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听课高手?

2016-10-17 13:55孙玮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材活动课堂

孙玮

听课,不仅仅是“听”

听课、评课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能有效促进讲课教师业务提高,而且对听课教师的成长也有很大帮助。然而,如果将听课仅仅看作一种形式,走过场,那就失去了听课的意义。听课教师一定要能够听出点儿门道,对上课的各个环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此,才能促进自己与讲课教师快速成长。可见,听课不仅与听课者的业务素质和听课态度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听课、评课者的课前准备有着密切的联系。

听课是教师进行日常教研活动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日常听课过程中,能从中获取经验、开阔视野,有利于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乃至教学水平的提高。但听课,不仅仅是“听”,还应该做到有“备”而听、细致观察、换位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听课的艺术,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一、有“备”而听——做好一定的准备

一备课标与教材,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二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既可以是其他教师的优秀案(课)例,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教学预案。听课时带着“教案”进课堂,能在观摩比较中找异同辨优劣。三备问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点收集自己在教学这节课时出现的问题,思考其成因,并观察上课教师是如何解决的。即使是听不同年级的课,同一领域的知识,也会有相同的关注焦点,会有相同的研究主题,“备”问题同样也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借他山之石”的目的。四备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所以理论的学习和观念的更新是必要的。站在科学的教育理论高度,用新的教育理念,超前的思想去分析、透视一节课,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总之,只有有“备”而听,才能作出比较,引起思考,产生共鸣。

二、细致观察——把握教学的真谛

听课不仅仅是听,更重要的是看,即仔细观察课堂中的动静,用心发现许多“明明白白”的现象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深刻地洞见其中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敏锐而精确地解读各种教与学行为。主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设计。要观察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价;教学程序的设计是否能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教材使用是否具有创造性等。

《聪明的劳动者》片断

本节课中,教师设计开展了三个活动:活动一,从“桥”说起,通过课件引入各种桥的画面,再让学生自由读教材78页小资料中赵州桥的简介,接着通过视频学习鲁班发明锯的故事。活动二,“火眼金睛找发明”中,教师通过视频呈现家中的设施物品,引导学生找一找有哪些依然为我们服务的古代发明及其作用。活动三,“古代发明我来夸”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项发明,上网或是进入教师的云空间查查它的来历和作用,完成探究表格。最后教师充满激情地总结全课,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但是,孩子和教师的情绪显然不在同一频道。下课的话音刚落,有的孩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还有更多的孩子则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显然,刚刚40分钟波澜不惊的课堂学习,他们已经忍耐很久了。

观课体会:从本课的教学设计来看,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取还是逻辑次序的呈现,教师一味地照搬教材,充当的是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没有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度。虽然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也只是将“师灌”变“电灌”,探究学习有名无实。教师要摒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要依据课标,针对学情,结合教学目标,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有价值。

上述案例中,听课教师从以往传统的偏重关注“教科书内容的解读”,转向关注“联系社会、科技和生活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听课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课堂上师生能否充分运用新教材提供的自由创造空间,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做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2.教师的教。要认真观察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育行为,更要深入分析教师教育行为后面的教育理念是否科学。如课堂提问、回应方式、方法引领、媒体运用、板书设计、体态动作等。

《诚信是金》片断

在听了《诚实节的来历》故事后,全班交流环节,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埃默纽真傻,他为什么不先答应他的爸爸妈妈帮他们说谎,然后等警察来了再告诉他们事实真相呢?这样他既是个诚实的孩子,又不会死了。如果是我,就不会像埃默纽一样。”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赞同。教师非常意外,追问道:“那你们认为埃默纽为了做个诚实的孩子,被父母活活打死,应不应该为他设立一个诚实节?”学生齐答:“应该。”不过刚才那名男生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面对此景,教师强调:“因为他是个诚实的孩子,所以他认为不能说假话。”这时,另一学生说:“老师,我认为为了自己的生命,暂时对爸爸妈妈说假话,最终告诉警察叔叔真相,这样做值得,这样做他还是个诚实的孩子。”思忖片刻,教师旋即肯定:“同学们,老师也觉得你们说得有道理,你们的方法或许比埃默纽的方法更好。”学生们因为自己真实的想法受到肯定而露出欣喜的神情。

