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福芳草地场所构建探究

2016-10-17 08:16代韵婷王晓南濮德华
现代园艺 2016年17期
关键词:购物中心

代韵婷 王晓南 濮德华

"

摘 要:购物中心过去模式化的开发已经不适应当代城市发展要求,未来的方向应是个性化打造和场所感营造。本文通过对侨福芳草地场所构建策略的分析,旨在为当代购物中心建设提供一个优秀参考。

关键词:购物中心;侨福芳草地;场所构建

2005~2014年,作为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购物中心在各大城市经历着从借鉴、探索、尝试到逐步成熟的过程。2015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经济结构的调整,地产界迎来了一场寒冬。狂热建设10年后,商业物业存量过剩,电商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转变,都暴露了大部分购物中心场所个性欠缺、结构容变性低下的致命短板。然而,困境引发反省和思考,过去艰难的一年同时也成为了购物中心破旧迎新,从模式化开发向个性化打造转折的一年。

毫无疑问,中国的购物中心正在经历一次蜕变和成长。虽然整体现状尚未成熟和稳定,但其中仍然不乏优秀作品能够给予未来购物中心开发建设以启发。北京侨福芳草地便是一例。它于2000年开始设计,2012年建成开业,酝酿了整整12年。最终成为北京地标性建筑之一,也成为第一个LEED铂金级认证的综合性商业项目。

侨福芳草地的成功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比如:开发商为非上市公司,无太大经营压力,可以将精力集中于项目高品质的打造上;业主极高的艺术修为与专业精神,同时对前沿绿色设计理念充分的认知和远见等等。回归建筑空间本身,究其根本,笔者认为,侨福芳草地是商业建筑空间场所精神构筑的范本,正是有着对场所的尊重以及对场所精神的追求,侨福芳草地才能在万千陷于同质化诟病的购物中心中脱颖而出。

诺伯格·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认为建筑的讨论要回到“场所”,从“场所精神”中获得建筑最为根本的经验。诺氏认为,场所是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相结合的有意义的整体[1],具有空间和特性。在场所中,空间是用于容纳日常生活和经历的三向度整体;特性是受人的行为方式决定的综合性气氛和具体空间造型元素及其形式。空间的作用是定向,使身处场所的人知道自己身处何方,特征则用于认同,以此判断自己是否处于一个理想的场所。这种“定向”和“认同”即为诺氏所表达的场所精神。正是有了场所精神,场所才从一个对人没有意义、没有特征的抽象空间,变成一个充满意义、情感和体验的具体地方。

结合诺氏场所构建理论,侨福芳草地在建筑空间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 鲜明的可意向结构

鲜明的可意向结构是场所构建的先决条件。侨福芳草地以4座南高北低,逐层退台的建筑实体和建筑围合的中庭虚空间为主体。4个单体都设置全透明的外围护幕墙,屋面覆盖一层独特ETFE充气薄膜,整体呈斜坡大屋顶造型。这是在西侧与北侧现状住宅的日照遮挡下,为寻求最充足的光照效果,同时不对周边居民的日照环境造成影响而采取的设计策略。而逐层退台是为了争取内部功能空间的最大化,以弥补斜坡造型和中间开放中庭所带来的面积损失。在倾斜的ETFE薄膜罩下方还设计有多层次的小型花园、室外泳池和休闲空间。在法定建筑限高的约束下,侨福芳草地采取将建筑内部下沉2层的策略,同时为了不牺牲阳光和空气,设计了约9m深的下沉花园,作为过渡空间和休闲空间。这种利用现状条件的局限性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化弊为利成为设计的基本逻辑,却为侨福芳草地带来纯净、简洁的外型效果,虚实相生的空间特征以及绿色宜人的景观环境。这些引人入胜的设计背后是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和建筑完整性的追求,不论在立意还是构形上都富有场所意义。

2 中心性和闭合性

中心性和闭合性是场所的基本属性。中心给予场所向心力、凝聚力和向四周的辐射性。闭合性给予场所明确的边界和内部特征。侨福芳草地中心是有着丰富自然采光的高大中庭,外部由全透明的玻璃幕墙包围,在保证内部庇护性的同时,隔而不绝,保持着与外界通畅的感知互动与能量交换。在全方位庇护下的中庭空间因此得以完全开放,则犹如 “城市客厅”一般,随处散落的艺术品,彼此穿插错落的空中花园,高高低低的公共平台,斜跨整个空间的空中步道,流连其中的各式各样的人们都为中庭空间所包容,成为“客厅”中的“家居饰品”,组成完美的生活篇章。

3 丰富的功能与混行开放的流线

场所的魅力在于将多样性的行为方式搅拌、交融在空间之中,创造出高品质、高活力的城市体验。流线直接决定其中的活动和体验是否能够连贯、便捷地展开。侨福芳草地通过相对模糊的功能分区和混行开发的流线,将零售、餐饮、娱乐、酒店、办公、会展等功能交错群集在一个整体建筑空间内。还通过长达236m连接出入口的空中步道大跨度斜向布局,形成多维环绕的都市感,给场所带来视觉冲击和知觉惊喜。空中步道同时让人们能更为便捷地穿越于4座建筑之间,也成为一个看与被看的好去处。

4 认知与归属

场所之所以成为此时此地的场所,得益于人们对场所的认知,以及能够在场地中找到归属。认知源于人们通过视、听、嗅、味、触五觉对事物进行感受与解读,进而对事物历史、意义、符号和其中的情感或经验产生记忆与共鸣。归属源于人与场地的密切程度,是人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人的参与,另一方面是场所的具体环境。侨福芳草地将场所的认知媒介架构在艺术展示之上。它拥有500多件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安静地分散、常驻在购物中心的各个角落,没有护栏,不接受仰望,以最亲切的姿态,感染每一个观赏它们的人。每个艺术作品旁边都有注解,为人们讲述关于作品的故事。通过艺术展示,人们形成了对侨福芳草地“艺术殿堂”般的空间的认知,并通过对注解的阅读,参与到场所的互动中来。不论是客户还是员工,都受到艺术的熏陶,得到生活的品质和空间的尊重。另外,侨福芳草地充分运用了绿色设计技术,如ETFE薄膜罩对传热、噪音、污染的隔绝,利用薄膜罩与屋顶间3m的空间形成的通风竖井引导自然通风等,形成独属于侨福芳草地的气温甚至PM2.5指数,人们一进入建筑内便能获得最舒适的身体感受。这种身体的舒适感,以及对艺术的欣赏与解读,同时透过玻璃幕墙对四季流转和环境转变的观察,都给予人们“独属于侨福芳草地”的认知与归属。

5 结语

侨福芳草地的主创设计师徐腾曾说,自己的设计价值观源于中国园林的启发——“内部着墨有限,但却通过借景把自己的空间感外扩得很大;从外表看不过寻常巷陌,但步入其中却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走进来才知道你的才华在哪里。这是西方人不懂得的内敛美学。人们从外面观望,永远不知道‘侨福里面是什么样子,进来却觉得空间无比奢华。这个空间的奢华并不是用材的昂贵和面积的浪费,而是给人随意、自在、不觉得被逼压的自由之感。”[2]笔者认为,这正是对场所精神最好的阐释。

(收稿:2016-04-26)

参考文献:

[1]洪亮平.城市设计的历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周榕.回忆未来:有关“侨福芳草地”的城市札记[J].AC建筑创作,2015,1

猜你喜欢
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枪击案震惊丹麦
新加坡
61%的购物中心计划三年内实行会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