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16)04-00-0
颜鹏飞,1946年生,湖南益阳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思想史研究所所长,《经济思想史评论》主编,以及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世界政治经济学论坛顾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和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代表性论著有《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大变革-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新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激进政治经济学派》、《自由经营还是国家干预——西方两大基本经济思潮概述》、《近代西方经济学》、《中国保险史(1805-1949年)》等。曾主持由福特基金会和欧盟资助的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201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
2016年7月17-19日,颜鹏飞教授出席在中共贵州省委党校举办的“中国第八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期间,就“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观”这一主题,接受本刊采访。
王廷国(本刊记者,以下简称王):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您认为,应该如何理解五大新发展理念是发展观的重大飞跃?
颜鹏飞(以下简称颜):发展观、人民观和历史观三者是统一的。以前讲统一是讲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方法三者的统一。列宁就把逻辑论、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相统一。马克思的发展观主要表现在唯物史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种发展观主要是从实践的角度去讲。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把实践引进哲学,讲人的主观能动性。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把历史观、人民观和发展观统一起来,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这种新发展观不但与马克思的发展观一脉相承,同时又是对中国化的发展观的一种继承和超越。
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发展观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观的继承,又是对中国化的发展观的继承和超越?
第一,从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一脉相承性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换句话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最本质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观,归结点和落脚点是共享。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本质内涵。也就是说,新发展观的本质仍然是促进人的发展。这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发展观的继承性。
第二,从中国化的发展观在我国的历史源流来看。中国化的发展观源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实践上具体表现为毛泽东提出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在《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等老三篇中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发展观点,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本质是一致的。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观点;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把它系统化;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在此前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强调核心是“以人为本”,同时提出很多相关内容,进一步丰富了发展观思想,但还未完全把它系统化。
对于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有过精准的评述,特别指出“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立足于世界大势和我国国情,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发展实践的审视和思考,是对多种发展理论的合理借鉴、创新和超越,是最富有系统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国家治国安邦的第一要务,这是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基本上还是围绕“发展是硬道理”这个问题来讲的。从内容来看,我认为科学发展观重点是在讲协调,主要是以协调为引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因此它既较少提及创新,也没有把共享放在突出位置。当然这样的理论总结与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紧密相关。
战略扫描颜鹏飞: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观解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开篇,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者相统一,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可否认,“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等发展思想,为习近平新发展观的提出提供了依据和借鉴。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过去中国化的发展观,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加进了创新发展,强调了绿色发展,突出了共享发展,使发展观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观的提出是时代使然。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时代性使然,是现实性使然。理论需要实践来检验,实践需要理论来推动。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我们的伟大实践,一个是国内经济形势进入新常态,一个是国际发展形势比较严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把发展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显然是高瞻远瞩。
从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出发,当前我们处在一个新常态,处在一个既是和平又是发展,且发展具有很大挑战的时期。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我们和平发展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只讲韬光养晦。因为从现在的时代和环境条件来看,你想要和平发展,别人却不让你称心如意地和平发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海问题。我们要韬光养晦,可是别人就是不肯让你“韬光”,而是非要逼你亮相,逼你表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提出新发展观,显然是实践和时代使然。
从上述几方面来看,习近平的新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带有鲜明时代特色,凸显其“中国话语”和“中国智慧”、“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是对于马克思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规律性成果的提炼和总结,是对国内外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争论的解答和升华,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由谁来享受发展成果,以及如何以改革促发展、如何规范发展、发展如何对接世界,以及发展需要怎样的政治领导等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发展观和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共同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您认为,应该如何理解这一科学体系?