观课体会:真实、开放!这样的师生对话令人欣喜!学生的价值认同有别于故事中主人公的做法,面对此种始料不及的“意外”,面对这样的道德两难问题,教师没有仅仅止步于对诚信的表面认同,而是冲破固有的一元价值判断,在引导学生追求道德高标准的同时,允许孩子在不违背道德底线的前提下,进行多样的选择,去变通地处理事情,获取最大的价值。这种贴近孩子生活的德育,才能合生活的情,入生活的理,才能与孩子产生共鸣,才有德育实效。

上述案例中,听课教师特别关注“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况”。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在他们身上蕴藏的学习潜能,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品质理应受到保护。教师在课堂上就应当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提问、质疑,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学生的学。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思想的深刻程度、参与的主动程度、表达的充分程度、发问的迫切程度、感受的满足程度等。

《购物小窍门》片断

教学中,教师挑了两名学生,让他们买酸奶,其他学生当评论员,评价他们会不会买。两名学生先到了虚拟的“武商量贩店”,先看品牌、厂址、价格、生产日期、保质期,接着又到“中百超市”进行了比较,最后分别选择了他们想要的酸奶并说明了理由。他们边买边讨论,俨然是购物行家;座位上的学生个个屏息凝神,不错过一个细节,认真履行评价职责。

观课体会:这个活动设计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师注重创设鲜活的情境,让学生接触实物,现场模拟演练。在这样的实际操作活动中,学生的体会是真切的,活动分工明确,多主体参与评价,学习目的明晰,学生是有责任感的。这样显然优于单向线性的知识传递。我不由地在听课本上写下:“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听课者深谙观察的意义,重在观察“学生如何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注重观察全班的每一名学生是否都自主地参与到观察、发现、思维、探索、操作的学习过程中来。一位经验丰富的听课者总能从若干信息中快速找出对自己最有意义的信息。

4.教学效果。观察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氛围是否宽松愉悦,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否恰切,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深厚,学生参与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靠监管维持的课堂教学”

这是一节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一名维持纪律的女生不停地在讲台一侧观察走动,并在黑板的一角密密麻麻地用红、白颜色的粉笔写了两组数字,这是学生的学号。36个红色是表扬,4个白色是批评,还有十多名学生未被记录。白色数字上后来又加上的一道斜线表示这名学生又遵守纪律了,红色数字下面画横线表示这名学生的纪律又变得不是很好了。女生的这种行为从上课一直持续到下课!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授课教师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讲台前!

观课体会:首先教师的这个安排剥夺了台上女生这节课学习的权利,其次她的行为也干扰了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更为严重的是,教室里五十多名学生始终处于这名女生犀利目光的监控之中,他们是不被信任的,这是很可悲的。在《儿童权利公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而在这里,这个班的学生是不被尊重的。这种被异化的课堂生态,将会阻碍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行走范围极其有限,从中可以看出她与学生交往的频率很低。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听课教师在课堂中有一种观察意识,善于敏锐地观察、捕捉那些影响课堂教学活动质量和目标的关键事件,并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弄清楚课堂表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现场体验——设身处地地设计

听课,还要亲身体验,设身处地地进行现场设计。要一边听,一边思考: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只有这样不断地及时换位反思,才能使自身的设计能力不断提高,使听课更有实效。

《聪明的劳动者》听课手记

此刻置身于课堂上,我在想:如果是我会怎样设计?如果我是学生,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那种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能否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由此我想,在内容的选取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架起通往历史的桥梁;在情境的创设中,注重开展新颖有趣的活动,让课堂学习“活”起来。我将采取这样的活动步骤:(1)活动一,“中国人的伟大贡献”:首先由大家爱吃的饺子切入话题,让学生知道这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再通过“追根溯源”的游戏,找找“纸”“鞭炮”“雨伞”“碗”“梳子”及“赵州桥”中蕴含的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先的崇敬之情。(2)活动二,“向聪明的先人致意”:利用“时间轴”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将自己收集的古代发明贴到时间轴相应的时间段中,在“亲历历史”中进一步感受发明的古今演变。(3)活动三,“做创造精神的传承者”:通过年仅11岁的深圳小学生发明能控制燃烧速度、减少对人体刺激的蚊香的事迹,启发学生让老祖宗的创造精神也融入到自己的身上。(4)最后,学生在“2020年、2025年、 2030年……”的年代时间轴中展开联想、充满期冀、激发创造。

听课教师现场进行设计体验,不仅站在教者立场,考虑自己“怎么教”,还有意识地转变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处境中,从学生角度,按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去听课,考虑学生“怎么学”,即怎么变革学习方式,把参与、选择、自主获取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兴致盎然地全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作者单位: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教材活动课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甜蜜的烘焙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美在课堂花开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