绕“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采取“六个步骤”(课前准备、个人自学、组内合学、全班展示、课堂小结、当堂检测)的“316”高效课堂新理念。这六个步骤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实施的,每个班以6个人为一组,组成了学习能力相当的合作学习小组,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促进学生合作,创新课堂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构建生动活泼的活力课堂。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创造性地提出“先入模,后出模,再根据教师个性特点、学科特色和课型再造新的模式”的课改理念,让课堂走出僵化和模式化,真正让课堂符合学科特色和教师个性特点,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课堂上,学习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是在学生自学环节还是问题重重,基础较好的学生,自学效果比基础较差的学生好很多。这引起了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最终确定了“抓两头(一头指导学案的编制与课前预习,一头指当堂的达标测评),促中间(“中间”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论生成的过程)”的高效课堂管理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效果和自学能力,学校要求教师编写导学案,导学案包括预习案、探究案和巩固案三个部分,每单元有复习学案和单元测验案。预习案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预习,让学生初步理解、把握知识结构和框架,让学生了解重难点,并标出自己的疑惑点,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课堂上深入探究做好准备;探究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积极合作、共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学习方法;巩固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举一反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从尝试‘316模式的教学改革后,我感觉自己在课堂上完全变了一个角色,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我变成了课堂的配角。我原以为只要老师知识水平高,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这样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这样的课堂就是精彩的课堂。参与课改后,我觉得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师才是好教师,让学生不知不觉沉浸其中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初二物理教师曾庆州说道。自“316”高效课堂模式实施以来,学校里的欢声笑语多了,追逐打闹的少了;课堂上积极讨论、发言的学生多了,默不作声的学生少了。近几年来,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考高分、优秀人数均占全县的40%左右,基础年级成绩也位列全县前茅。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如2015年饶运洪老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胡小荣老师参加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获全国一等奖,等等。一个惠及全校全部课程教学的课改形势正在逐步形成!
领会一条路径,就发现一片森林
“316”高效课堂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力,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互相合作、竞争,同学们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校园里的喜人变化,刘旭东校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并未止步于此,他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进行了新一轮的思考,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变了,学生成绩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依赖家长、依赖教师,自制能力较差,为此,学校又引入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希望形成一个由自主学习提升到自主管理,再由自主管理进一步促进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
会昌实验学校的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实行“三步走”战略。首先,以小组建设为抓手,积极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施。抓好小组学生自主管理是形成良好班风、学风的关键。学校要求每个班级设立小组(小组在自主合作学习时已经设立完成),各个小组设立学习组长、行政组长各一名,每个组员都要轮流承担班级事物管理,并定期进行星级个人及星级小组的评比,评比以课堂学习(预习、讨论、展示、点评、质疑等环节)和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为标准。其次,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学校积极促进班主任角色的转变,班主任不再是具体管理的“操刀者”,而是学生的精神领袖。班主任带领学生共同讨论明确班级发展目标和愿景,形成“班级梦”,并通过讨论自主确定班名,设计班徽,创作班歌,初步构建班级文化。此外,班规也由全班同学共同探讨制定,由于班规是富含学生意见的,所以实施起来也比较顺畅,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自己遵守,并会自觉地监督其他同学遵守。最后,建立校级自主管理体系,成立了校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校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通过推选、竞聘产生,增设了学校值日小校长、文明监督员、安全信息员、食堂管理员等管理岗位。小校长可以参与学校的大事决策工作及对各学生自主管理队伍的组织管理;文明监督员负责监督全校师生的不文明行为,将不文明行为进行反馈,并督促改正;安全信息员主要负责学校师生的安全,包括课间安全、食品安全等;食堂管理员主要负责师生的用餐管理,维持用餐秩序,提倡节约粮食,拒绝浪费。endprint
“这是今天值日小校长交上来的值日反馈表。”刘旭东校长边介绍边递材料给记者查看。此反馈表名为“值日小校长检查记录表”,表格分为五栏,第一栏为年级(学校对七、八、九三个年级进行检查),第二栏为表扬(此栏供值日小校长指出各个年级的优点),第三栏为批评(此栏供值日小校长书写不足之处),第四栏为安全隐患排查(比如:是否有追逐打闹的学生等),第五栏为意见和建议。检查记录表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字,6位值日小校长认真负责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其中在第五栏,值日小校长给出了两条意见:1.望各班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在教室玩电脑现象的管理;2.望值日老师加强对学生乱扔垃圾现象的管理。小校长真正地站在了校长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并给予意见,也在检查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是小校长,人人都能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简单的一张表见证了学生的责任心和他们的成长、进步。
为了保障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会昌实验学校建立了健全的评价系统,针对不同的对象设立了不同的评价标准。针对学生采用争星夺标星级评比活动,全员激励机制,每周全年级表现最好的班级负责主持升旗,形成星级个人和星级小组的周、月、学期总结表彰制度;学校还建立了优秀自主管理学生评比制度,由相关处室、年级组实施,每周评选优秀自主管理学生,在年级组会上表扬;针对教师和班主任建立了星级教师、星级班主任评比制度;学年度的校级、县级、市级等各类优秀学生原则上在自主管理委员连续三个月考核优异的干部中产生。在评价制度的激励下,教师、学生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校为家,共同创建和谐校园。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教育也是如此。课堂教学改革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简单片面。正如刘旭东校长所言,“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将课堂教学改革看作一个“系统”,就会纵观全局,兼顾左右;将它视为“工程”,就能抱定决心,终不反悔。哪怕有少许曲折,也要持续向前。会昌实验学校的课改工作给予我们的启示很多,而他并没有就此停歇。刘旭东校长告诉我们,会昌实验学校正在努力构建“双线互动、三级三横、四维融合”的高效互动管理体系,希望将课堂教学改革由课堂向课程,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让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到这项教育改革工作中来。蝴蝶之所以美丽,不仅仅因为它短暂漂亮的外表,更因为它蛰伏时的不懈与破茧时的惊人。我们期待着这样一个美好的变化。
责任编辑 王 慧
E-mail:729628267@qq.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