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理
在新近一期的《人民论坛》上,于建嵘发表文章就中国的隐性失业问题发表了看法。
隐性失业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其典型特征是:劳动者在其工作岗位上要么待岗,要么无充足的工作可做,名义上就业了,实际上却处于一种失业或半失业状态。按照此论来分析,目前在我国,隐性失业人口分为城镇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大学毕业生三类。
就城镇职工而言,主要是源于一些国有企业人事体制僵化,本来只需要较少劳动力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却安排了许多人去做,从而牺牲了效率,成为了隐性失业人口。
农村剩余劳动力则指的是没有充分发挥劳动力价值,边际效用为零的那部分劳动力。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第二三产业转移,在城镇吸收不了的情况下,他们滞留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又因为受到户籍制度的影响,形成了隐性失业人口。
应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内的隐性失业率接近一成。一方面,院校专业结构畸形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大量人才资源的浪费和短缺;另一方面,隐性失业人口的产生来源于毕业生对工作的不认可。
于建嵘认为,要解决隐性失业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第一,要加快市场化进程,促进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市场化。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还很不完善,行政干预还比较严重。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劳动力市场存在双重制度分割,即城乡之间的二元分割和城市内部的二元分割,严重束缚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尽快规范就业市场,营造遵循市场规律的求职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增加社会有效劳动力需求。中共十八大第一次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方针,从中央和国家层面确立了创业在就业中的地位,那么政府必然会从各方面更加重视创业,创业者也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而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将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新的岗位支撑。
第三,建立完善的公开登记失业制度和失业保障制度。由于统计方法落后,长期以来,有关部门一直未把农村隐性失业人数列入到失业统计口径之内,因此我国隐性失业人口的数量及危害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关于我国的失业统计存在着许多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显示出我国失业统计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失业统计的改革势在必行。
第四,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进入市场竞争的就业能力。针对中国劳动力的特点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新型就业观的教育,使之首先从思想上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变化。政府应综合开发和利用各类培训资源,推动培训机构的市场化、社会化改革步伐,大力推进创业者培训,为更多劳动者创业和自谋职业准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