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成为有米之炊

2016-10-17 18:35徐红梅
江西教育C 2016年8期
关键词:定格品味习作

徐红梅

针对学生习作难、难写作的问题,我们语文教师不妨尝试在日常教学中从细微处入手,通过优秀片段定格赏析、生活瞬间定格描述、亲自动手实践抒怀等方式,让学生有样可仿,有话可说,有情可发,从而为作文内容提供源头活水,让写作成为“有米之炊”。对于尚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困惑,让他们逐步学会选材、立意、表达、修改,将个人内心世界和外界生活准确、生动地诉诸文字。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品味优秀文段读写迁移、精彩生活瞬间细挖详描、亲身参与体验激发情愫等方式,让学生在细节定格中积累素材,练习能力,提高语用表达水平。

一、聚焦优美文段:在语文阅读实践中学习表达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二三学段习作的要求有这样的阐述:“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受的词句。”这“常见的表达方式”和“有新鲜感受的词句”,当然是从日常阅读教学中来。带着学生留心关注每一篇课文的表达方式,品味其中精彩的词句,经常这样的聚焦、定格,必将在学生的认知结构里源源不断地注入鲜活的习作能量,为他们的表达提供依仗和引领。比如学习了《燕子》,就让学生先体会到文章开头对燕子外形描写具有简洁、传神、利索之妙,然后带着他们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写成天忙碌的奶奶、风风火火的妈妈、敏捷矫健的运动员;学习了《赶海》,就让学生也用歌词开头、结尾形成首尾呼应;阅读了《第一朵杏花》里“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就让学生用这样句式再写一写美丽的春天,并尝试将这些句子用到某些习作中,看看表达上有没有什么变化。借着这样的类比仿写迁移,学生不光对原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提高了语言驾驭能力。

二、定格生活瞬间:在语言组织表达中积累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作的素材当源于生活,“新课标”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以说,现在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在课余常常津津乐道于某人某事,自由倾吐着心中的喜怒哀乐,交流着情感,每每有共识,则开心地牵手搭肩开怀一笑。这些精彩的生活瞬间,为什么没有进入他们的日常习作呢?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带着学生有意识地及时记录下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并指导他们将其说通顺,说流畅,说具体。这样日积月累,他们的素材库将会越来越充盈,免去了习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

比如各学校在每周一都要举行的升旗仪式,这对每一位学生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却是熟视无睹了,若真正让他们去写一写,恐怕都会愁眉不展。这时候带着学生认真回顾升旗前后的每一个细节,说说自己当时的心情变化,再忆忆周围老师、同学的神情、举止变化,这时候,被忽略的东西都会在他们脑海里清晰起来,描述时也就能言之有物、叙之有情了。

另外,关注学生日记、周记、课堂练笔的内容,将那些记叙着大家熟悉的人和事的片段呈现出来,大家一起赞一赞优点,给一点建议,做一点补充,也能迅速提升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三、回归实践体验:在亲身参与体验中激发情感

除了让学生注意采撷生活中精彩的浪花并练习和积累外,经常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或者对生活做适当的情景再现,也是让学生深刻感悟、有意体验的好办法。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很多习作的技巧单凭教师的纸上谈兵、理论灌输是不能融入学生认知的,唯有他们参与了,思考了,实践了,才会有所得,有所思,乐于收下老师给予的善意的写作建议。

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写“生活中新的发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三)时,很多学生都抓耳挠腮,无从说起,课本里提供的一些诸如“荷叶上的水变成珠子”“秋天苹果会变红”“私家车越来越多”“现在人偏爱农家饭”等离学生的生活也较远,缺少真实体验。这时候,现场来一些小实验、小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在活动中,教者随时暂停,对学生的内心做现场采访,还可以加深印象和体验,为习作能生动鲜活做一些铺垫。

总之,我们有意识地适当在某些时刻做一些聚焦定格,可以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并在反复品味、斟酌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表达形式,让习作充满文学味儿。习作指导,不妨让我们慢下脚步,关注具有引导价值的文字,品味平凡但不平淡的生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和表达方式,不断提高习作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定格品味习作
定格美好瞬间
定格生死瞬间
品味桂峰
幸福定格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品味四季
定格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