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建煌 王锐凤
"""【摘 要】通过一起异常运行的避雷器解体分析,发现异常原因是避雷器进行灌胶时,未进行抽真空处理或处理不到位,导致避雷器泄漏电流增大,阻性电流超标,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避雷器;异常分析;对策
0 引言
2015年6月-10月,某供电公司通过在线监测装置发现220kV变电站#1主变110kV侧、各110kV线路共5组避雷器(型号: YH10W-100/248W1)的泄露电流、阻性电流有上升趋势,且部分阻性电流已超过预警值;现场带电检测各组避雷器阻性电流均存在增长,最大值330μA(标准参考值约200μA)。
1 避雷器各项试验结果
3台110kV厚锦Ⅱ路121线路避雷器(编号依次为655250、655265、655259)2014年07月投入运行,在解体之前在试验室对其进行整体性能试验(直流UI1mA试验、工频交流参数试验),数据如表1所示。
对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三台避雷器试验数据:局放、全电流合格,直流U1mA参考电压不合格(要求值:大于145kV),0.75U1mA泄漏电流超标3-4倍(标准值:小于50μA),工频运行电压下阻性电流不合格(标准参考值:小于220μA),其中编号为655259的避雷器数据泄漏电流最大,按计划对该避雷器进行解体分析。
2 解体情况
2.1 上部解体
将避雷器转移至装配车间,依次拆卸端盖位置(避雷器上端)的密封堵头,密封圈,密封球,观察发现装配到位,密封圈和密封球没有变形、弹性好,内部没有锈蚀痕迹。
2.2 下部解体
拆卸避雷器法兰(避雷器下部)处的开端紧定螺钉,密封球,观察装配及密封件情况,未发现明显异常。
2.3 内部解体
将避雷器下法兰卸下,利用机器取出芯组,目测观察了环氧筒内壁无明显裂纹,芯组外白色粉末为内部灌封硅凝胶,用手接触略带潮湿感,如图1所示。
2.3.1 解体后试验
对芯组、外套的电性能(直流及交流参数)进行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避雷器芯组电性能异常,复合外套电性能正常。
避雷器芯组电性能异常,将芯组放在烘箱内120℃烘4小时,结束后随烘箱温度冷却到室温,测试芯组电性能,从以上数据看,芯组直流1mA电压有上升趋势,漏电流有明显下降迹象。继续在烘箱处理12小时,待烘箱冷却至室温后再次对芯组测试,发现芯组直流U1mA和泄露电流已达到标准值,如表3所示。
芯组烘干4小时后的测试数据有明显改善,说明原芯组受潮,水分随高温蒸发。芯组继续烘干12小时,测试数据恢复至正常值,说明芯组内水分随高温完全蒸发,可确认泄露电流偏大原因为受潮。
3 异常原因分析
按照解体试验分析情况,对避雷器出厂装配记录进行查阅追踪,得出结论:避雷器所灌封胶为双组分,生产该批避雷器进行灌胶时,未进行抽真空处理或处理不到位,导致灌胶后出厂试验时数据正常,但运行一段时间后,硅凝胶内部的空气(含水份)逐渐排出,吸附在芯组表面,造成芯组受潮,避雷器直流1mA参考电压下降,泄漏电流增大,阻性电流超标。
4 预防对策
针对这一起避雷器异常运行,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1)生产厂家应在避雷器生产灌胶工艺上严格把控,做好抽真空处理,避免灌胶过程中在避雷器内部滞留潮气,造成设备质量缺陷。
2)加强避雷器运维巡视跟踪监测,通过红外诊断、在线监测、带电测试等手段每周跟踪避雷器全电流、阻性电流数据变化趋势,及时掌握设备状态。
【参考文献】
[1]刘彦文,李磊.一起66kV避雷器故障解体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3).
[2]唐铁英.带电检测在氧化锌避雷器故障诊断中应用[J].浙江电力,2012(4):40-42.
[3]唐信,范亚洲.一起线路氧化锌避雷器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电网技术,2012(6):1-3.
[责任编辑:王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