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品学》是高职高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而案例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 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 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本文分析了 《商品学》教学的现状,找出案例教学法在《商品学》教学中的局限性,最后提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品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商品学;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也就是主要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商品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均有设置,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专业知识、学习全面独立的分析思考问题方面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商品经济发展繁荣的今天,《商品学》教学的改革却不尽人意,发展严重滞后,很多学生在学习商品学课程中的兴趣与效果并不高。
一、商品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材陈旧、内容与现实脱节
通过查看《商品学》的教材发现,该学科基本理论框架结构完善,但内容多年来进展不大,理论和商品案例部分都滞后于现有商品的发展,与现实脱节严重,这使得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很被动,花费大量时间多方面收集、梳理商品资料,。例如关于商品品种部分的理论知识是《商品学》中一个较新的领域,品种与质量共同决定企业经济效益,近几年随着竞争加剧,生产和流通企业都越来越重视对商品品种结构,有些企业设置专门的品类部门来管理商品品种,商品品种方面的研究也很多,但在当前《商品学》教材中我们发现,关于商品品种的内容要么直接省略、要么一带而过,这都反映了商品学教材没有及时吸纳更新商品品种理论知识。
(二)内容覆盖面广,但重点不突出
《商品学》的研究以商品体为基础,从宏观上对各类商品所具有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整个体系覆盖了从商品开发到废弃处理的全过程,体系完整,但在面对不同专业学生授课时需要与专业要求相结合,有的放矢,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一。目前《商品学》主要是为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设置的,通过商品知识的讲授,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专业不同,培养要求不同,课程建设的侧重点也就不同。国际贸易专业需要从国贸视角来看商品分类、商品标准、质量认证、商品包装等内容,物流管理更侧重于商品质量、商品包装、商品储运管理、商品编码等与物流活动密切联系的商品知识,贸易经济更多地从流通领域的角度提出对商品知识的需要,市场营销则从社会需求、市场角度提出对商品知识的要求,由此可见不同专业视角不同,对该课程内容要求不同。课程建设不能与专业要求紧密结合,会使其地位削弱,无法准确定位。
(三)课时设置少、实验设施缺乏
根据了解一般院校商品学课程设置在五十个课时左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要大致完成《商品学》基础理论的讲授已经很紧张,所以像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这样的环节已经无暇顾及了。该课程作为经管专业少有的几门产品类课程之一,有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态度,但现状是其越来越被边缘化,所分配课时一再压缩,这门具有技术性质的学科在经济管理专业中的地位越来越尴尬。另一方面,其课程性质需要相应的实验、实践环节来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很多开设该课程的院校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例如关于商品条形码、商品检验方面的知识,若能安排一定的实验实践环节,都能达到提升效果的目的,远胜于单一说教的授课形式。
二、案例教学法在商品学教学中的局限性
(一)传统的教育背景不利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方法之所以能在西方很多国家迅速推广并普及,与他们的社会交往习惯和传统有很大关系。西方社会推崇自由、个性张扬、坦率直言,与案例教学法强调的论辩和自我表现,鼓励质疑权威是相一致的。而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们在小学、初中、高中都养成了好好学习,好好听课,上课不说话,不问问题,不讨论的“老老实实”听课的作风,使人们更愿意、更习惯于接受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很不利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二)缺乏与时俱进、规范的商品学案例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受案例编写质量的影响。目前国内商品学案例资源非常缺乏,没有相关的书籍,也很难查到电子资料,有个别教材里虽然也有部分案例,但都比较陈旧,比如笔者2016年上的《商品学》教材里,里面出现的很多案例还是2001年前的案例。因此,任课老师必须要很灵活的掌握透彻商品学的知识,多了解实时新闻,把最新的内容加进课程中的相关内容中。但是,适合学生上课讨论的商品学案例并不是那么好找,又因课时有限,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商品学中的应用难度就更大了。
(三)教师本身对案例教学法驾驭能力有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领导课堂讨论的能力,大多数院校并没有对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因此,许多教师有逃避情绪。另外,很多商品学授课教师并非商品学专业出身,绝大多数为其他专业转型过来,或仅仅教授《商品学》这一门课程,而对商品学学科体系并不是很了解,商品学专业知识的欠缺也使授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或案例分析时难度加大,由于教师早已习惯于传统的理论知识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想承担案例教学的成本和风险,不愿付出巨大的努力来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也担心学生不能适应案例教学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对案例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更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品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案例
商品学的研究基础是各类商品,商品学理论是抽象枯燥的,但商品是多姿多彩、活泼生动的,在教学中要想强化知识点、提升教学效果,实际生活中大量鲜活的商品实例就是课堂教学的现成素材,它让理论具体化、让课堂生活化,在对吃穿住用的分析中轻松掌握商品知识。例如在学习商品条码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选择目前大家都热衷购买的很多进口商品作为商品案例,把这些商品实物带到课堂,通过真实地观察这些进口商品的条码,理解条码的基本知识,再比如讲授塑料的知识时,可以大量搜集案例介绍不同材质的塑料,性能不一样,有的可以放进微波驴加热,有的则是一次性使用,通过丰富又实用的案例,引起学生的极大的兴趣,那么相应的这部分理论知识在案例的分解剖析中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二)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安排教学内容,有的放矢
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商品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侧重点要求就不一样。例如国际贸易的专业,应重点讲授商品编码与分类这章内容,因为在国际贸易进出口报关的过程中,非常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不同类别的商品,它的编码就不一样,而每一个编码,对应了一个税率,因此国际贸易的学生对这些知识更感兴趣。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意识到分类编码与储运、配送等一系列物流活动的关系之后,开始关注广泛存在于商品各环节中的各种代码或条码,分析它们在物流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学以致用,并且告诉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条码枪的使用方法,通过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商品学知识点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和生活的帮助,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借助多媒体手段,弥补学校实验条件不足的缺憾
虽然其实很多高职院校都面临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但是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多样化的多媒体手段可弥补学校实验条件不足。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搜寻大量丰富的资源,很多视听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这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其潜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可以搜索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其中很多期关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些案例报道,从消费者角度来分析商品与人、商品与社会、商品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这里面就涉及到商品的分类、标准、检验等多方面的商品知识,这些都是进行案例教学极好的素材。
四、结语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是极为不同的,案例教学的实施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 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 让课堂生动起来,这将大大提升《商品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士英. 论我国商品学学科困境与对策[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05).
[2]蔡涛.商品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探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04).
[3]李海东.高职高专《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J].物流科技,2013(04).
[4]姜玲玲.高职高专《商品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6).
作者简介:钟葳,硕士研究生,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