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雯 沈志容 王泽佩 李太华 胡建强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重庆 400715)
浅析几种常用的物理解题思想及方法
王沛雯 沈志容 王泽佩 李太华 胡建强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重庆 400715)
中学物理解题中,涉及到多种解题方法,如:图像法、隔离法、整体法、等效法、对称法、极限法、假设法、类比法、微元法……等等。因此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解题过程的思维方法训练,使知识和能力实现新的飞跃。
解题方法;思维训练
根据题意把抽象的物理过程用图线表示出来,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化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简明的特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则可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例题1: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物块,其左侧面是斜面AB,右侧面是曲面AC,如图1所示。已知AB和AC的长度相同。两个小球p、q同时从A点分别沿AB和AC由静止开始下滑,比较它们到达水平面所用的时间:
A. p小球先到
B. q小球先到
C. 两小球同时到
D. 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答】
可以利用v-t图像(这里的v是速率,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路程s)定性地进行比较。在同一个v-t图像中做出p、q的速率图线,如图所示。显然开始时q的加速度较大,斜率较大;由于机械能守恒,末速率相同,即曲线末端在同一水平图线上。为使路程相同(曲线和横轴所围的面积相同),显然q用的时间较少,故选B。
物理习题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往往不是一个单独的物体、或单一的孤立过程。如果把所涉及到的多个物体、多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称为整体法;而把整体的某一部分(如其中的一个物体或者是一个过程)单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则称为隔离法。
例题2:如图2所示,质量为2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与地面的摩擦均不计.在已知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A、B做加速运动。A对B的作用力为多大?
【分析与解答】
取A、B整体为研究对象,其水平方向只受一个力F的作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F=(2m+m)a
取B为研究对象,其水平方向只受A的作用力F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F1=ma 故A对B的作用力F1=
“等效”思想是研究和解决物理学问题的一种很重要的思想。“等效”是指从效果相同出发,对所研究的对象提出一些方案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以简化求解过程。如力学中合力和分力的等效代替,运动学中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等效代替、电学中电路的等效以及物理模型的等效和物理过程的等效。
例题3:半径为r的绝缘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带正电的珠子,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如图3所示。珠子所受静电力是其重力的倍。将珠子从环上最低位置A点静止释放.则珠子所能获得的最大动能Ek=?
图3
【分析与解答】
从等效场的角度分析,珠子在运动中所受到的电场力和重力均不变,把电场和重力场叠加,重力mg和电场力Fe的等效场力F=mg,方向与重力夹角。
如图4所示。图中DOCB是等效场力的方向。显然,珠子在达到图中的位置B时,具有最大的动能.这一动能值为自A至B过程中等效场力F对珠子所做的功
故小珠运动到B点时有最大动能
图4
极限思维法——指将一般条件下得出的物理规律和结论,外推到极限值(最大值、最小值或是确定其范围的边界值等一些特殊值)下进行分析、讨论、推理和检验的方法.
例题4:一辆汽车拉着一辆拖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汽车的牵引力是F=8970N,汽车和拖车的质量分别是ml=5000kg和m2=2500kg,所受的阻力分别是fl=980N和f2=490N,求它们的加速度和汽车之间的拉力?
【分析与解答】 先将汽车和拖车作为整体,受力情况如图5所示:
取汽车前进方向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再将汽车和拖车隔离开来分析。
汽车受牵引力F、阻力fl和拖车对它的拉力T和f2,如图6、7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对汽车和拖车列出方程.
汽车F一T一fl=mla ①
拖车T′一f2=m2a ②
T和T′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对拖车可以写成:T-f2=m2a ②'
把a的数值代入②'解得T=f2+m2a=490+2500× 1=2900(N)
把①②联立求解,也可以分别解出T和a
有很多物理现象都具有对称性,如: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振动过程的对称、某些电路和光路的对称……等等.物理解题中会用到对称性的思考方法.
例题5:如图8直线MN上方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正、负电子同时从同一点O以与MN成30°角的同样速度v射入磁场(电子质量为m,电荷为e),它们从磁场中射出时相距多远?射出的时间差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
正负电子的半径和周期是相同的.只是偏转方向相反.先确定圆心,画出半径,由对称性知:射入、射出点和圆心恰好组成正三角形.所以两个射出点相距2r,由图还看出经历时间相差5T/6-T/6=2T/3.
物理学中的思想方法,是求解物理问题的根本所在,认真研究总结物理学中的思想方法、策略技巧,并能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杨道兰.高中物理解题的思想、方法例析[J].技术物理教学,2012(03):104-105.
[2]魏淑红.物理解题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09(33):174.
TP1
A
1009-5624(2016)05-0150-03
王沛雯(1996.02-),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本科在读,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物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