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形成了从发展动力到发展目的的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不可分割,也不可或缺。
这个体系以创新为开篇。中央有一个提法,说的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就是说,在这个新发展观体系中,创新是龙头。关于创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等讲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也讲过,但都没有提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篇就讲创新,把创新放在第一位的高度,这是五大发展理念科学体系的一大特点。而且是第一次把“创新”引入发展理念,深化了我们对新形势下发展动力的认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问题导向和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初期,一心一意引进外资,引进市场技术,这是可以的,但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都不提自力更生,不提创新,推崇所谓“市场换技术”,这就不行。引进固然不错,但引进以后我们要懂得内化,懂得在引进中创新,不能只讲引进,不讲创新,这样只能受制于人。以前我们就是没有把创新放在第一位,所以吃了很大的亏。
我们再来看看协调问题。我个人认为,协调是确保共享、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手段。实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的,但从实践上来说,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先富后富的问题。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就需要协调。先富后富应该同步进行,不能讲先富一段时间以后再讲后富。虽然先富后富存在差异性,有些人由于先天禀赋、知识结构等可能先富起来,但是不能说先富已经搞了一二十年,再搞后富。我们要对这个政策进行修正,比如说,“效率要兼顾公平”,在当时针对“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是一个突破,但是现在看起来这个理论还是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当时提出这样的理论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科学发展观特别强调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是因为当时相对严峻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所致。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协调又有了更深的内涵,强调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促进协调发展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一带一路”的协调,是一个全新的协调观,站在世界的高度来统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
关于绿色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能不能以牺牲环境代价来发展呢?习近平坚决否定这样的发展方式,指出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截止目前,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到全球经济之中。不敢想象,脱离于全球经济之外的中国经济会是怎样的景象。某种意义上来说,全面深化改革,也是在为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夯实根基,清除阻碍。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之中。现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每一根神经,都牵动着我们。从当前的实践来看,融入全球经济,对我们是机遇远大于挑战。所以,通过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将继续深化各项领域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
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体系是以创新开篇,以共享压轴。实现共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观的目的和归宿。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创新之一,就是突出强调了共享的发展目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发展原则。
习近平五大“发展理念”,其落脚点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享发展。共享,即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那就是三大分配差距,一是微观方面的分配差距,即个人、居民,他们的基尼系数现在比较突出,原来的警戒线是04,现在已经逼近05了,这是违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所以要重启“以人民为中心”。二是中观方面的差距,即地区之间的差距,东部、中部、西部之间的差距还在逐渐扩大,尤其是东北地区(东三省)与其他省区的差距逐渐增大,中、西部地区由于特殊政策的支撑,正在逐渐崛起。另外就是城乡差距,虽然农民工工资有所提高,但很多现实矛盾依然突出,农民工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三是宏观方面的差距,即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差距。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国家手中的资金相对较多,而人民手中的资金相对较少,这样一来就不符合国强民富的要求。宏观的国民分配差异、中观的地区差异和微观的居民个体收入差异,这三者成为阻碍共享较严峻的现实问题。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而言的。
总体来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规律性成果的提炼和理论总结,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理念摈弃了过去简单的以生存型为主或者单纯的以GDP为中心的的发展观,抛弃拼资源拼投入、竭泽而渔、重城市轻农村、先污染后治理、重效率轻公平等陈旧观念,杜绝与民争利、忽视民生,抛弃以忽视公平和影响稳定为代价的畸形发展,并且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应该强调指出,我们既要看到五大发展理念各自都有雄浑的理论张力和深刻内涵,同时也要从差异性中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创新性、协调性、绿色化、开放性、共享性等都要从整体性和统一性中予以引申、衍生和阐释,必须由“要素发展论”进入到“整体发展论”即要素间、阶段间的关联性。五大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得益彰、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王:“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贯彻新发展观,应抓住哪些要点(或关键)?
颜: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发展观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它抓住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衣领子、牛鼻子”,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如同“指挥棒”、“红绿灯”、“导航仪”和“指路灯”,为未来发展指向引路、谋篇定策。要贯彻好新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都必须要掌握,都要严格贯彻落实。在这五个要点中,关键在创新,落脚点在共享,这两大要点一头一尾,一个开篇,一个结尾;一个龙头,一个龙尾。搞活龙头龙尾是最大的要点。
总之,贯彻新发展观,重点是搞好“一头一尾”,即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崇尚创新,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把“共享”发展作为最后的“压轴”理念,彰显发展的目的、归宿、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王:贵州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发展观?
颜: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发展观要在贵州贯彻落实,生根发芽,第一,必须注重绿色发展,搞绿色贵州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知道,贵州的长处就是绿水青山,这正是其他省区所缺少的。贵州要牢牢抓住绿色发展,牢牢守住生态这条底线。我认为,云、贵、川三省都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功能区规划,抓绿色、抓旅游、抓无烟工业,这更为合理些。第二,贵州要发展,必须抓好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有了创新,各方面的工作才有生机与活力。贵州注重创新发展,主要是引进信息产业。贵州目前做得较好是大数据发展,这就是很好的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一种高技术产业,不会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大数据产业能够在贵州孵化,这是一个很重要而远大的决策,体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的战略眼光。贵州发展还可以发展军工产业。军工产业如雷达、飞机叶片等属于高科技产业,对环境的破坏性不大。贵州要抓住绿色产业、抓住高新产业。第三,贵州要发展,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贵州开放发展,先行的方向就是发展大交通战略。贵州山高、水深,交通不便将成为发展的瓶颈。无论是旅游业、物流业等,交通都是关键。贵州大交通战略,南下以广东、广西为主,同时辐射西南地区,北上以北京、上海为主,覆盖全国,其大交通战略已初步形成,但和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第四,贵州要发展,必须把贵州人均总体收入搞上去,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把百姓工作做好做实,落实共享发展才能水到渠成。第五,把新发展理念转化成为实践行动,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周期性、总量性和结构性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主线,必须实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突出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总体说来,贵州贯彻新发展观方向是对的,路线是明确的,只要认真加以践行,贵州实现跨越发展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王廷国