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库存压力区间划分与动态变化
1.当前待售面积高位盘整
从1998-2016年1-4月商品房待售面积走势看,2011年之前,总体上小幅震荡上行,其中2004年和2007年出现了下降,这期间年均增幅为9.4%,待售面积的增长主要源于部分产品本身缺陷而造成难以去化,如项目选址不合理、产品客群定位失误、建筑质量较差等;2011-2015年,待售面积快速增长,增速的算术平均值为27.4%,2012和2013年甚至达到35%左右,这期间待售面积的快速增长主要源于销售速度的放缓,项目去化时间拉长而进入待售阶段;2016年1-4月份,待售面积增速明显放缓。
从1998-2016年1-4月小口径库存的商品房待售面积与销量(过去12个月期房加现房的销售月均值)比率走势看,2008年之前,商品房待售面积与销售面积的比率不断降低,去化周期不断缩短,2007年最小为2.1个月;2008-2010年,低位盘整;2011-2015年,去化周期不断延长,2015年达到了6.7个月;2016年1-4月份,去化周期出现下降,这是过去5年去化周期持续增加以来的首次下降,意义重大(见图1)。
从1999-2016年1-4月中口径商品房库存规模来看,1999-2004年库存规模增长非常迅速,年均增速超过35%;2005-2010年期间,除2008年增速接近40%,平均增速已降至13%;2011-2014年期间,库存量又一次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33%;2015年增速开始回落,2016年1-4月甚至出现了库存量轻微下降,从2015年底的43.49亿平方米降到2016年4月末的43.47亿平方米。
从1999-2016年1-4月中口径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来看,1999-2004年库存去化周期稳中有增;2005-2010年期间,除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行业去化周期突然大增外,总体上去化周期保持偏低水平;2011-2015年期间,去化周期快速增长,除2013年外,不断创历史新高,2015年底去化周期超过40个月;2016年1-4月去化周期有所回落,降为37.8个月(见图2)。
2.库存压力区间划分
对比上述小口径和中口径去化周期,从数据的准确性,以及与楼市实际表现的吻合度来看,我们认为小口径去化周期更具有参考价值(虽然对应的销售数据并非小口径的现房)。
接下来,我们通过比对房价与小口径去化周期的历史走势,对库存压力区间进行“三分法”的划分:库存偏高、库存合理、库存偏低。
从1998-2015年商品房价格涨幅和去化周期走势看,根据历史上两条曲线的位置关系,我们认为:4-5个月的去化周期为库存合理区间,超过5个月为库存偏高区间,低于4个月为库存偏低区间(见图3)。
判断依据:房价短期变化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5%-10%的房价涨幅,与我国过去十几年的GDP平均增速,保持一种较为合理对比关系,可能界定为合理区间。因此,与这一房价涨幅相对应的库存去化周期,可划为库存合理区间。比如,2003、2012、2013年即属于此区间。
全国房价涨幅超过10%,则意味着楼市偏热,供不应求的情况突出,去化周期偏短,这一区间可界定为:库存偏低。比如2005、2007和2009年属于这种情况。2004-2011年,去化周期低于5个月时,一半年份的商品房价格涨幅超过10%。
全国房价涨幅低于5%,则意味着楼市偏冷,供大于求的情况突出,去化周期偏长,这一区间可界定为:库存偏高。比如1998 -2002年,2014年属于这种情况。
当然,上述只是大致的区间划分,有些年份的去化周期与房价涨幅,吻合度偏低,甚至呈反向关系:比如2008年房价小跌,但去化周期偏短,比如今年1-4月房价涨幅偏大,但去化周期仍偏高。
2015年和2016年以来,情况略有异常,库存处于偏高区间,但在少数一二线城市房价猛涨的带动下,全国商品房均价涨幅较大,难以反映三四线城市的实际库存压力的真实情况。
二、全国商品房待售量增速与销量增速
从1996-2016年4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量增速与销量增速走势看,2008年之前,商品房销量增速基本上都大于待售面积增速,除少数有外销房的城市,当时并无库存压力之说;2008-2010年出现震荡调整;2011-2015年,商品房销售增速持续小于待售面积增速,库存量持续攀升,去库存压力不断加重,2015年下半年开始,形势有所好转(见图4)。
根据2016年1-4月份数据,全国商品房销量增速超过待售量增速,说明去库存初见成效,进入顺利推进阶段。根据之前测算的库存量,排除一些项目或产品缺陷的库存量,预计未来3-5年全国去库存任务将基本完成,2016年也将会成为去库存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三、全国商品房销量与新开工面积关系
由于年度房屋新增供应量很难量化,通过销量与新开工的比值关系,可以间接观察到市场供应和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比较直观地反映销售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情况,比值越大说明库存去化压力越小,反之亦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新开工面积与期房供应有关,而且多数当年新开工项目不能取得预售许可证,不能形成新房供应,因此这一指标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可以用来指代一年后的期房供求关系。
1.全国商品房销量与新开工面积
从1997-2016年4月商品房销量与新开工面积比值关系来看,2015年商品房销量与新开工比值为83.2%,已超过1998年房改以来2005年81.5%的历史最高值,创下新高。2016年前4个月仍然高位盘整。2015年以来的比值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去库存效果开始显现,预计后续库存压力将有所缓解(见图5)。
2.三类物业销量与新开工面积
从1997-2016年1-4月商品住宅销量与新开工面积比例关系来看。2015年开始,商品住宅销量与新开工比值超过100%,已超过1997年以来2009年92.4%的历史最高值,创下新高;而比值超过100%,某种程度上可以说,2016年期房市场已经供不应求了,这种现象在一线和部分热点二三线城市反应的特别明显,如上海、苏州、合肥、东莞等。
从1997-2016年1-4月办公和商业物业销量与相应新开工比例关系来看,当前两曲线仍在振荡式下行,反映出库存压力仍在持续增加。从两曲线的位置来看,基本上处于1997年以来的历史低位,排除近年两类物业开发商或机构持有比例不断增加,我们认为当前库存压力依旧较大,未来一段时间去库存任务依然比较艰巨(见图6)。
四、小结
本文主要是希望从存销比、供求比的历史走势,研判未来一段时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库存压力变化。但由于各相应指标没有对应的相同口径的量化数据,只好通过商品房待售面积与销售之间比率、商品房待售量增速与销量增速、商品房销量与新开工关系等指标走势,间接推导存销比、供求比的历史走势,从而预判未来一段时间全国商品房库存规模与库存压力走势。
首先,从最重要的库存规模与去化周期指标来看,当前库存规模依然较大,但增势趋缓,2016年很可能成为“去库存元年”;此外,去化周期经历多年的增长后,当前有见顶迹象。
其次,从商品房销量增速与待售面积增速历史走势来看,经过5年的时间,当前销量增速再次大于待售面积增速,预计今年年内两者增速关系将得到强化,有利于去库存。
再次,从商品房销量与新开工比例关系来看,2015年至今年4月已处于过去十几年来最好的时期,考虑新开工指标相对于新房供应有一定的领先性,所以预计后续供求关系有所改善,有利于库存规模的减小。
总的来说,如果上述这些情况能再保持3-5年的时间,不仅全国的二线,而且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也将基本消解。但考虑到2018年前后,全国房地产市场很可能再次进入下行周期,届时将影响去库存进程,预计多数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将在下一轮全国楼市上行期中基本完成。
王春敏/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