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雪鹏?李波
【摘 要】 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目前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学方法、平台支撑、资源共享和兴趣培养方面都存在问题。应着力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对外实践交流和资源平台开发共享等方面不断改进和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思维模式和能力水平。
【关键词】 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存在问题;提升对策
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居首位。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尤其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而高校作为培养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能否培养一支具备创新思维模式和能力水平和的大学生创新队伍,对于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创新推动进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才毫无疑问将成为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导因素。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迎接当今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1]国家早已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一批具备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因此,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需求和时代主题。努力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尽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2]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存在问题
1、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在知识信息更新更快、人才能力架构变化更多的新时期,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首先在于教师,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掌握知识的架构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前高校存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教师的知识更新不够,授课思路和内容陈旧;二是教师利用网络、MOOC、多媒体、虚拟现实和翻转课堂等新手段、新措施来创新教学模式力度不够;三是多数教师重教学轻实践,教学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2、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不足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依托实践教学。搭建服务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各类平台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高校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基地、实验室、培训孵化中心等各类平台,不断改善和提高科技创新活动所需的硬件条件和资源配备,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优质平台。但由于多数高校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对接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求不足,有效支撑不够。
3、缺乏创新资源的交流共享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做到“请进来、走出去”,拓宽途径实现创新资源的交流共享。目前高校之间科技创新交流共享的主要载体还是依托各类科技竞赛。一些高水平大学创新资源丰富,但对外开放不够,不同高校之间的学生也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资源的共享不畅制约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
4、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积极性不高
目前,面向大学生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较多,但在大学校园内全员参与的氛围不够浓厚,部分高校由于对学生科技创新的指导不足、学业激励不够、兴趣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不够。
三、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1、创新体制机制
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首先要创新各项体制机制,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重视科技创新的量化考核,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奖励激励政策和制度,创新考试评价体系,建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譬如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学生学分管理联动,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科技创新活动,[3]出台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相关的奖励办法等等,多点结合、多措并举,形成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支撑。
2、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高校教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需要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4]一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建立以社会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基本模式。二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优质课程资源、前沿理论和最新资讯。三是要注重知识架构的合理性、新颖性和实效性,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对接科技创新前沿热点和社会创新需求。四是要以创新实践教学为主线来科学设置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课程,打牢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基本功。
3、加强对外实践交流
高校之间、学生团队之间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要形成互动、增进交流、分享经验。要以相关相似的科技创新主题为结合点,形成高校、区域之间的创新联盟,构建优势互补的创新团队,就科技创新项目、课题和成果展开交流、研讨和实践。通过加强高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既能开阔高校学生的眼界、提升创新能力水平,更能有效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和实力。
4、资源平台开放共享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依托更好的资源平台,不同高校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学科方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资源丰富,利于开展学科相关的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因此,高校之间要拓宽途径实现资源平台的开放共享。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进行推广和共享,立足长远、增进开放、加强共享,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板块均衡发展、共享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丽红,坎杂,李成松,江英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2009(4).
[2] 马新飞,郑晓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3(06).
[3] 李培琴.多途径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5(40).
[4] 韩江水,陈春林.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理论导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